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49岁的李先生在几年前被查出血糖过高,医生给他开具了药物服用,并让他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
p* h" g/ [4 u7 d( u1 N- R7 z! P
- l, ^1 c. Y) G4 V6 l
但李先生没有太当回事,依旧保持原先的习惯,只是摄入量少了一些,而血糖也是想起来测一下,想不起来就算了,几年时间里血糖一直忽高忽低的。
x, C1 ?5 O+ V) |) j
7 P7 G6 B) s" j% x. z大约从半年前开始,他感觉自己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了,且经常疲劳无力。
r: d4 `* r" @! [% p2 D. u5 `
1 H; Q; J! l. h' V1 `% |
李先生本以为是自己上了年纪压力大导致的。直到上周,他在工位上突然看不清东西,浑身无力瘫倒在地上,送医后抢救无效离世了。
6 o! V5 y! K( y5 B; z b
* g8 g% W. ^$ @) N1 V7 g9 k/ c据医生解释,李先生罹患的是脑梗,而造成脑梗的“元凶”是他过高的血糖。
* K+ |" n. H9 \0 g9 |! Z" a0 c8 \ v7 I/ C4 y
01
" a" ]& p: D+ L0 _4 t+ {0 v. M
7 m! e) H5 U! n, {40岁、60岁、80岁...
1 d4 i. M, ?8 \, a* v; e1 C5 Q2 q; s- h
正常血糖是多少?标准各不相同
, M& C1 M# _3 A# m d6 I8 v2 l
) r, E+ T$ c3 b5 e1 y$ G. C9 x& ~$ h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内的葡萄糖含量,其主要源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有部分是肝糖原分解脂肪、蛋白质转换而来,血糖指标是否正常与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2%。
* w, U5 E; Z! X- F- c
. }1 O' W5 @3 o/ P& J, I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高血糖给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会导致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带来极大威胁。
1 q/ P; s% @% @5 Z; M
& ~. C& l) W5 B/ Y5 s8 M
但小九要提醒的大家,其实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
5 D6 e; a' J6 F3 H: V& z% l% Y4 C( D! M$ D) B' s/ N
普通人:
' f3 N) Q; F5 P# U4 Z$ j3 K% @. c" \/ a$ E2 }/ f
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
) N. q$ ]) v0 C* U, n
9 g+ T2 c( S ~* D4 L+ ?65岁以下:
& d/ j0 T1 |- z4 g
+ ?" _2 \1 F# r+ v6 a新确诊糖尿病,且身体没有其他明显的并发症,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
" U7 x: {& o, D2 }0 |0 [1 H. k
# L& H& W/ q) y. |3 U! u+ c# c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身体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空腹血糖则要控制在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10.1mmol/L即可。
4 m6 M$ l5 ~$ y! B1 H; A" {/ Y' h- B" m1 P' y8 H
65岁以上:
; l1 h# m( t5 y. a' [; L: m* }. f) `% @* g/ G Q4 c: H) b' }
身体相对健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在空腹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0mmol/L;
3 k% T2 n- o. J) \9 f$ f
: J5 N* j# \. _- ]0 o本身预期寿命较短,且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控制住7.8~13.9mmol/L,同时要注意监测高血糖危象。
9 G5 c7 F2 Z, j" M) j0 J
, f+ M) Q0 V% ^, f& f1 A# r不方便到专业机构检测的糖友,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这类产品具备操作简单、小巧便携的特点,适合患者居家自行使用,有助于长期血糖监测、稳定管理。
4 l8 x1 Z; d+ L+ X& }1 R, R/ X/ t+ H( f R ]5 W# z/ {
02
3 Y- i2 y v$ k# N, N
+ i! y" l& T! r, [睡觉时有这5个表现,
2 q1 L# f T K+ c+ M. c, g
6 S) t5 A: K. z' q( f说明你的血糖偏高了
3 o) q. {2 s/ N! L5 O' D
" c" `; ~0 C7 Q4 Y4 n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好,很多人长期营养摄入过剩,进而诱发了一系列慢性疾病发生。但对此没有足够的关注度,等到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这个时候治疗的难度会增加许多。日常一定要多观察身体表现,睡觉时出现这几个症状,多是血糖过高导致的。
b a5 S9 a- o; X
- n3 f( [/ E* c! }# Z
1、夜尿增多
# q# l* ^' a8 y8 |
9 i7 O( U: ?* {! [2 m* O
血糖过高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出现,患者会有明显的排尿增多现象。部分患者在夜间血糖值会特别高,导致夜间频繁的起夜,次数>2次。
% Y8 a, k5 C% Z |
( x( {. N: [' z( {2 l( ^% r2、口干口渴
+ F n7 g$ k3 }. v$ H
- `5 Y3 E9 u+ D1 N$ M- h# i
在排尿次数增加的情况下,身体会缺水,让患者出现明显的口干口渴症状,补水后又会频繁排尿,导致恶性循环。
1 y, e6 [5 M8 U) A9 n
# N2 F# U# H# u& t" m6 K* T
3、皮肤瘙痒
4 {4 f' J( @; W; b4 c( F) c* m9 u) N& i1 z6 j. e
高血糖会刺激皮肤的末梢神经,让皮肤出现异常的瘙痒症状。且血糖过高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导致体内尿素无法正常代谢,大量的尿素蓄积在体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出现。
1 f8 c8 O% s% S% r% [3 {, x6 ?6 x( t1 L. B
4、异常出汗
5 o/ W7 S' c. X/ T9 n
) N# B% C, M: v0 j6 ]$ D. _8 ?
在睡觉的时候异常出汗,且伴有心慌、乏力等症状,可能是低血糖引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j7 L( A: p2 [, r$ y
' F4 x$ ?3 X9 [) |7 c6 R5、睡前饥饿
8 p- h2 F, R* L1 M5 f) _3 u
0 n. i# k; O) y$ ^ {8 Q* U5 h在正常进食晚餐后,睡前仍有明显的饥饿感,则需要考虑是血糖过高所致的。这是因为血糖无法及时被肠道吸收,肠道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5 R& V. j9 w, r9 f( y+ `$ R$ p) Y& P
2 S( s6 O2 l) k* l& I
长期血糖高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上述的几个症状要及时就医。
, ^4 a# [' K! R8 Y0 Q, H3 _( B, Y4 O6 x" G
03
( c( s; U: Z3 c$ L
运动降糖“实锤”?
- m% a& m! ]+ C# L, y& W
$ P' M+ {' q7 z# j7 r或能降低74%糖尿病风险
% X5 E3 ~4 R" ~1 r
8 ~( j* d& l T) P很多高血糖的人认为控制血糖只要少吃就可以,完全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实际上,运动是控制血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9 K0 h. \. I7 M+ C
5 z! v# D* a: G) x N2 V1 Y多项研究发现,运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合并并发症风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应该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是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同时要保持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
4 s6 g2 D' r! T v
2 \* P, _5 E3 G2024年1月发表于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发现,坚持进行运动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之间有明显的J型剂量关系。
% Y; |; Z) U& }2 {! a x, M
7 }5 T# O, c% Y" \9 j! r
其中,受试者的运动量达到每周244分钟中等有氧强度运动或157分钟高强度运动时,降血糖的效果最为明显。
$ K% i* e5 f- e3 j# F; ^
- }. d" u f) r9 s! P
运动除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外,对普通人预防糖尿病发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 }' G- N! v) G4 i3 w9 Z$ _
`0 z& E' h& ]% s+ E2 S) O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相较于每天进行运动不到5分钟的受试者,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中高强度的受试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了74%。即便是一些家族内有病史的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 g4 t# k5 M; K: M
: \) i' e7 n" G' j% C) Z需要注意的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是能让你出汗、稍微喘不过气来的动作,比如快走;而高强度的运动则包括跑步、骑车等,往往让人呼吸困难。
3 i4 e* ]4 ?4 e% R1 g% e/ O) L- b
' \* I$ r$ B9 j% _* ^糖尿病在现在十分常见,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血糖异常上升尽早进行干预。
( V' s/ w( `, |
+ d: M" N+ H& n9 g7 O8 O5 u! s: S' x* B+ z6 z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