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中对其最高指挥官通常有将帅之称,这既是军衔上的称呼,又有职务上的划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将帅混为一谈,经常把将军作为部队最高统帅的代表.其实中国古代从很早起就有了将军这个概念.不过从严格意义上的军衔等级来说,帅的级别要高于将,其地位远在将军之上.帅这一职务在中国出现的不晚,<<左传.僖公二十七年>>里就记载,晋国的先轸被国君晋文公封为"元帅",这是中国第一个见诸史册的元帅.以后在我国历史上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元帅这一头衔和职务.如中唐时期的名将郭子仪,曾被唐王朝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将与帅的区别在于,帅指负责统率全国军队的最高一级的领导者, 如三军总参谋长.或大型集团军群的指挥员,如人数在百万之上的方面军司令员. 而将的级别就低一些了.在古代, 由于人口数量的限制和君王的任命,带领三,五千人的军队指挥官就可当将军了.比起帅来,将们更多的承担起了冲锋陷阵的角色.而舒舒服服地坐在大帐中,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指挥将军们带领手下的士兵们去浴血奋战,从而染红自己顶子的就是这帮帅们.由此看来,帅更多的是负责战略战术问题,将则是具体的执行者.三国中的曹操就是一位最著名的帅才,其领导指挥艺术堪称一绝.而他的对手之一,孙权领导下的东吴政权,也不乏一流的帅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个个都是三国时拔尖的统帅,他们所取得的战绩也是异常的骄人.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军队的统帅都如此优秀,受他们指挥的将军们想必也不差.事实确实如此.和曹魏,蜀汉相比,江东的名将也不少,孙坚时期的有程普,黄盖,韩当;孙策时代有太史慈,周泰;到了孙权这一辈,又有徐盛,丁奉,潘璋等人加入.其中,许多将军都立过大功,威名远扬.如周泰,在濡须杀个三进三出,救出孙权;徐盛火攻破曹丕;丁奉裸身雪中奋短兵.都曾显赫一时.不过要说在孙吴军队中除了周,鲁,吕,陆四大元帅外,最出名的将军还是要属甘宁甘兴霸了.翻看整部三国,我们不难发现,东吴孙氏政权的那些将帅们,唯有对于甘宁的介绍是比较完整的,有始有终.而且不乏神话色彩,这在书中极其罕见.三国中的将帅们,似乎只有关公有如此待遇,其他人的个人资料都相当贫乏,能有个字号,籍贯留给读者的已经算不错的了.其个人身世难得有详细的说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几名江东的最高军事统帅,他们的成名以前的经历,三国的作者就介绍得非常简单,甚至根本就没有介绍.更不要说加以神话了.甘兴霸的确是个例外., y, |0 n' w. Q& Y
8 N( e: b. g. Q1 w/ j- s 9 P+ N& ~2 e2 L1 G7 z/ v ( h& ~5 ?" Y! N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与吴国其他将军们不同的地方是,甘宁不像别人那样是应国君的招募而来的.他是一名降将,如不出意外,是吴国众名将中唯一的外来户,好听点叫投诚.比投降差不了多少.本为荆州刘表亲信大将黄祖的部将,作战非常勇敢卖力.第38回,孙权讨伐黄祖,战于大江之中,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被甘宁一箭射死.子凌统时年方十五,奋力夺父尸而归,权乃收兵回东吴.甘宁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是作为孙权集团的仇敌展现在读者面前.随后不久,甘宁就归吴了.同在这一回里,借吕蒙之口,则对甘宁的履历作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介绍.吕蒙告孙权曰:"某把龙湫水口,忽有黄祖部将甘宁来降.某细询之:宁,颇通史书,有气力,好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又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为锦帆贼.后悔前非,改行从善,引众投刘表.见表不能成事,即欲来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前东吴破祖时,祖得甘宁之力,救回夏口;乃待宁甚薄.都督苏飞屡荐宁于祖.祖曰:宁乃劫江之贼,岂可重用?宁因此怀恨.苏飞知其意,乃置酒邀宁到家,谓之曰:吾荐公数次,奈主公不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吾当保公为邾县长,自作去就之计.宁因此得过夏口,欲投江东,恐江东恨其救黄祖杀凌操之事.某具言主公求贤若渴,不记旧恨;况各为其主,又何恨焉?宁欣然引众渡江,来见主公.乞钧旨定夺."孙权大喜曰:"吾得兴霸,破黄祖必矣."于是在吕蒙的引见下,甘宁顺利地归降了孙权,并受到了优待.甘兴霸自从投奔东吴以后屡建奇功,很快就成为江东将军群体中最出名的一个人物.我认为,甘宁之所以能在吴国诸将中有鹤立鸡群之势,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 ?, L& u# ?% c: z % o8 v7 F, a+ t+ Z* I% X0 w' E& v* A( t7 f- u# C7 V0 S
一,智.第38回,孙权在得到甘宁后,曰:"兴霸来此,大获我心,岂有记恨之理?请无怀疑.愿教我以破黄祖之策."宁曰:"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刘表无远虑,其子又愚劣,不能承业传基,明公宜早图之;若迟,则操先图之矣.今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迈,务于货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纪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则霸业可定也."孙权曰:"此金玉之论也"遂令周瑜为大都督,总水陆兵,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甘宁为副将.自领大军十万征讨黄祖.观甘兴霸给孙仲谋献的策,与鲁肃在第29回里和孙权抵足所献之谋,其内容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建议孙权防备曹操,把注意力集中到荆州,先除黄祖,打开西进之路,再想办法消灭刘表,抢在曹操前面夺取荆州.然后伺机而动,成就大业.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甘宁在此中的表现与其说是一名将军,还不如说是一位智慧的谋士. $ S- l: q- F* |. t2 t t' r- P; h4 n8 ^
' j9 m( K$ o7 s9 [) C \1 ?
二,勇.甘宁最让读者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他的神勇,书中也对此不吝笔墨予以生动的描写.第38回,孙权在甘宁的建议下,讨伐江夏的黄祖.祖令苏飞为大将,陈就,邓龙为先锋,尽起江夏之兵迎敌.以艨艟截住沔口,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于其上,又将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上.东吴兵至,弓箭齐发,吴兵不敢进,约退数里水面.宁谓董袭曰:"事已至此,不得不进."乃选小船百余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钢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砍断大索,艨艟遂横.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吕蒙率领吴兵跟进,大破江夏兵,杀陈就,虏苏飞.兵围江夏.黄祖见势不妙,弃城而走.甘宁料其必走东门,乃亲自于东门外伏兵以待.箭射黄祖落马斩之.孙权升甘宁为都尉;第67回,孙权领兵攻皖城.城上矢石齐下.甘宁一马当先,自持铁链,冒矢石而上.拨开箭林,一跃登城,打倒太守朱光.为吴军夺取皖城立下了头功;第68回,吴军与曹军相逢在濡须坞.为鼓舞士气,甘宁自请以百骑夜劫敌营.并发誓曰:"若折一人一骑,也不算功."权壮之,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赐之.当甘宁把此行的意图告诉这一百名士兵时,众人皆面有难色.宁乃拔剑在手,怒叱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士兵们见甘宁作色,方才听命.宁乃取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披甲上马,飞奔至曹操寨边,拨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左冲右突,纵横驰骋,逢着便杀.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宁领百骑直杀到中军前.因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似的,不能得进.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宁引百骑回寨,不折一人一骑.至营门,令百人皆击鼓吹笛,口称"万岁",欢声大震.孙权亲自来接.宁下马拜伏.权扶起,携宁手曰:"将军此去,足使老贼惊骇.非孤相舍,正欲观卿胆耳."即赐绢千匹,利刃百口.宁拜受迄,遂分赏百人.权语诸将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抵也."书中有关甘宁的英勇,这里是表现得最为有声有色的一段.尽管有甘兴霸强迫士兵们服从自己的一面.此次小规模的偷袭,对曹军造成的实际损失是微乎其微,但它的意义却非同小可.这是东吴自逍遥津惨败以来,打的第一场胜仗,而且是绝对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仗.它的成功,不仅粉碎了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吴军在心理上树立起了必胜的信心.尤其在政治宣传方面可谓是意义重大.甘宁过人的胆识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甘兴霸胆敢以区区百骑夜袭数十万大军的曹营,并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单就这份勇敢程度和完美结果,在三国中亦足以为之翘大拇指了.. T3 v& \( \9 N) M3 L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