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B. q4 L N. r4 r& j/ j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8 q u7 e5 m0 V/ W: q& S5 \, Q$ |& h
% K* ~* a( ~& h' p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 & P" F8 B) u' E3 G& p
f/ G+ c- M5 S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9 O6 d- F( ^& U; c, F* O E0 @2 S2 m% N. A! U3 D" `; y
遗憾指数:10 ! i, P3 L) g" Q
# F" I1 Q3 A. @3 @' u
9 N% Y8 k; H9 W/ d
NO9 曹植 * f4 J6 a( z! ^+ K% @+ r
2 O$ x5 c' q6 e! p
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比如长子曹丕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促他多读书学习兵法,后来果然曹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猛将,建安后期带五万幽州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一举灭掉了乌丸; & \" A7 m0 F/ W* f) v
3 p" C: l$ p( Q4 |: K
可是曹操最喜欢最看中的却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比如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让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让他当两年地方官,锻炼一下处理繁杂政务的能力,临走的时候敦敦教导说:“你今年23岁了,不小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洛阳的警备司令,用大棒杀死了飞扬跋扈的宦官,你要好自为之啊。”曹植听了很振奋,兢兢业业的办事,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 # i1 ^6 F- X* F3 Z& _
% e1 N s; \ O( i/ p后来建安24年,关羽带兵歼灭了于禁等人,威震华夏。曹操的事业到了危机关头,如果关羽攻克樊城,黄河以南则无险可守,兵烽直抵许昌,这个时候就会叛乱四起。在危机关头,必须要派一名亲信大将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为南中郎将,作为统帅抵挡关羽。这个时候曹丕把曹植骗到府里,灌醉了他,结果曹操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使曹植失去了统帅精锐大军的机会,如果此时曹植牢牢的把握好军权,占据宛城,再配合在关西握有十万大军的曹彰,曹丕是绝对当不了皇帝的。 , [6 e* K. P/ y. L! F
, Y* N0 E+ d. D&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丕即位以后立刻打压曹植,把他流放到山东一带看管。曹睿即位后对曹植的看管逐渐放松,并且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曹植就在这个时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试表》,我看了这个表,上面详细的陈述了三国的形势,并且结合曹操的用兵经验提出了一套对吴蜀作战的方略。文章感人至深,写到:“我愿意作为一个偏稗的校官,或者归属于西边的大将军曹真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或者归属于东方的大司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驰骋;一定要擒住孙权抓获诸葛亮,完成先皇的遗愿,如果能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就算让我死我也没有遗憾。”可是曹睿又怎么会让他称心如意呢?只是写了不疼不痒的四个字:其志可嘉。最后一代宗师终老深山。 * Y; e% \8 Y( s8 j+ k" g
, k3 Z8 C- z- |/ f X# c' e遗憾指数:8 4 U( T9 B7 F4 T' b% G1 z+ z f# g+ s) |- ^
! ~1 B1 R7 f) [$ w/ W
NO8 魏延 ! z; b- v: [' Y m. R$ `8 |) g7 r" R$ f P5 v3 L3 G; C
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 3 g" J: f, C. l; P- V + H9 m) K5 N1 o. g( P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你打算怎么守我的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他!”刘备大乐。 + ^+ |' @7 d C& ^
7 |+ x8 O2 i- U如果曹爽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渭桥兵变的时候,中外一片混乱,形式悔暗不明,大臣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大司农桓范。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蒋济对司马说:“没事儿,他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呢。” $ R& V0 n' o. u6 T+ M0 e ) N& `! V2 @- i- |7 Y) c( S; @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的说到:“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这个窝囊废还是不敢,说了一句窝囊至极的话:“我现在不指望在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桓范气的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 & M8 n: z }% Z* M. k
' X' E8 B0 m4 ]) @1 C
遗憾指数:9 4 K( j# f- O& l b' }5 H3 V( h , B* w0 Z, f* {2 @8 Q, x3 g( M& Z2 y2 B! d
NO6 姜维 3 ^/ ]# p) y6 X8 I; {+ i5 c# }5 q) q2 l6 `3 o
相比之下,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诸葛亮夸奖他说:“姜伯约文武双全,胆略过人。而且忠于汉王朝,真是凉州这个地方的瑰宝啊!我看可以让他去训练精锐虎步军,等战事结束,我带他去见皇帝。” 4 S/ a2 C0 m1 P; Z9 v* T3 i O8 Y/ \+ O% N. C0 q
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费祎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懒洋洋的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骚扰魏国边境。后来费死了后,姜维才象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一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 + H) C. n& C# X2 z& x+ l3 I( f* g2 ]/ }! |5 G" I
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踏中去屯田。这个时候姜维建议在阳平关和阴平桥两个地方加强防守,可是蜀汉的君臣没有一个当回事儿。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直达成都,事情的发展和姜预料的一样。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自然就完蛋了。可是诸葛瞻不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蝉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可是刘蝉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边的石头!!! * i7 b5 ~) [: J& H
y7 K- {7 \5 [) a) N6 l后来在成都的庆功宴上,邓艾挠了挠花白的脑袋醉醺醺的说:“姜伯约也不愧是当代的一个英雄了,可惜他遇到了这样的主子,当然也加上遇到了我,才走投无路了啊。” 7 @; z* A; P' K. q% s# c+ ], b; U2 Z @ S0 A
遗憾指数:8.5 # [8 D, `. M( C# F Y! P' u' D* x; y# M
2 x: n" B, T# }1 c* `+ m
NO5 廖立 5 i# Z( |" G) x) n1 {- a, E
7 @' Z4 Z! o, @5 q/ ^8 w- m n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算了。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巴西集结军队,没想到张鲁太不抗打,抵抗了五个月就完蛋了,黄权事儿没办成,只好回到了成都。 " z3 ?9 W7 p' H; n! D" @! p8 I/ N5 ]2 m3 w
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了,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去了。黄权和法正使劲的撺掇刘备赶紧拿下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话,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搞定了。 * L* X( B* Q9 ?$ B. A( R& e; l
- U, A$ P$ X2 D章武二年,黄权跟随刘备进攻东吴,刘备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黄权着急的跟刘备说:我们进入敌人的疆土太深了,这样容易出事儿,得放缓一点儿!刘备不听,黄权没法子,只好又劝刘备: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亲自担任大军的前锋,如果一担受挫,对士气影响太大了,要不干脆让我当前锋,如果遇到挫折还不至于坏了全局。刘备还是不听,对黄权说:没事儿,你不能担任前锋,你得在江北帮我保护侧翼,防备曹丕从宛城偷袭我们,这个责任更大啊。 / i" p, }# Q0 [/ X: Q$ M. I9 r8 m+ m B+ C/ M
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在江北回不了家,只好投降了曹丕。当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 ( A& [3 L' `% t
# X7 R; W- f- } ?曹丕对黄权也很尊敬,给他封了个前将军的大官。黄权这个人非常严肃,脸板的跟水似的,从来就没球表情。没人看到过他的喜怒哀乐,司马懿就很不信邪,老想看黄权失态后是什么样子,就派人偷偷把黄权的车轮子上的销子给拔了,在上朝的路上偷偷的隐蔽起来瞧乐子。果然,黄权的车走到半路上突然哗啦一声散了,黄权呢,还是一点儿表情没有,起来掸掸土,没事儿似的走了。司马懿看了后暗子佩服,逢人就说黄权这个人啊了不得,严肃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样啊。但是在魏国,黄权就没怎么带过兵,也没出什么大风头,大概是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吧,活的稀里糊涂的。 6 d# G$ L- ?3 l& z1 }. e D) N, f/ o" q0 \& z7 x% P6 |8 N
刘备也对黄权犯相思病,后来他接见马忠(就是跟随诸葛亮六出其山的那个马忠,不是给关羽下绊子的那个东吴的马忠)的时候说:唉,你还真有点儿象黄权呢,虽然没有了公衡(黄权的字),却得到了你,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贤才,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 ( R" M/ H/ e1 k5 E
$ d% |8 z& X) p7 _5 h- n. S w L
6 K A. A2 b7 w2 C G0 R
遗憾指数:6 . F* ~; q/ c+ F! c6 d3 ]# r8 {7 ]NO2 田豫 # r0 N) @. h, {# f5 I- f `6 H8 s * J _4 k1 f- V3 F# S5 q田豫在年轻的时候在公孙瓒手下干活,不受重视,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那里存身。认识了田豫,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跟他闲聊。聊着聊着就越来越吃惊,发现田豫真的很有才华。后来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亲病了,辞职回家。刘备特别舍不得,拉着田的手还哭了:“我真恨自己没有福气,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 5 F/ |* ^+ ]1 i+ g2 Q* ` 0 Y& y4 x, v8 A- k$ m6 h后来公孙瓒的部将王门勾结袁绍造反,打到公孙瓒的幽州城下了,公孙瓒害怕的要死。田这个时候回到了公孙的幕府,就说:“我去跟王谈谈。”去了趟王的军营,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出了军帐的时候王门脸羞得通红,于是撤兵。后来公孙瓒死了,幽州那个地方的人推举鲜于辅担任头领,田就去投奔了鲜于。鲜于惧怕袁绍强大,想归顺,田说:“袁绍什么东西,我看不如归顺曹操。” 6 z6 ^+ s/ k R5 |! R4 z 1 {. I7 x) {2 [. T4 e+ E后来田在曹操手下干活,他了解北方的风土人情,非常懂得用兵的谋略,曹彰讨伐乌丸的时候,田就是军中的谋主,给曹彰出了不少的好点子。曹彰特别欣赏他,就推荐给曹操,曹操一下子就上了心,让他担任了幽州刺史。田在北方战功卓著,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几乎是魏北方的藩蔽,而且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数民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的最主要的输出地,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田的贡献这么大,可是官一直上不去,为什么呢?他打下城市后得到的金银朱宝全赏赐给手下了,所以他手下打仗特别拼命。朝廷里有人就开始说说田有好东西也不给皇上,自己享受,而且封赏手下太滥。皇帝曹睿特别喜欢珠宝,一听田有还不交上来,就讨厌田,所以好多年都不升他的官。 - V, {2 c8 o( b- s. E: v1 t- D, y* D- e' y( Z
后来司马懿上台,就想提拔他,田气的给司马写了封信:“我都七十多了,胡子都白了,还提拔什么。留着位子给年轻人吧,别让年轻人再重复我的老路!” 6 q; Y* X% F; S! ?2 D
" K0 ^+ R& v$ J- C; W* W
遗憾指数:7.5 8 Q- N" Z) q; N/ N
) [, q. e/ C1 d% w) n" P9 y$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