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正史中的鲁肃有多厉害,其实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鲁肃之于孙权,好比诸葛亮之于刘备,荀彧之于曹操!可以说鲁肃是三国少有的战略家,周瑜、陆逊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比不上鲁肃!若是鲁肃未死,继续辅佐孙权,那曹操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东吴真有逐鹿中原的机会! K( |' B) a# w
9 e. `7 |: p1 H' R0 G+ C6 o. F5 j! s9 r! R
鲁肃" h- c8 ^4 Z* n
我们先简单看看鲁肃的履历,可以发现,正史中的鲁肃,和演义中的鲁肃其实有很大的不同!7 {- d6 b2 a* s% y
演义中的鲁肃,被描述成了一个文弱的儒士,在和诸葛亮、刘备的交锋中,常常居于劣势,然而现实中的鲁肃根本不是这样的,鲁肃其实是一个非常猛的人!
7 c$ U6 R8 P+ [; ~' E5 `) K& j: M鲁肃出身于士族,长得体貌魁伟,由于他家庭条件比较优渥,所以他经史子集、弓马箭术样样精通,放在现在,鲁肃这人完全就是一个高富帅!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鲁肃这种人应该是走仕途进官场,可是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天下逐渐大乱,于是鲁肃只能带着家人迁居,躲避战乱。鲁肃迁居的地方,乃是袁术的地盘,于是袁术邀请鲁肃做了东城长。原本这是一份美差,可当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成大事后,他果断的前去投靠了周瑜。 p; h6 q" {) N9 n8 z" e8 d; O) z& o
当时的鲁肃已经小有名声了,袁术自然是不愿意他离开,所以派人前去追击鲁肃,接下来史书就记载了这生猛的一幕!- }7 ^: i( o1 |9 D6 x
《吴书》: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
1 H! t0 {# a! t1 C0 y& K5 a' x面对袁术的追兵,鲁肃一边使用心战的方法,劝说敌人别再追了。一边展示自己的武力,拉弓射箭,直接把盾牌射穿,给敌人以武力上的震慑。就这样,在鲁肃的两手操作下,敌军竟然退了。从这一事件来看,鲁肃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种文弱儒士,人家可是能文能武的谋士!人家不仅能于后方运筹帷幄,还可以亲临一线作战退敌!" P! b( T/ {# \% o6 x
了解了鲁肃的大概情况,我们再来看看鲁肃这人,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 v) h" o, q# H' J5 R# E
P! z- Q: A) P8 B6 P/ `/ N
一、为人豪爽大气
- G) S' {- `4 j2 P, F9 q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造就了许多贫困之人,面对这种情况,鲁肃果断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深受乡民爱戴。当时的周瑜,听说了鲁肃的名声后,带着几百人前来借粮,结果鲁肃二话不说,直接借了三千斛米,把周瑜都给惊呆了,主动和鲁肃做了朋友!看到这里,如果你认为鲁肃是个纨绔的二代,糟蹋粮食,那就大错特错了,鲁肃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气,结交更多大才。因为乱世之中,只靠着自己一人,是不足以守住家业的!要想守住家业,甚至壮大家业,只有结识更多的朋友,有朋友相助,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S! c% r' I" f
后来鲁肃之所以能在东吴混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当初结实了周瑜,而周瑜拉了鲁肃一把,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你努力奋斗几十年,其实不如有心之人拉你一把!当年周瑜为何为拉鲁肃一把?除了鲁肃本身能力不错,人家不就是看重鲁肃之前的豪爽大气吗?
9 ?8 H# L5 s) }9 Z6 e二、眼光独到
) d6 Z7 R2 R! c3 N4 l鲁肃最开始的时候是投奔的袁术,而当时的袁家乃是四世三公,家族势力强大,在很人看来,跟着袁术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鲁肃眼光独到,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日后成不了大事,于是果断的弃袁术而去,投奔了周瑜。站在我们后人的眼光,鲁肃的选择非常正确,但是在当年那个时候,鲁肃能果断的抛弃强大的袁术,选择了弱小的周瑜,其实这就是他选择主公的超强眼光!& Q; w2 g2 k, `
6 M& x6 @3 W8 {* `- _$ w之后在抵抗曹操一事上,鲁肃的眼光也展示得淋漓尽致。曹操轻松拿下荆州后,令东吴大惊,大家都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强大,于是许多东吴大臣都劝孙权投降算了,反正也打不赢。站在这些臣子的角度,即便他们投降了曹操,一样有荣华富贵,可是站在孙权的角度,他可就惨了,他要是敢投降,估计只能成为一个吉祥物,荣华富贵不要想了,每日的侮辱能少点就不错了。鲁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力劝孙权,不要投降。而且在劝说孙权不要投降后,鲁肃还给孙权找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帮手!
1 ]* v9 V/ v6 T3 P* p; y鲁肃找的帮手名字叫做刘备!在很多人看来,刘备当时也没啥实力,且在和曹操的对战中,似乎没怎么赢过,东吴完全没必要和刘备结盟。甚至不少人还认为赤壁之战都是东吴自己打赢的,有没有刘备都无所谓。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2 q& M8 b& n7 E5 b& L
当时的刘备其实也是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当时关羽手下有近一万士兵,江夏的刘琦手下也有一万军队,这样来算的话,刘备手下就有了两万精兵,而两万精兵,无论放在哪里,都已经是一方豪杰了。要知道当时的孙权,手下能信任、调动的军队也不过五万!刘备和曹操是生死之敌,实力也不错,有他相助,一方面可以在陆地上拖住曹操的军队,给东吴军队减小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孙权弹压东吴的投降派,这对于孙权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当时的情况,孙权和刘备结盟,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面好处多多,只不过大多数人看不到,而这也正是鲁肃眼光的独到之处!0 r/ F! @0 j- f. v6 B. r
8 M/ \! S) B9 b" X三、战略能力
: M" B# d- s# E4 u4 m# M7 @6 X5 n提起三国的战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想到的是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战略,然而事实上,在此之前,鲁肃就曾向孙权献上过榻上策!而这个榻上策丝毫不逊色于隆中对!
9 I6 X% h/ v/ ^ u当时孙策已死,孙权继位,孙权向鲁肃询问,现在天下大乱,他该如何建功立业。此时的孙权虽然名义上是江东之主,但事实上,相比于其他诸侯,他的权力并不是最强的,这个时候的东吴众人,大多是想的如何守住自己的基业,如何多去占一块地盘。包括孙权本人,其实当时也最多想的是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根本没想过当皇帝。然而鲁肃的一席话,直接让孙权茅塞顿开,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5 h, _/ k7 H+ k4 J" U
《三国志》: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4 n) N3 P+ N. Y
鲁肃的塌上策,首先就给天下大势下了个定义,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击败,让孙权明白了当前形势。之后鲁肃又为孙策规划了立国江东,与刘表曹操三足鼎立,之后进攻刘表,达到全据长江,形成南北对峙的战略,可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略。鲁肃的战略眼光丝毫不输于诸葛亮和荀彧,只不过后面荆州被曹操快速占领,使得形势发生了大变!4 q$ ^3 t0 |0 y% B
9 _& N- r" o2 @( x4 C0 t
不过在曹操进占荆州以后,鲁肃又及时的调整了战略,主动和刘备结盟,一同对抗曹操,并一直坚持着这个战略,使得刘备为东吴分担了许多压力,东吴最终一步步走向壮大,实力俞发强大!从这一点来看,鲁肃的战略眼光就已经超越了东吴所有人,足以媲美诸葛亮和荀彧!
6 }/ T) F# e1 N2 j3 E& \# c" D4 p; _鲁肃活着时,孙刘联盟虽然偶有摩擦,但这都不影响大局,相反,原本极为强大的曹操,在孙刘两家的压迫下,越来越感到吃力。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何等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然而现在,应付孙刘两家,曹操越来越吃力,先是汉中之战遭到大败,后来襄樊之战又被水淹七军,搞得中原震动,这已经足以看出曹魏的疲态了。可以说,曹魏之所以被压得这么惨,就是因为鲁肃在极力促进孙刘两家的联盟!要是鲁肃活着,曹魏的日子肯定会更难过!
5 j2 O( {2 _ ?# s2 l, m9 k可遗憾的是,鲁肃过早地去世了。而鲁肃一死,吕蒙便改变了鲁肃连刘抗曹的战略,竟然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虽然成功地占据了荆州,但也让东吴彻底的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夺下了荆州,吕蒙倒是开开心心地走了,可接下来的局面,孙权可就不太好应付了,先是刘备举兵伐吴,虽然遇到个天才陆逊,最终击败刘备。可接下来的曹丕伐吴,可差点要了东吴的老命了!要是当年孙权没有和刘备撕破脸皮,此时的曹丕又怎么敢如此放肆的进攻东吴?
" ?! \. P7 ?) j9 H% \还是那句话,两个较弱选手要想击败最强选手,除了联合别无出路!孙权、刘备要想活下去,要想做大自己,除了联合抵抗曹操,别无他法,一旦这个联盟关系破裂,东吴和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鲁肃能看到这点,所以极力促进两家两门,而孙权和吕蒙看不到这点,最终做出错误决定,导致了东吴的最后灭亡。可见从战略眼光这一点来说,鲁肃应该是东吴第一人,吕蒙这些人,只是擅长战术,战略上和鲁肃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他其实更加适合做鲁的手下,完成鲁肃给他的人任务!6 n0 ^! V; B% v6 T; r! Y- H+ X; z3 Z
) x- o) k: k* j9 L. H9 Q$ A结语. S0 j! I8 ^$ n, G5 ~/ Z
综合来看,正史中的鲁肃,和演义中的鲁肃大不相同!他并非一个文弱的儒士,而是一个能文能武的绝世谋臣!鲁肃的厉害之处,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人豪爽大气,结实了许多大才;二是眼光独到,能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的一面;三是战略能力超强,足以媲美诸葛亮和荀彧。毫不夸张地说,鲁肃之于孙权,就好比诸葛亮之于刘备,荀彧之于曹操!若是他多活几年,天下形势必将发生大变,东吴还真的有可能逐鹿中原!
: s" M6 d- |; N# ~4 l5 h& X( `' N3 T. B& O
- _2 y6 t. f5 m9 u5 l3 D6 Z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