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此人是孙策的谋士,孙策待他如父,临终前说:孙权不行,君可取之
' y8 K) |* l5 p, ~ B
* N: m) T8 u/ v) ?2 Q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的《三国演义》可以说受到过很多人的喜爱,之后被拍成电视剧的《三国演义》也受到人们广众的好评。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部小说是由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来,主要围绕着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之间而展开的政治斗争。
( e, g7 d) P: _5 k6 V4 c$ U( S$ L
“三国”里面有很多的人物,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类似于诸葛亮,吕布,赵云等这样的英雄人物。而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也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角色,他就是三国孙吴重臣张昭,其实这个人的地位跟诸葛亮差不多,但是在《三国演义》里面张昭却被丑化的很不堪,到底是为什么呢?$ p8 H# X$ w8 S
东汉末年的时候中原发生了一场动乱,张昭就跟着其他的难民一起逃到了江南,当时的孙策证据地江南,因为张昭非常的有才华,便受到了孙策的重用,还封他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
4 Y7 Y! I5 O' ]+ l5 D* P/ ~9 r6 v
; [* D; L/ k6 t& o+ M5 p3 v1 q而且把军队中的重大事件都交给张昭来打理,之后还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还曾同他一起拜访过张昭的母亲,孙策对张昭也像是兄弟一般亲昵,孙策曾说过张昭在他心中就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可见孙策对张昭是多么信任。
/ o+ g' R" @/ O% i& k; C9 x后来孙策因为遇刺意外身亡,临终前把他把弟弟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希望张昭能够辅佐他,但同时,孙策也告诉张昭,如果孙权没有这个能力,张昭可以取代孙权的位置。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话也是这样,不得不说,不论是谁,能在临终前这样做,都是出于对这个人的极大信任和恭维。
/ p/ B1 v4 `: X9 g) b7 ]* _/ m
' B3 b+ X# q! w- k当时的孙权只有18岁,在这样懵懂的年纪,因为父亲和兄长的先后离去,孙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段时间,孙权一直都守在灵堂前为哥哥守灵,完全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但张昭却要他在此时振作起来,他说:“昔日周公创立礼法,规定父亲逝世儿子必须服丧。% X; R2 k* E5 B. g% j
但周公的儿子伯禽却在父亲丧事期间带兵去平定了叛乱,并不是伯禽故意违背父命,而是国家大事面前不得不这样选择。现在外面强敌环伺,你却只顾礼节,到时候丢了你父兄打下的江山,才是真的对不起他们”,这才让孙权振作起来。2 o9 j/ \4 A( N
' b' {, j/ k7 b
作为臣子,他也非常的忠心,当时才继位的孙权年少,军中难免会有不服的人,为了让众人都服从孙权,安定军心,在列兵出行的时候,张昭还亲自扶孙权上马,我们都知道,扶人上下马通常是下人们来做的,而张昭降低身份的举动张完全是对孙权的尊重。
. u2 }) I7 z9 q. W* ]- g在私底下,张昭对孙权就像是对自己的儿子那样,孙权外出打猎射杀老虎时,张昭会指责他不顾自己的安全,在孙权与人饮酒喝醉时,他也会因为孙权不照顾自己的身体而发怒。
2 D7 O3 a4 m( C) F+ {- Z1 w% h# `8 i5 b4 S: d( d, F
但是对孙家两兄弟都如此忠诚的张昭,却选择在赤壁之战即将爆发的前夕建议投降于曹操,这让很多人都想不通,其实这里面其实也有张昭的理由,还记得孙策在临终前的遗言吗?“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我们前面说的是前半句,而后半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最终无法成功,就慢慢的向西方的朝廷靠拢,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F) W( J$ g/ j7 \. L
我们都知道,孙家从孙坚开始是效命朝廷忠于汉室的,后来不断的东迁便建立了在江东的政权。所以孙策话中的“西归“就是告诉张昭,如果最终无法和朝廷抗衡,我们可以选择归于到朝廷。# _. D9 j6 H3 W: }* O7 ?
z6 m) R5 P6 Y2 }/ Y" T
而当时张昭认为面对曹操强大的军队,赢的几率非常渺小,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遵照孙策临终时的遗言那样做。但却没有想到跟刘备联手之后,反倒打败了曹操,而因为这件事,张昭也背上了骂名。1 R( ?* E4 X: [, G/ J
但是张昭的“主降”并非《三国演义》所写的是因为懦弱,而是一种对政治局面的判断。当然,张昭也是没想到赤壁之战孙吴联军能够获胜,但没过几年,孙权还是选择了向曹魏投降,孙权还被当时在位的曹丕封为“吴王”,似乎也证明了张昭当时预测的大势所趋,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 d# ?# g* l6 m" D; q1 j( l X; ~$ w) I4 w) `% V2 M
如果说张昭选择归附于曹操,那么曹操一定对他爱不释手,奉为上宾。但是后来发生的这件事大家一定想不到,在一次曹操写给孙权的信中,曹操为了拉拢孙权,要求他杀死张昭和刘备,如果张昭是一个懦弱的投降者,曹操为什么要让孙权这样做,留着他让他劝孙权投降自己不是更好吗?从中可以看出张昭这个人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Z0 n) n' ?5 ^& S% e0 K
之后孙权设立丞相,很多人都推荐张昭来担当此任,但是孙权却没有同意,说是丞相的事务繁多,责任重大,张昭不适合这个职位,其中的原因,难免会让人深思。其实张昭对于孙权来说,不只是君臣,也是父子,还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吵了又和好,孙权曾经因为被张昭气到拿泥土封了张昭家的门,让他一辈子都别出来,但后来为了道歉有火烧张昭家,最后张昭还是在儿子的搀扶下,才出门与孙权和解的,平时都要受到张昭的管教,若是让他当丞相,那岂不是更加管得紧。: l* Q8 [% w% d- B3 B7 w: W
7 I$ Q I( Y( B9 j2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