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_% v. y4 i) G% d3 x$ C) c3 }& W! z8 Y% w5 B8 M6 q
0 W0 c( {; {9 y1 [( e% P3 F( h 打蛇要打七寸,擒贼要先擒王.辩论会刚一开始,孔明就制定了先压住对方首脑人物的气势,再狠打对方的薄弱环节,而且非要战胜重量级领军人物不可的外交策略.面对有着东吴第一谋士之称张昭的讽刺挖苦,孔明先用自己的领导刘备是出于仁义而主动放弃了荆州来为己方的战败进行开脱.随后又用治病作比喻,来解释刘军失败的原因.并拿数十万百姓情愿背井离乡跟随刘皇叔逃难的事实为刘玄德戴高帽子,以表明刘豫州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强大.最后,诸葛孔明用汉高祖刘邦的故事,以事实证明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铁证.反过来回击和嘲讽了张昭的胆小和懦弱.在诸葛亮的形象生动,论据充分,事实清楚,论点明确的长篇大论之下,张昭无言以对,不得不从主人的宝座一下掉到了客人的位置.孔明赢得了辩论赛的第1回合的胜利.. a8 d8 M" k' E. W9 g
8 D y9 S) ?$ u# C! m7 e2 [ " S% ?: l, w: W 5 s' {: M, s3 A9 n+ ?' n+ b, }- ` 7 R1 i8 f0 T4 ?: J2 ?& y 马上,东吴的虞翻又以军事力量的悬殊揭开了第二场辩论的大幕.诸葛亮则采取避实击虚的方法,不谈曹军如何强大,刘备是走投无路这一尴尬话题,用刘玄德不惧强敌,还在坚持抗曹来还击对方,并通过揶揄投降派没看到江东拥有比刘豫州更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地利优势,却不顾羞耻地准备投降这一事实进行反驳,最后以对方是真的胆小鬼这一论点又打败了虞翻.再次抢回了主动权,成功地又把自己从客人变为主人,把主人虞翻变成了客人.诸葛亮没费吹灰之力赢了这第2回合的辩论赛. : H! D0 t% r' ?/ u# p7 L T% e d 3 b7 ~; g! j8 p2 ^$ |: M0 H( q1 j& G9 q7 E0 U1 t1 ]% e/ q* T
( a/ ]+ A; ^4 W3 v. |" L! Q 8 u+ S$ z! v2 Q, i5 \ 紧接着,江东的步骘再次发难,他把进攻矛头转移到了辩论形式上,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寻找到对方的破绽,抢回辩论赛的主人位置.孔明则针锋相对,牢牢抓住对手在提问时留下的漏洞,仍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回敬对方.你不是看不起耍嘴皮子的苏秦,张仪吗?那我就用他们二人在历史上的功成名就这一事实来打击你的嚣张气焰,并通过苏,张二位历史名人为自己国家做出的贡献,来数落步骘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布骘没料到自己的进攻竟如此不堪一击,他也只得是缴械投降,成为了客人.诸葛亮第3次由客人成功地变为了主人.& W' [' s/ w" |$ W% x
9 R: u; z1 e; s; E2 \' X) s
% F# H7 O7 F9 c# R( S
* B3 \3 E- q. l% w- c3 O* W
* _) l" F6 B4 l9 i, }, r* ] 很快,东吴的薛综又跳了出来,以曹操的政治地位和军事优势作为武器,企图打压住孔明.但他忘记了一点,曹操再怎么样,他始终是臣子的身份,这一事实改变不了.对于有实力和曹孟德一争高下的三国政治家来说,曹大丞相的个人威望和权势越大,越是能成为攻击其怀有篡逆之心的借口."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是曹阿瞒在政治上的金字招牌,也是他的一大政治软肋.诸葛亮抓住薛综的这个大破绽,立刻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他以大义凛然的气势,用冠冕堂皇,义正词严的大道理狠狠地大骂了薛综一顿,此举既堵住了东吴主和派投降的政治理论,又借此拔高自己正义者的地位,在政治理论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最后,这第四场辩论赛以诸葛亮的大胜而落下了帷幕.比起前三次,孔明赢得轻松而又露脸.他第4次牢牢地坐在主人的宝座,而对手输得特别的惨,被赶下了客人的座位. & M b" Q. R4 F. [8 V9 \ b 0 o' v" a% E& U1 u ' V$ z9 c) t$ C, V e " T |8 J/ b& x+ N$ ?1 Z0 _/ V5 K1 L+ a
为了挽回颜面,江东的陆绩希望以曹操是名门之后,而刘备是一个自说自话,无稽可考的冒牌东汉王室成员这一议题,来为主和派提供理论支持.诸葛亮利用陆绩提出的论据,十分巧妙地指出曹操不但是一个对不起国家,更是一个对不起自己祖宗的曹氏贼子,没必要得到正义人士的尊敬.借着孔明又用汉高祖刘邦也是出身一个下等人的事实,强调了刘备的苦出身是可以理解的.再次反驳了对方的无理指责.诸葛孔明拿主人自己说话的漏洞,反过来将了陆绩一军.孔明第5次成功地守住了主人的位置.& u3 v) U# \2 [1 \ T3 f; n
' B: w7 o& e7 ]2 B) S* | 8 z9 a# @% O* l4 y O3 e0 u. a, {5 H5 z' O) I P# j/ ]
' z Y% ^2 B$ H. Q Z+ d
3 I: O& d0 Y, E6 C: `! z9 \5 c# I7 e, v & E i" C3 ~+ i2 @8 g Y; B9 G+ u `8 o) N
: }4 T* W* M4 y0 f2 W! H- P2 N5 E# [7 W2 Z0 z: l0 i! |
也许对于诸葛亮的一副夸夸其谈,舍我其谁的得意劲很是看不惯,东吴的严峻当头一棒,以指责对方都是在强词夺理并询问孔明有没有读过经典文章,希图从文化知识方面来压倒诸葛亮.从而改变被动的局面,把主动权重新抢回到己方的手中.面对严峻的反客为主之计,孔明毫不示弱,还是以事实来驳斥对方的挑衅.他拿众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功经验来回敬严峻,讥讽对方才是一个没有文化知识,鼠目寸光的"腐儒",只配局限在区区笔砚之间,是一位只会做不入流的舞文弄墨之事的普通书生.同时又隐喻自己才是做一个"兴邦立事“大能人。面对诸葛亮如数家珍般扯出来的一长串历史人物,严峻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依据,只得承认失败,老老实实地坐回到客人位置,眼看着诸葛孔明第6次成功地占据了辩论赛主人的宝座。" X! _; Y; S/ e1 S7 P9 x* o7 k
+ H. E4 N f5 e9 g# t- @) _" L6 G
" q* G% K( Q$ R) l6 Q: L0 m
面对着高奏凯歌的诸葛亮,东吴的程德枢很不服气,他主动跳了出来,指责孔明是一个只会说大话的,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面对程德枢的人身攻击,诸葛孔明发出了一大段文词精妙,有理有节的高谈阔论,充分展现自身才华横溢的高素质。有力地打击了对方的对他的责难。目瞪口呆的程德枢自知不是孔明的对手,只能是甘拜下风。诸葛亮第7次最终成功地反客为主,赢得了这场辩论赛的完胜! $ ~( x% `7 C: q1 A 6 ] [$ j# d& I6 R9 Z j2 ^9 \8 o0 N" d: Y6 E' g% z
7 O$ \1 ^0 D2 O' v( ^) h. ^
2 I6 r% f8 u2 t0 |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目的,就是要为孙刘二家联合抗曹找到一个在政治上合情合理合法的理论依据。这跟曹操非得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理是一样的。德国伟大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中曾说过这样的话:军事手段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政治上不能办成的事。而当军事行动结束后,还是要靠政治来解决善后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军事行动的成功,就必须提供政治上的理论进行支持。孙权为客人诸葛亮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至于能不能成为“战与和辩论赛”这幕大戏的主角,得由孔明自己去争取。诸葛孔明成功了,他在一开始就确定的“反客为主”的战略思想,积极争取辩论主动权的斗争方针是其获胜的关键。他知道,要想赢得孙权对“武力抗曹”的支持,首先就必须打败江东主和派在投降上的政治理论,而且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连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能有。唯有赢取这场辩论会的胜利,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诸葛亮坚定的使用了“反客为主”之计,至始至终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以期在心理上压倒对方。再加上本人雄辩的口才,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凛然的正气,,最后他成功地获得了三国里这场最著名的辩论赛的全面胜利。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堪称是三国里最经典而又最具人文性的“反客为主”之计。; i# L9 ~) D: | d6 O; v1 m8 _
, `4 U' P1 O/ F% z O3 Q* |3 N3 c% h! w; Q% ^ w# l
: Y4 d& v6 C, n- X' f0 T 反计二:第71回,黄忠与法正引兵屯于定军山口,累次挑战,夏侯渊坚守不出;欲要进攻,又恐山路危险,难以料敌,只得据守。是日,忽报山上曹兵下来搦战。黄忠恰待引军出迎,牙将陈式曰:“将军休动,某愿当之。”忠大喜,遂令陈式引军一千,出山口列阵。夏侯尚兵至,遂与交锋。不数合,尚诈败而走。式赶去,行到半路,被两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正欲回时,背后夏侯渊引兵突出,陈式不能抵当,被夏侯渊生擒回寨。部卒多降。有败军逃得性命,回报黄忠,说陈式被擒。忠慌与法正商议,正曰:“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 ’之法。”忠用其谋,将应有之物,尽赏三军,欢声满谷,愿效死战。黄忠即日拔寨而进,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又进。渊闻之,欲出战。张郃曰:“此乃‘反客为主’之计,不可出战,战则有失。”渊不从,令夏侯尚引数千兵出战,直到黄忠寨前。忠上马提刀出迎,与夏侯尚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尚归寨。余皆败走,回报夏侯渊。渊急使人到黄忠寨,双方约定交换战俘.次日,两军换俘后,黄忠射伤夏侯尚.夏侯渊大怒,亲自挑战.黄忠在法正的建议下,以逸待劳,力劈夏侯渊,大胜曹军 ,夺取了定军山要隘.奠定了刘备胜利获得汉中战役的基础. : @! ^& D$ z" C* e; @7 u % B9 w9 l% k/ t' z/ a9 X / P5 \) j( ?! m, q4 v: k0 v . z; F6 d8 M6 v1 f4 }0 A- q( }# N$ J' R7 j) d! F
法正在刘备集团里呆的时间不长,但分量绝对重要。他对于刘备来说,既是一个高明的谋士,又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刘玄德在夺取了蜀地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主管蜀汉国大本营的全面工作,连诸葛亮都没能得到这一职位,看见刘大耳对他的信任和赏识,也说明其不凡的才干。尽管是一个背主之贼,但法正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觑。老黄忠在定军山一仗,力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名扬天下,而幕后功臣就是这位法孝直。张飞打赢了瓦口隘一役,黄汉升经过自己的强烈要求,被刘备指派去攻打曹军设在汉中的另一个军事重地---定军山。对于此战的意义,蜀军和曹军都十分的清楚。受以前累次战败的教训,曹军防守汉中的主将夏侯渊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术,并赢得与蜀军首个回合较量的胜利。针对这一情况,法正作为黄忠的监军和参谋长,认真分析了对手的个性和作战特点,提出了及时调整战略思想,改变战术方法,以步步为营的“反客为主”之计,激怒敌军出来应战。黄忠听从了他的建议,取得与夏侯渊之间的定军山战役的第二回合胜利。为之后的彻底战胜夏侯渊,拿下定军山要隘,赢取最终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可以这么说,老黄忠能赢得定军山大捷,法正是功不可没。这也是三国里唯一一条被明确贴有“反客为主”标签字样的计策。尽管被曹军大将张郃识破,但正如法孝直在事前预料的那样,没用。轻率而又缺乏智谋,过分相信自己能力的夏侯渊没有听从副手的提醒,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个身首分离的可悲下场。法正的步步为营之计可谓是三国里最慎重最具耐心的“反客为主”之计。 " S8 V1 m U1 f1 m) c# j* Y/ n# H7 s
- G) K6 i! a- B1 f) C) [ * l% I, Y; `% \; [% p' ]! y/ \" p; l- |+ j1 f2 z1 W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意义的"客".可要是客人一到了渐渐掌握了主人的机要之处的话,那就是反客为主了.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分成五步,循序渐进,切不可急躁莽撞,要是泄露了机密,那就前功尽弃了.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附属为主导.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对手的要害部位或首脑机关,抓住有利时机,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己的手中来."反客为主"之计被称为是"渐进之阴谋".既是"阴谋",又必须"渐进",才能奏效.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所以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在于要争取掌握主动权.(以上语出<<三十六计反客为主>>).三国里的这二条"反客为主"之计,一条用于外交,一条用于军事,都大获成功.成功率为100%,这与施计者能正确发现并及时找到对方在行动上,语言中,性格上的弱点和漏洞,因人而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进攻策略和方法有关.诸葛亮和法正,面对处于主人地位的对手和敌人,不惧己方是处在不利的客从地位,非常耐心地采用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反客为主"之计,稳中求胜,逼迫对方在急于求胜而不加思索的情况下先出招.一旦抓住对手露出来的破绽之处,立刻采用高压态势进行打压,不让敌方有丝毫喘息之机,然后乘胜追击,终于成功地从客人变为主人,获得了胜利.正确地分析对手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审时度势,不急不躁,是三国中这二条”反客为主“之计的成功之道。三国这部书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客为主”之课! # O8 h# C+ r) B% y m" k; w9 E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