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字公路.与三国时期最大的名门望族,"四世三公"的袁绍是本家,互为同族兄弟.不过书中没介绍其祖先有过如何辉煌的履历,估计其家世背景没族兄袁绍那么吸引人,至少父辈们做的官没袁本初的父,叔们那么大.但由于袁氏家族在当时的声望非常的高,加之袁术时任后将军南阳太守,在18路讨伐董卓的诸侯中属于地位最高的一个,故被他族兄袁绍推荐,总管军队的粮草,也没人表示异议.对于袁术这个人的能力和影响力,三国的二大枭雄刘备,孙权,一致认为此人也是个顶呱呱的人物,数雄之一.刘备把他与袁绍,刘表,孙策等实力派军阀相提并论(第21回);孙权认为他的地位和袁绍,吕布,刘表,甚至自己差不多,不可小瞧.似乎袁公路十分的了不起.而事实究竟如何呢?三国中最大的枭雄曹操在与刘玄德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异常尖刻的鄙夷其曰:"冢中枯骨,早晚为吾擒之."此后,"冢中枯骨"就成了袁术的代名词了.拿袁二当死人看待,曹操也确实刻薄了些.不过书中拿袁术当死人看待的不止曹操一人,第11回,孔融就曾曰:"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那么袁术究竟是不是"冢中枯骨"呢?我们看看书中的有关描写就清楚了.0 y/ \ l' O0 S3 B( \ S
O' j" M! ]( E, Y
' K& e7 t. a( V
9 `1 o" ]" n# t6 g/ p$ w5 {, Q" j
第5回,虎牢关下,董卓的虎将华雄连斩讨董义军的数名上将,众诸侯闻之皆失色.关羽独上前请战,愿斩华雄以献.当得知关云长在军中的身份仅是一个普通"马弓手'时,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袁绍也从旁附和.幸得曹操从中斡旋,才使得关公温酒斩华雄,从此名扬天下.如果说这只是袁公路一时不明的话,那先前对待孙坚的态度就说明他真是个见识短浅的人了.第5回,袁术受人挑唆,害怕勇猛的孙坚成了气候,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便断绝了对孙军的粮草供应,致使孙坚因缺粮被华雄打败.在第6回,气愤无比的孙文台带着部将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和他评理.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由此可见,袁公路不仅骄横无脑,小心眼,而且不讲道德大义,不但是个典型的无德无才之人,更是一个不能保护手下的窝囊废.只比死人多口气罢了. 8 q% f& Y+ k v' ^" r) {- x- x& u# N! i+ d0 L; A
" U1 P) @& g, o1 A9 p/ ^. b 但凡心胸狭窄的人有二大特征,一是成不了大事,二是四面树敌.第7回,袁术在南阳,得知袁绍新得冀州,遣使前去求马千匹.绍不与,术怒.兄弟从此决裂.又向刘表借粮二十万,表不应.术深恨之,乃密遣人去孙坚处,唆使其出兵伐表.其行为有如市井妇女,老认为自己不能吃亏不算,还要到处去挑拨生事.孙坚在讨伐刘表的过程中遇伏而死,其部下在长子孙策的带领下,归附在袁术处,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策不平,欲谋自立.在吕范的建议下,拿出父亲藏匿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向袁公路借兵,假名去平刘繇救母舅吴景,实为脱身以图大业.术取玉玺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一向小气的袁公路突然变得大方起来,原因就是为了那块象征着君权神授的玉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不言而喻的.当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向他索还玉玺时,术大怒,召集部下开会,欲教训小霸王一下.被长史杨大将劝阻了.转而与吕布联合,想先消灭刘备,再图吕布,进而夺取徐州,窥伺齐鲁.未料小温侯吕奉先也不是傻子,以一招技惊四座的"辕门射戟",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毒计.让袁术白白地送上了一大笔军粮给自己受用.第16回中,又因"疏不间亲"之计被陈珪识破,使得他欲借婚姻之名,拿吕布独生女儿作人质,令小吕和刘备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美梦彻底破产.而这一计的失败,让袁术失去了他最后一个可以利用的盟友.顿时,袁公路处于四面楚歌的尴尬地步.只是"冢中枯骨"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他接着做了一件自己梦寐以求的美事,但却立刻让他成了众矢之的.那就是称帝,自己给自己加冕当皇帝.& U- n+ U, b! j9 a- o. d
" k: q: e: m4 `0 h( h ( k, A% X7 a. Q" {' l O 军事家注重实力,政治家讲究策略.而要成为乱世中的佼佼者,审时度势,不贪虚名,使自己免遭众矢之的的噩运,就必须善于耍政治手腕,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曹操作为二者的结合体,对政治的嗅觉尤其敏锐.孙权曾写信劝他自立为帝,但老曹是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孙仲谋的用心:"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第78回).愣是没上这个香喷喷的当.相反,袁术自恃兵精粮足,在得到了传国玉玺后,其个人野心急剧膨胀,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自尊,结果立刻使自己成为了东汉末期最可笑的全民公敌.袁公路自立为帝一事,也的确有些叫人费解.当时,袁绍已占据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已尽得主动;孙策稳坐江东;刘表坐拥荆州;吕布盘踞于徐州,刘备在下邳,都是坐镇一方的大诸侯,实力并不比他差多少,有的甚至已超过了他.而袁术早就把他们都得罪光了,这些军阀在内心里巴不得袁公路早点垮台.他实际上已经处在四面包围之中了.自称为帝,无疑给了政敌们一个消灭他的政治口实.按理说袁术不会不知道这些对手都是不容易对付的主,而且他们都恨他.可袁公路依然做出了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事.怪哉也!其实袁公路做出这样的举动也不奇怪,"冢中枯骨",早就已经是个死人了,还能指望他能做出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明智之举吗?鼠目寸光,造成了袁术在政治上的弱视;一时的地广兵多,又造成了袁术在军事上的错觉;量小气狭,造成了袁术在外交上没有盟友;最后一意孤行的称帝之举,又让袁术彻底地成为了众矢之的.做皇帝不是不可以,但必须符合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的因素.天时,人心尚未厌汉,传国玉玺在手并不意味着人心的归向;地利,淮南没有任何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挡敌方的进攻;人和,没有一个同盟军为其臂助.这就是袁公路最终失败的原因.) }. z8 A9 c; S ]2 O) y
) h' T" L& M, |- n7 [9 ^8 [& M+ {- d$ H% F
袁术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关键还在于他本来就是"冢中枯骨",死人一个也.: D$ n- z z; V$ a8 O; @
/ u1 Z5 j, |, t+ F* h8 C"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