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得好:"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样的鸟".人们通过某个人的兴趣爱好,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秉性.普通人如此,军人也一样.在古代,从他们用来建功立业,强身护体,杀敌破阵的兵器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个性了.三国中不乏几件与众不同的兵器,而使用它们的主人其个性也与之颇为相符." V1 O$ k: q2 c. [* h. ?
9 ^2 i+ j5 D0 U( A 8,黄忠和弓箭。老将黄忠用的是大刀,这口刀曾斩过曹操的爱将夏侯渊,名扬天下。不过黄汉升最赖以出名的却是他的弓箭,二石之弓,百发百中。武侠小说中的小李飞刀若与它相比,也定会自叹不如。在三国里,也只有黄忠是以其箭法出名,而不是武艺。老黄忠曾用他那百步穿杨的高超技艺,教训过不可一世的关羽;救过狂妄自大的魏延;伤过手无寸铁的夏侯尚。这在三国里都有比较详细的描写,就不烦述了。也只有黄忠是演义中有关个人箭术方面描写得最多的一个,在三国诸将的箭法上,黄汉升可谓是独领风骚。箭的特点是只要射出去了,就不受约束,信马由缰,任意横行。黄忠的性格也正是如此。他不发脾气则罢;一旦发起脾气来,他这头老黄牛是任谁也劝不住,更拉不回来的。高明的技艺再加上盖世奇功,使得黄忠眼高于顶,不服老成为他最显著的特征。三国里,黄忠似乎一直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惯了的。老是喜欢个人出风头,目无组织领导。一旦听到有人说他老了,老黄必是火冒三丈,不顾三七二十一,非要主动请缨出战,若得不到批准,就自做主张,来证明自己未曾老也。曾为此要和魏延赌胜;斩夏侯渊也亏得是法正在一旁及时指点的功劳,否则依他的脾气,早就冲下山去,与夏侯渊不拼个你死我活不算完。这既是黄忠的长处,也是他的软肋。成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谓是对老黄忠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因为不服老,他立下军令状,在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又由于不服老,他擅自去往吴蜀二军交战的前线参加作战,结果被吴将马忠射中左肩,败回营中,当夜伤重而死。春秋时期,楚共王曾责神箭手养由基曰:“恃艺者必以艺亡!”后养由基被吴国军队射死。想不到黄忠也竟会蹈此覆辙!应了老话:“玩鹰的倒叫鹰啄了眼!”2 [! W9 c' K, f0 ^5 c
5 l8 O1 S" w# G: e v# B0 _5 [ ~( d4 g5 m& @
9,典韦和双戟.典韦是曹操部队中唯一不惧怕吕布,并能与之较量一番的猛人.其兵器在三国中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三姓家奴吕布的兵器是一杆长戟,而作为曹操第一爱将的典韦的兵器则是一对短戟.二人的兵器都是戟,一长一短,一单一双,在三国的兵器谱中恰为互补,只不过使用它们的主人却是死对头.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被对方团团包围,操将于禁,乐进二人双战吕布不下,操另二将吕虔,曹洪又不是布将张辽,臧霸的对手,曹军的形势岌岌可危.操见势不妙,拔腿就溜.但吕军箭如雨下,操不能前进,大呼曰:"谁人救我?"一将跃出,手挺双铁戟,大叫曰:"主公勿忧."众视之,乃典韦也.韦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见敌军数十骑至,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从人大叫:"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立杀十数人,并无虚发.敌皆骇走.韦复翻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布将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布军,救出曹操.操回寨,厚赏典韦,加为领军校尉.韦之勇猛,由此可见一斑.自此,典韦成为曹操的心腹猛将,手持双戟,寸步不离曹操的左右,保卫着他的生命安全.戟是一种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的兵器,何况是双戟.典韦能将它们使用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足见其武艺之高超.但双戟也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利于近,不利于远.容易造成使用者短视,冒失的个性.典韦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冒失,弃主子曹操于不顾,只身闯入濮阳城.曹孟德因不舍这位难得的爱将,也只得随入,结果中计,险些引来杀身之祸.若不是曹阿瞒急中生智,吕布又粗心大意,当面放走曹操,历史真会倒写了;又因为短视,造成了典韦有勇无谋的性格.明知主子在与张绣的婶母偷情,而自己正在为这对野鸳鸯把守大门.却会接受张绣的宴请,被灌得大醉,连双戟都被偷去而不知.结果,绣军来袭,睡梦中的典韦被惊醒后,无奈只能拔身边军卒的短刀迎敌,拼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一身勇力,暂时挡住了前来偷袭的敌军,为好色的主人赢得了宝贵的脱逃时间.最后典韦是力尽而亡,他死后半天,绣军犹不敢近其身. , Z; R1 s) C4 _! o3 f7 N $ X: {: m& [ ]0 H& Y$ r H: R. m* j, ]$ n1 b; \; W7 l$ M+ s
10,徐晃和大斧.三国名将中,兵器中使斧的唯徐公明一人耳.斧这种兵器既厚且沉,不大能抡得开.能将它运用得娴熟自如的,也只有徐晃一人而已.这也可以看出徐晃的武艺也不简单.善使斧者,其身躯亦必伟岸,故曹操初见徐晃,见其威风凛凛,颇奇之,顿生收降徐晃之意.斧是厚重的代表,徐晃的性格也与此有些类似,那就是为人比较厚道朴实.徐晃本为杨奉部将,因见其非才,有感自己明珠暗投,在听了满宠的劝说后,归降曹操.但他却坚决拒绝了满宠要求其杀旧主子杨奉作为见新主子曹操的见面礼这一先决条件.理由是:"以臣弑主,非大义也."可见徐晃也算是一个忠厚之人,这一点胜过吕布多矣.关云长兵围樊城,徐晃领曹操之命率军救之.晃与羽相交深厚,二人在军前相见,晃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一番话情真意切,说得关公是热泪盈眶"还是故人最够了解我啊".却不料晃突然回顾诸将,厉声大叫:"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羽大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羽大怒,亦挥刀迎之.两人大战八十余回,未分胜负.曹仁乘势从樊城杀出,里应外合,大败羽军.樊城之围遂解.在此战中,徐晃是公私分明,忠义兼备,智勇双全,整个表现是无懈可击.其个性颇似他手中的大斧,敦厚重情,大公无私. ' P) l% v6 |% ~6 o0 G 0 j, b2 G) G9 x7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