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又叫走过场,顾名思义就是摆个样子,敷衍一下了事罢了.不过对于官场来说,形式主义这一套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名不正则言不顺了嘛!往后说起话来就不好听了,自个面子上也就不好看了.为了让自己的耳朵好听一些,自个的面子好看一点,或让他人的面子问题,走个过场,搞个形式主义还是很有必要的.如三国里就有不少形式主义的场面.+ c$ H+ y# j S( H2 V" Y% q8 x
# J. O$ B+ v. q6 @1 G. t; F1 }: J
# f) }; I' T5 I' X3 l @ * ^( x/ x% F, O- y% c 1,最著名的形式主义------三推三让.第80回,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在一帮曹氏走狗的软硬威逼下,无奈只得投降,向曹丕交权,美其名曰"禅让".献帝令陈群草禅国之诏,华歆赍奉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便欲受诏.司马懿谏曰:"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谤."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辞不受.帝览表,心甚惊疑.华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之."帝无奈,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再至魏王宫.丕欣喜,谓贾诩曰:"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诩曰:"此事易耳.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台;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释群疑,而绝众议矣."丕令张音赍回玺绶.华歆等是心领神会,立逼令献帝依法炮制.帝只得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正式禅让与曹丕.卖个国都要搞个形式主义,弄的好像是汉献帝自己心甘情愿,死乞百咧地硬要卖国似的.只是这场闹剧并没有改变历史对于曹丕"篡窃"的指责,所谓的"三推三让"其实也只有二推而已.而曹丕为了篡汉而搞的那些形式主义,恰如民间俗语"既要当BIAO子,又要立贞节牌坊",一个道理.; {2 _/ o D; @+ j
; W0 W$ d* ?1 k2 ~! I
5 g( h& v9 X& |
2,最虚伪的形式主义------刘备称帝.第80回,曹丕称帝后,消息传到远在四川早已自称为汉中王的刘备那里,孔明与许靖,引大小官僚立即上表,请刘备即皇帝位.备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汉自立,主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备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上朝,请汉中王即位为帝.备坚执不允.诸葛亮乃称病不出.备亲至府中探望.亮曰:"目今曹丕篡汉,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备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亮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备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亮听罢,从榻上一跃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主上即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备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诸葛亮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届期,诸葛亮等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亮读罢祭文,率众官恭上玉玺.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主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让何言?"文武各官,皆呼万岁.备乃即位.刘大耳确实是够虚伪的,明明心里乐开了花,还非得做出一副被人强迫的无辜者的模样,颇似x凤娇.最后所有该履行的仪式都举行完了,还假模假样的推让起来了,这也太虚伪了吧!连诸葛亮都不耐烦了:"都到这地步了,就不要再说推辞的话了."真是,玉玺都已经捧在自个手里了,还假惺惺的表示拒绝,烦不烦啊!其实就连他的汉中王也是自己给自己封的,连汉献帝也不知道,更没有同意过.在诸葛亮为其解嘲之下:"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刘玄德这才自说自话的当了起来.早就已是不忠不义了,还说啥"陷孤于不义"的话,你就根本不能用"孤"这个专用名词!刘备称帝搞的那些形式主义,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比曹丕也好不到哪里去./ b3 w: L, Q! K7 n6 o
: @, X5 R2 `4 A2 i( S5 \
8 d+ @ ]& j' Q
3,最奸诈的形式主义------关公首级的待遇.第77回,吴将吕蒙袭取荆州,活捉关公及其义子关平,送到孙权帐下.权听主簿左咸言,将关公父子皆斩之.张昭得知后曰:"祸至矣.备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敌也.不如先遣人将关公首级,转送于曹操,明教刘备知是操之所使,必痛恨与操.西蜀之兵,不向吴而向魏矣.吾乃观其胜负,于中取事.此为上策."权从其言,遣使者以木匣盛关公首级,星夜送与曹操.操闻东吴送关公首级至,喜曰:"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司马懿出曰:"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东吴害了关公,惧刘备复仇,故将首级献与大王,使备迁怒大王,不攻吴而攻魏,他却于中乘便图事耳."操曰:"仲达之言是也,然孤以何策解之?"懿曰:"此事极易.大王可将关公首级,刻一香木之躯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礼.刘备知之,必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二处若得一处,那一处亦不久矣."操大喜,从其计.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操自拜祭,赠为荆王,差官守墓,即遣吴使回江东去讫.刘备闻之,果深恨孙权,后亲自引兵伐吴,爆发了三国最后一场大战-----吴蜀彝陵之战.一颗死人的脑袋,竟引发了一场战争,而孙曹二人围绕着这颗头颅举行的一系列的形式主义,其背后所蕴含的确是一场政治上的嫁祸与反嫁祸之斗.虽然孙权和张昭的嫁祸于人之计很妙,但相比之下,姜还是老的辣.在曹操为关公的首级举办了极其隆重的形式主义下,这股本来流向曹操祸水重新又流向了孙权.与三国中的二大奸雄相比,孙权耍的把戏还是太小了点. / M, {2 M, j. u) { & F8 t- f3 n3 k8 u4 \ w& E ) Z0 I+ Q4 V+ @5 ^ 4,最给力的形式主义--------孙权拜将.第83回,刘备倾全部主力东伐孙权.吴兵累战皆败,权叹曰:"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已亡,无人与孤分忧也."阚泽曰:"现有擎天之柱,何不用之?"权问何人,泽以陆逊对.张昭,顾雍皆以其年少望浅虑之.泽言逊名为儒生,实有雄才大略.前破关公,皆出其谋.并以全家保之.权乃召逊入,欲命其为大都督,以破刘备.逊曰:"江东文武,皆大王故旧之臣.逊年幼无才,安能制之?"权取所佩之剑与之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逊曰:"但乞大王来日会聚众官,然后赐臣."阚泽曰:"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今大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伯言为大都督,假节钺,则众人自无不服矣."权从之,命人连夜筑坛完备,大会百官,请陆逊登坛,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吴王嘱之曰:"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逊受命而去.大敌当前,军情十万火急之时,孙权却为吴军新帅陆逊举行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拜将仪式.事后证明,这个形式主义非常重要,当年轻无名的书生陆逊来到前线时,不出所料遭到了几乎所有吴军将领的一致抵制,并险些发生抗命的风波.最后是陆逊拿出了孙权赐予的"上方宝剑",才勉强压服了众人.看来形式主义在某些时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把在外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宝剑,但在所有吴军将领的眼里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了东吴最至高无上的法律和王权,对于那些老资格的东吴将军来说,再没有比这个形式主义更可怕的东西了.这也难怪陆逊要孙权非得搞一个郑重的拜将仪式,把这柄"上方宝剑"当着所有人的面严肃的赐给他,才肯接受任命.确实没有这个形式主义,他恐怕还真压不住那些差不多是三朝元老们的嚣张气焰呢!西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也曾搞过这样一个拜将仪式,韩信也从此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成为了古代名将之一.拜将仪式的用意也是为了借助这种形式主义,来压住那些资历,功劳,威望,亲疏关系远在主帅之上的功臣老将们,便于军队统帅能更有效的行使自己的职权,从而赢得战役的胜利.莫谓形式主义无用啊!: y4 A! M. P% W
/ n9 y/ F# K( X9 \8 G% }, {1 ?6 {
# j$ g8 O9 ^! r& z t y- {9 G 5,最玄虚的形式主义-------借东风.第49回,周瑜已定下破曹之计,正在暗自得意,突然想起一件心事,口吐鲜血,倒在地下.诸人手忙脚乱将其救回.诸葛亮闻知,来到吴营,自言能医,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瑜被亮说破心事,乃请孔明赐教.亮自言曾得异人传授秘术,能呼风唤雨,请周瑜为其筑一坛于南屏山,名曰七星坛.高九尺,共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持旗幡围绕.自己于台上作法,借东南风与周瑜破曹.周瑜即刻命军士,按诸葛亮所要求的,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分三层,每层三尺.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亮乃缓步登台,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孔明的借东风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表面上搞得很神秘,但其本质和现在的神婆大仙没啥两样,故弄玄虚而已.. N$ w' A& I9 l" W( j
6 M' |6 _" r S/ q* b% x0 A
1 K# D" I+ Q$ M0 y. K8 E( F1 J
6,最难堪的形式主义-----自缚请降.蜀后主刘阿斗自缚舆榇投降魏将邓艾,吴末主孙皓自缚舆榇投降晋将王濬.不是他们自己愿意这么做,实在是无奈之举,败局已定,又没有勇气殉国.只能以这种难堪的方式向敌人投降,来换得自己的苟延残喘.事实上他们已的确在敌人的宽宏大量下,安稳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虽然以这样的投降方式来表现的形式主义非常的耻辱,但总比死要好受得多了.有道是"好死不如赖活"嘛!0 v8 V: ]% w8 k3 D" {7 r
4 l: Y" ?5 M6 |# F( X 7,最豪情的形式主义------桃园三结义.第1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不期而遇,大家谈吐甚欢,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有鉴于彼此义气相投,三人遂在张飞庄后的桃花园内,准备下乌牛白马等祭礼,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刘,关,张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负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自此成为我国以后异姓兄弟学习结义的榜样,连誓词也几乎一模一样,但把姓名改一下而已.在烂漫如茵的桃花园里,英雄三结义,颇为浪漫和豪情.而这种结拜兄弟的方式,可谓是三国乃至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结义形式主义. 4 w) j" n4 m, h) l8 e) m9 r9 P0 K6 H
. ~( l% q9 X B. U) ]3 u* z
形式主义说到底都是骗人的,走个过场而已,可没它世人就是不买账.三国中的形式主义多种多样,有的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有的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的却是必须要走的过场,为起敲山震虎的作用.当然,三国中还有其他种类的形式主义,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不一而足.老实说,尽管人人认为形式主义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可真要是缺了它还确实不行.因为形式主义毕竟证明了一个合法性的存在,也就是要名正言顺.如果连这都给取消了,我看离大乱也就不远了.5 H8 o0 U/ `* x: u%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