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 f1 B; D. s+ r4 H; F8 I& D* V7 q
- U3 m E8 q% F7 n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8 l/ q* O! P) E7 H4 C( a4 g根据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有了新变化4 o5 P" m2 w0 {9 V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5 C0 P* `3 {/ \; v
因此,2024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1036420元,全国统一: E9 {9 l# f/ X6 j2 ~# a
现结合司法实践,就工伤认定流程、工伤赔偿标准(含1-10级以及工亡新标准)等内容进行修订更新,供参考! $ Q9 O* F: e/ h# Z3 O& d" h$ A* q% d6 A7 @2 `
需在什么期限内提出申请5 {) I% W2 \( t( R2 M
8 |+ h ]; V4 _5 v
(一)用人单位一方的申请时限1 K `: z; |/ g" T+ e
" P$ v- |) m- q1 u F9 J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 S5 q1 I; R4 |$ E 0 F9 g- v2 s! D6 W! D) T特别注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如果单位没有这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0 O: l9 g, X. J(二)劳动者一方的申请时限6 {0 s, d( \) k4 o9 M8 R! ~' t
4 |. K: B- A- I9 W. m* x% P. W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E( ~2 z0 F ]. f$ s8 d特别注意:工会组织也是可以申请的哦! 1 x3 n' N/ \' E3 U. b: L/ S, I5 T(三)超过1年申请期限的特别规定 + j' y" ?6 d$ j. O2 c # H7 q5 H4 W) f* D, F* {/ e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6 N7 K8 D0 J! G6 D. x: F" ^- |# p# O5 B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 6 h/ j4 \2 o+ D t* x; |' Q ) Y2 a: z7 O8 |3 Z7 v1 @(1)不可抗力; + t0 h3 g5 R& b# O! L% e. k ; m9 x' K; @) `2 }. n' y! A( [( f 6 s, r8 g! ]9 R/ x! }- d5 g( Y(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7 Z4 r) P" X9 j+ x$ k/ k* a' y3 U
/ ^6 ^8 F1 g# ^, t3 U: l. `$ h! z
(3)属于用人单位原因; 7 Q& f) \; d2 h& c3 h# N1 N7 _* x, v% v4 T. P1 h; y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5 G- `9 K7 @, J0 L+ ^
6 Q& y$ d, e/ J; {* G+ [3 u
(5)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3 W1 `6 D. u* o1 o4 \" \
r" U) Q" n) A5 k5 D
二需提交什么材料 S! k4 o1 ]& X& J' G% Q- R1 J( E9 R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8 ]$ F9 P; }4 s' u : g3 A1 n0 A/ r/ [3 {" G/ R6 u; R(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4 c) l6 m ^4 K" y9 h' Q
" X* I r) G3 z0 J# ~7 ^6 p% \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Y9 E8 L/ g; t. L
4 ?* K3 U& c x/ p4 ^
三社保部门多长时间受理2 c! o; K9 C {0 R, |) j$ X
) s- C; Y. i+ D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8 _# y9 Y0 G. k; y. F. `% J/ a 9 Q2 \. ?2 T& l9 l+ @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9 ~; j' c& @" c9 Y( }
/ N$ ?; W+ x7 I/ ^ k; t: u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3 f0 Z Y7 N' E* {+ m. ~3 E
" Q) f5 z2 V* w' t) s6 Z4 M& s
四多长时间作出工伤认定 + g, r& J& W* I2 o6 H 3 M; K5 v4 ]0 F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 D4 ]- b% F! y* G! B1 m. U/ w9 U/ n! J, t" J# {3 n/ C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 d0 X3 o& L' [4 H- S o 9 v4 F% |8 P2 x/ C! V; a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5 V+ ~+ Y4 z) E& w& N, v0 s G4 u" m- n. g4 ~" F) l8 M
五工伤认定的前提不一定要有劳动关系 4 K! c4 d& ~8 @9 j4 _5 h - P/ v: c' L y6 U: j1 F最高法院认为,通常情况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职工工伤,应以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但特殊情况下有例外。8 F& e+ \. h8 _4 [
最高法院(2018)最高法行再151号行政判决认为,当存在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形时,用工单位承担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不以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由违法转包、分包的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 m7 B" I% X% I5 V; x# s* f$ K( ^% U& H$ q9 c: j( `# C
六不服工伤认定结论怎么办 : z) e2 q- f+ y ; c2 Z) H& M/ {3 n9 M7 _$ ?& ?! S: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d/ N# p& N9 ]. J# r
1 J% R _/ w. ^0 u! S ~
特别提醒: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是可以选择的,这里的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实务中有些单位为了拖时间通常选择先复议再诉讼,劳动者为了省时间应当不复议直接诉讼。 / a1 M3 v6 \" Q% f & Z; X- Z' d8 N: C+ K! \4 z七工伤待遇计算标准0 z. Z2 K3 A8 S
( d5 W( ~- p9 I0 a基于《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及最新统计数据归纳总结,供实务中参考。 & _$ W; B3 s1 R, k; Q7 d; r 4 e0 z3 j$ x3 q6 M6 N8 y一、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A. e, J) T( B) c* Z
: K5 G# v! V1 K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 J0 S$ \7 g G% i" ?$ h: t9 v
7 S0 A5 N, Y# j F
- o8 O$ F8 g6 J# ?! I
一级伤残
本人工资×27个月
二级伤残
本人工资×25个月
三级伤残
本人工资×23个月
四级伤残
本人工资×21个月
五级伤残
本人工资×18个月
六级伤残
本人工资×16个月
七级伤残
本人工资×13个月
八级伤残
本人工资×11个月
九级伤残
本人工资×9个月
十级伤残
本人工资×7个月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下同)。2 ^/ g$ ^4 @2 B( H' c
+ j/ h- m q( I2 m. q: r, b/ L7 o
二、1-6级伤残津贴(按月享受)" _. _$ _: N I. ]2 @
6 D- h. V% u' r5 l5 c( O L/ y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六级伤残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如下:7 q' u6 p$ [" u2 E2 i n- a0 T*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