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93|回复: 0

三国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1008

主题

48

回帖

6182

积分

版主

积分
6182
发表于 2024-3-7 1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三十六计.胜战计>>中有一条"以逸待劳"之计,顾名思义就是吃饱,喝好,睡足,坐等疲惫不堪的敌人上门来的意思.该计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孙子兵法.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意思差不多.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有采取进攻之法才有用.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而不被敌人来调动自己.也就是俗语说的"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说白了,这就是一招困敌之计.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都喜欢用这一招来求取胜利.既可以获得最大的胜果,又能把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在三国里,就有这样的战例.
- f$ m6 l5 A; M% v3 h3 o5 a' }! f8 q' r) f
# Y1 P$ V6 M  T( D

" j& h) \0 m, S1 f/ _$ G         以计一:第83回,刘备为报孙权袭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倾主力东征江东.孙权在阚泽的极力推荐下,任命陆逊为吴军统帅,领兵抵御刘备.陆逊来到猇亭前线,传下号令,教诸将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众皆笑其懦,不肯坚守.陆逊唤诸将责之.韩当曰:"吾自从孙将军平定江南,经数百战.其余诸将,或从讨逆将军,或从当今大王,皆披坚执锐,出生入死之士.今主上命公为大都督,令退蜀兵,早宜定计,调拨军马,分头征进,以图大事.乃只令坚守勿战,岂欲待天自杀贼耶?吾非贪生怕死之人,奈何使吾等堕其锐气?"于是帐下诸将,皆应声而言曰:"韩将军之言是也.吾等情愿决一死战."陆逊听毕,擎剑在手,厉声曰:"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斩!"众皆愤愤而退.刘备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备亲领前军,攻打各处关津隘口.韩当接着陆逊,并马而观.当指蜀军中黄罗伞盖曰:"军中必有刘备,吾欲击之."逊曰:"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韩当口虽应诺,心中只是不服.先主使前队搦战,辱骂百端.逊令塞耳休听,不许出迎,亲自遍历诸关隘口,抚慰将士,皆令坚守.蜀兵求战不得,又遇天气炎热.先锋冯习奏知先主,请求移营.刘备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陆逊见机会终于到来了,令吴军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焰硝,各带火种,各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只烧二十屯,每间一屯烧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只擒了刘备方止.众将听了军令,各受计而去.是役,吴军大胜,蜀军大败.刘备仅存百余人逃入白帝城.这就是三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吴蜀猇亭.彝陵大战".陆逊也因此战一夜成名,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将之一.2 J$ j* b* g/ x/ g
& \+ s; g' u$ Y

) L* T0 P5 \; T7 C       吴蜀彝陵猇亭之战,从战争形式上来看,是一场经典的以逸待劳之仗.文弱书生陆伯言取胜的秘诀,正在于他对部下的解释那样:"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沮,取之正在今日."说得明明白白,就是以逸待劳,只用了一招坚守不出,就把锐气正盛的敌人拖累,拖疲,拖夸,从而失去了戒心和警惕,等到时机成熟,一鼓作气,一战而定乾坤.由此看出,陆逊不仅熟读兵书,而且更能理论结合实际,把兵法灵活地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才是一个优秀统帅的素质.小陆子的这条以逸待劳之计堪称是三国里同类计中最著名,最经典,取得的战果最辉煌的一条!6 o% W& `6 W. |; M# V* m/ A

* y  d7 n. ?4 J( ^3 e, |
8 c0 Y: y8 |5 C+ }- ?+ R& T          以计二:第85回,吴蜀彝陵猇亭大战后,魏主曹丕趁吴军全力追赶刘备之际,命令魏军三路大军齐出,欲乘吴国内部空虚之时,行使他早就策划好了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其中一路魏军的主帅是曹仁,他令大将常雕,会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吴军闻之,皆有惧色。守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桓按剑而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把守之状。待魏军至,一声炮响,突然旌旗齐竖。朱桓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力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大败而退。魏军其他二路又被及时回援的陆逊领兵杀败。魏主曹丕闻知后,无奈只得撤军回洛阳。% [# I5 T; |  m4 Z! N2 f

+ x' d4 ~6 {. Z* q( C: K: m$ K& E. ?
       朱桓的此战所获得的战绩与影响力,比起陆逊指挥的彝陵大战,要逊色许多了。但也不失为一条成功的以逸待劳之计。从朱桓背诵兵法的熟练程度来看,他平时也应该是熟读兵书的。不过该计虽然被朱桓冠以“以逸待劳”之名,但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兵法上的“以逸待劳”有较大的出入。估计朱桓是拿兵法在给部下打气,而不是真正的认为吴军目前的形势正是“以逸待劳”之刻。可见吴军此仗的获胜,更多的是与朱桓本人的大无畏的气概和骁勇的战斗力有关,在他个人的精神魅力感召下,和小朱主动出击,并有斩将立功情形的激励下,吴兵最终抛弃了胆怯,随后奋起,彻底打赢了这一仗!显而易见,吴军这场局部战役的胜利,与朱桓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尽管如此,朱桓的这条名义上的以逸待劳之计仍不失为三国同类计中因被灵活运用而取得胜利的一条。
) y; |9 W9 B; A0 C2 I1 J0 B! L1 l" t5 }. m2 g

% k, f  k. @! D& D$ _         以计三:第31回,刘备乘曹操远在河北与袁绍鏖战之时,与关,张,赵云等,引兵欲袭许都。行近穰山地面,正遇得到消息,火速带兵回援的曹操。玄德便于穰山下寨,军分三队:云长屯兵于东南角上,张飞屯兵于西南角上,玄德与赵云于正南立寨。曹兵至,玄德鼓噪而出。操以鞭指骂曰:“吾待汝为上宾,汝何背义忘恩?”玄德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吾乃汉室宗亲,奉天子密诏,来讨反贼!”遂于马上朗诵衣带诏。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忽然喊声大震,东南角上,云长冲突而来;西南角上,张飞引军冲突而来。三处一齐掩杀。曹军远来疲困,不能抵当,大败而走。玄德得胜回营。/ t: a" `; b8 m5 m; c

9 G) e  t+ T5 r+ I, H/ M! a5 D2 w: p7 q
        曹操的这次小败,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来看,都处在下风。天时,曹军是猝不及防,刘军是稳坐泰山;地利,刘军已占据了有利地形,曹军是匆忙布阵;人和,曹军千里回师,长途而来,人马疲困。刘军则是以逸待劳。所以,与曹军相比,刘备的兵力尽管处于弱小状态,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取得胜利也不是不可能的。从刘备不慌不忙,从容布阵来看,对于如何打仗,刘皇叔也还是有一套的。而素有能军之称的曹孟德,此役获败,也在情理之中。孙子兵法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说的已是再清楚不过了!只是刘大耳虽然打赢了穰山遭遇战,但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被缓过劲的曹大丞相打得是一败涂地,损兵折将,险些丧命。最后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逃到荆州,依附在刘表的篱下,为其充当守户之犬。过着战战兢兢地看别人眼色的生活。曹刘穰山之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以逸待劳”之仗,也是一条三国里最为普通和最不能持久的“以逸待劳”之计。- g* `0 L9 K2 v1 l

) Q  z$ E/ b) A: Y. t
0 S  T; _* i9 y5 W         以计三:第88回,诸葛亮率军南征,一擒孟获后,为使其心服口服,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蜀国的南方问题,于是将孟获释放,让他回去后整军再战。孟获回到山寨,会集各洞酋长,曰:“吾已知诸葛亮之计矣,不可与战,战则中他诡计。彼川兵远来劳苦,况即日天炎,彼兵岂能久住?吾等有此泸水之险,将船筏尽拘在南岸一带,筑起土城,深沟高垒,看诸葛亮如何施谋。”众酋长依计而行。但他却没有料到,孔明在当地土人的指引下,夜渡泸水,并派马岱占领了夹山峪,断绝了孟获的粮道。而蛮王孟获不仅毫不知晓,反而继续做着:“今靠此泸水之险,深沟高垒以待之。蜀人受不过酷热,必然退走。那时吾与汝等随后击之,便可擒诸葛亮也”的美梦。最后他因毒打夺取夹山峪失利的部下董荼那,被其擒缚,送到蜀军营寨。这就是诸葛亮的“二擒孟获”。& [  n* [" M. ]1 c) A

9 R. m  z/ K- b6 n8 X6 X8 f9 M- [# g5 |6 Y5 L# L
       观蛮王孟获虽是一个久居远离文明中心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首领,但似乎颇知兵法。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针对蜀军所采取的“以逸待劳”之计,也不失为一条妙计。而该计最终失败的原因,除了孟获本人过于自信,过分依赖迷信自然天险,不加防备外,那诸葛亮出乎他意料之外的顽强坚韧的斗志,以及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定信念,还有当地民众和部下竟然会出现反叛,都是导致这位蛮王领袖的“以逸待劳”之计终成画饼的另二大原因。看来。以逸待劳之计虽妙,但也不是一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啊!孟获的“以逸待劳”之计可谓是三国里同类计中最为失败和最为无用的一条。/ U8 j9 `. V- q. T! S
; f! w! c# k: B! \
3 \' }5 N- E5 f5 \
           三国里的以逸待劳之计还有不少,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请大家在有空闲时去翻找一下,相信还可以发现许多呢。“以逸待劳”之所以在《三十六计》中被归纳到“胜战计”里去,也是由于其所付出的代价小,所获得的战果巨大这一特点而决定的。该计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指挥员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己方处于比较弱势的情况下,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条件成熟之时,发动进攻,取得胜利。有“以柔克刚”之意。对于打仗来说,有时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也是同样可以制胜的。当然,此计尽管风险系数小,获利丰厚,但也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而区别对待使用。根据对手的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部署和调整,是“以逸待劳”之计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三国这本书就为如何正确使用此计,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
0 _& Q2 }# x6 V+ @' o
3 ?  C7 n2 w4 p6 ]- ^2 n4 o,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2 11:32 , Processed in 0.147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