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z6 U1 N- v0 z" I% g 4 Y. }; i8 ]* s2 h* Z* V1 U& W 诸葛亮的"暗渡陈仓"与历史上韩信真实的"暗渡陈仓"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是,故事都发生在陈仓这个地方,而且都是以暗地里出兵的方式袭取了陈仓城,并获得了成功.不同的是,孔明没有像韩信一样,事先以众所周知的假动作来迷惑敌方,把敌军的主力调动到一个他们自认为是对方主攻方向的地方,为自己成功的击败敌人创造条件.无论是他派遣姜维,魏延去夺取陈仓,还是自己亲率部队前去.蜀军都没有造出很大的动静来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而是至始至终都在秘密进行.原因很简单,要快!要赶在魏国派来接替郝昭的人到来之前拿下陈仓.所以,行动必须迅速保密.诸葛亮的这条"暗渡陈仓"之计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在故弄玄虚,先向部下们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然后出其不意地抢先一步赶在部将们的前头出现在陈仓的城墙上.这一举动,非常震慑他的部下.看来诸葛孔明用耍花活来使部下们感到敬畏之目的达到了.一种政治家的权诈之术而已.虽是如此,诸葛大丞相的这招"暗渡陈仓"之计仍不失为三国同类计中一条最具有军事及政治双重含义的妙计. / K( F( q) y. E. E5 ^7 k- ?8 e9 C 5 m) \- R! ]# W2 v. ] 4 g# k: R T/ j4 F9 L! q% o9 b8 F0 x/ P2 M0 M8 N
/ E& z* }. G& v; H; C% r4 n2 }0 U 暗计二:其实诸葛亮的"暗渡陈仓"还不止以上这一处.第88回,诸葛亮南征蛮王孟获.为了让这位在南方土著居民中非常有威望的蛮王心服口服,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南方问题,安定蜀国的大后方.在"一擒孟获"后,诸葛亮将其释放.孟获在见到了蜀军的实力后,采取了把军队调集在泸水岸边.倚仗泸水之险,准备与蜀军打一场持久战.孔明与部将马岱曰:"今孟获拒住泸水,无路可渡.吾欲先断其粮道,令彼军自乱.离此一百五十里,泸水下流沙口,此处水慢,可以扎筏而渡.汝提本部三千军渡水,直入蛮洞,先断其粮,然后会合董荼那,阿会喃两个洞主,便为内应,不可有误."马岱领令而去.在当地土人的帮助下,蜀兵选择在半夜渡河,以避开水中的毒气.马岱成功渡过泸水后,径取蛮洞运粮总路口夹山峪,切断了孟获的粮道,并击败了孟获派来争夺夹山峪隘口的部队,牢牢的把这一敌军的生命线控制在已方手里.这一行动直接造成了孟获军队内部发生哗变,孟蛮王被部下活捉,送到诸葛亮面前."二擒孟获"至此胜利结束.* d. R; m ~, P. d
! p1 f9 d% f" Q0 d. B
( x \0 m- B0 F1 a! { 与前一条"暗渡陈仓"计一样,诸葛亮在这里的表现形式又和韩信的有所区别.韩大将军是用小股部队在明面上大造声势,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暗地里将主力部队绕到敌后,展开攻击,获得了成功.而诸葛孔明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部队在正面战场来吸引孟获的注意力,而派遣一支小部队绕到蛮军后方,占领对手的要害部位.使得敌军因此发生内乱,轻松地获取了胜利.可谓是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诸葛大丞相的这手"暗渡陈仓"之计也可称得上是三国同类计中最是因地制宜的一条.& ~, D2 ^* P% h0 O
9 t+ f7 w& n+ Y* H: H7 a
( h7 h/ w5 {6 H# b) `: |; u , E a" z; X: E5 E, l9 z+ m1 h6 R7 O" l. Z, x
暗计三:第117回,魏国权臣司马昭任命钟会,邓艾为正副统帅,率领魏军全面讨伐蜀国.蜀将姜维使用"声东击西"一计,成功地摆脱了魏军的前后堵截,从沓中紧急回援,将魏军拦在剑阁关下,暂时稳住了蜀国的局势.魏军主将钟会无可奈何,只能把军队驻扎在关下,并将放跑了姜维的魏将诸葛绪抓了起来,用槛车送到洛阳,让司马昭去处置.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邓艾见钟会不打一声招呼就抓了自己的部下,吞并了自己的军队,十分气恼,于是来到钟会军营,打算兴师问罪.会接入帐礼毕.艾见军容甚肃,心中不安,乃以言挑之曰:"将军得了汉中,乃朝廷之大幸也,可定策早取剑阁."会曰:"将军明见若何?"艾再三推称无能.会固问之.艾答曰:"以愚意度之,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二人饮酒相别.会回本帐与诸将曰:"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却说邓艾出辕门上马,回顾从者曰:"钟会待吾若何?"从者曰:"观其辞色,甚不以将军之言为然,但以口强应而已."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回到寨中,当夜下令,尽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兵.会笑艾不智.而蜀将董厥也担心会发生此事,为此向蜀军主帅姜维表示了担忧.维曰:"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事实证明,钟会,姜维二人都看走眼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邓士载以令人罕见的勇气和坚韧,偷渡,强渡阴平小道,绕到剑阁背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川蜀大地上.凭着顽强的斗志,一往无前,有进无退,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夺取了一座又一座城池,最终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成都的城墙上.三国分裂的局面开始宣告结束.7 o0 m/ E7 G0 J+ R0 w5 J" F
, b8 \$ I& ?4 c2 y" ^
) r4 {* c: I2 \& l3 A
邓艾的"暗渡陈仓"之计无论从外表还是实质,都与诸葛亮在南征孟获时所采取的"暗渡陈仓"之计十分的接近.唯一不同的是,诸葛亮在明面上吸引敌方的部队只是在打静坐战,没有像钟会那样与敌军猛打猛攻.这一方面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毕竟蜀军和蛮军在中间隔着一条泸江天险,双方没有发生直接冲突的条件;另一方面,钟会根本不相信邓艾会成功,同时也为了使自己能早点成功,独揽灭蜀的大功.所以不遗余力地攻打剑阁,无意之中把姜维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反倒帮了邓艾一个大忙.邓艾的这条"暗渡陈仓"之计堪称三国里同类计中中最为大胆冒险也是最经典的一个! " m# |2 |+ ^$ c- a" E6 K- {' \ # V5 E6 |3 Z3 D3 h, A5 m8 @/ f" y! s5 l7 L.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