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f. L$ e- G# b, v1 c蜀汉真正实现了“政由葛氏,祭由寡人”,只要不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看问题,这句话体现的其实并不是君臣易位,而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 c% ]- j0 M* T1 c5 x2 Y, y* M9 C3 a- O0 i: r
魏蜀吴的宰相复兴 z& F1 s+ G% k/ U; A3) d3 u' {# X6 z' N) k
8 U6 \& `5 M" `8 Z8 K+ \
汉末三国时代,为什么魏、蜀、吴英雄辈出,跟三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经典君相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但三国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以蜀汉的经典君相体制实行得最彻底,延续得最久。' L/ z7 e9 M) Z) t; ]
- E0 C$ S6 b1 [$ P! ]9 b1 [$ m
按前面的说法,诸葛亮也是权臣,跟曹操似乎没太大差别,但细究起来两人的心术是很不同的,诸葛亮对于避嫌十分小心在意,一切容易让人误会的事情都掐灭在萌芽之中。诸葛亮从没有把自家子弟安插到要害部门抓权;蜀汉重臣李严为了自己升官,曾经劝诸葛亮加九锡,称王爵,也被诸葛亮严辞拒绝,这跟曹操大异其趣。 Y/ V* C$ m- n2 K
/ P6 O1 r; v" ~如果单看曹操的霸府政治,他也像诸葛亮一样独揽朝权,军政大事自己做主,不受汉献帝干扰。曹操所乘的马践踏麦田,违背自己颁布的军法时,也曾经有过割发代首的表现,看起来也跟诸葛亮一样赏罚严明,把自身也纳入政治法制的一部分。% F9 f+ h$ \0 l
4 i9 x5 u, a' O& S5 @: m9 j/ A
但同时,曹操把军权全部掌握在曹姓、夏侯姓亲党手中,汉献帝的宿卫兵士也全由曹氏亲党统帅,对汉献帝形同拘禁;曹操晚年,为了进位魏公、魏王,将有反对之意的荀彧、崔琰等名士迫害至死,这些做法就与诸葛亮完全相反了。 ' ?" o+ i/ ?, U: ]+ S8 U% s4 o5 f* E# m0 D, d. d
另外,曹操虽有雄才,却残忍好杀,他的很多作为树立了不少仇家,害怕失权后被清算,所以必须把权位传给子孙,必须进行谋朝篡位的准备;诸葛亮则用法均平,人格伟岸,让蜀人心服口服,不怕被清算,可以做他的经典宰相,而且他死后不但哀荣备至,儿子诸葛瞻也大大的沾了他的光,得到蜀人的过度赞誉,在蜀汉官运亨通。 ! u* x/ B. z+ c7 C6 W9 u2 ?! X4 ^: X 5 z) U5 W+ d- }7 b5 \7 \$ M n% z* j1 u因为曹操的这种心术,其子孙曹丕、曹睿当皇帝以后,大力加强皇权的私家化,用曹氏宗亲压制宰相的权力,但这只能引起大臣的不满,结果司马懿在满朝大臣的支持下掀翻了当权的曹氏宗亲曹爽,开始了新的一轮司马氏权臣当政。, D9 ]6 [5 M0 a
6 P% n& _3 q$ r. {( _: l- q
曹操与诸葛亮截然不同* ]% L0 ?8 @' e# c- S b
% c, `9 d. ~/ n4 Z4 T3 @
东吴的君相制度也呈现出过跟诸葛亮类似的样子。孙策临死时,也对张昭说过类似于刘备托孤的话:“若仲谋(孙权)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权少年即位,权威不足,长期将军政全权委任给张昭、周瑜等名臣良将。到孙权建年号以后,为了得到江东大族的支持,又任命江东大族顾雍、陆逊为丞相,将军政大权交到他们手中。" i& T F4 `& r! l, z8 y
& t7 `0 C! k: k' K U, q9 J从表面上看,东吴的丞相权力也达到了近似诸葛亮的水平。孙权很多事情都派秘书去问丞相顾雍是否可行,顾雍认为可行就会留饭,孙权就根据顾雍是否留饭秘书来决定事情是否推行。后来孙权甚把印信留在丞相陆逊处(陆逊长期镇守荆州),写给诸葛亮的文书让陆逊检视,如果有不妥的地方,陆逊可以改了直接盖孙权的章送过去。: j# h+ [: m, Y8 C4 Y/ c, \
! F% x, d9 Y# ~8 f- i8 c9 I: f! ~但是随着孙权年岁渐长,威望渐增,他也不甘寂寞,开始不断的制造事端打击江东士族,经过暨艳案、吕壹案等多次努力,最终利用废立太子的二宫之争,将江东大族或杀或流,赶出权力中枢,把权力集中到自己和孙氏宗亲的手上。 / ], @1 U }5 W . o! y( K, l; Q! |% }孙权死后,孙氏亲族孙峻、孙綝等成为宰相,东吴的朝政沦为宫斗,孙氏宗族进入了无休止的自相残杀,孙吴的政治也败坏不可救药。 $ b3 p4 ^% X$ |9 P6 \# Y3 D 7 b. C$ q6 Z% \" f) L可见在三国政权(包含政权的奠基阶段)的黄金时代,都曾不同程度的出现过经典的君相体制,各政权皇帝和宰相的职能不相混淆,相辅相成,可谓各得其所。5 v/ s. O7 I. u8 C+ v9 ^5 [" h
3 C, h2 C& Z( H" u9 Q& x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期,是汉献帝提供合法性,曹操治政,结果曹操扫灭了包括袁绍在内的诸多强敌,统一北方;蜀汉诸葛亮当政时,是刘禅提供合法性,诸葛亮治政,所以政通人和,国力最弱的蜀汉竟能连年猛攻曹魏,而且颇有战果;孙权则是自己提供合法性,顾雍、陆逊等人治政,所以作为一个缺乏根基的地方土豪,也能够击败曹操、刘备,虎踞江东。* X9 r1 ?5 I9 b
' i$ S( E M6 g/ b
但是这种经典的君相制度,终究还是以蜀汉坚持得最久。蜀汉既没有以臣犯君、谋朝篡位,也没有君要臣死、兔死狗烹,君臣共和的时间较长,所以虽然国小力弱,其政治却到很后面(确切的说是君权复兴后)才开始混乱。" S4 G9 p4 h8 B# \: x n+ W0 f
2 p" ^# V) I E4 Z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和身后遗泽,也不能不说经典君相体制的设计思路确实有其可取性,在理想状况下可以发挥很积极的作用。 ; _/ h* V1 U- e6 `4 b! i6 Y" a: J1 V1 `6 g! k
最完美的秦制宰相% h f8 k8 _4 C5 P/ L; R9 T' O! P
45 f4 `5 x6 ^: ?# b4 o: t# J( c
! z4 m. ]5 ?' D' u& @
诸葛亮试图复兴经典的君相体制,带领大一统王朝走出死局,是琅琊诸葛氏的家族目标,也是诸葛亮的最高理想,在他有生之年也确实成功了。9 P1 b* g# e) ?. `6 N- n
" c# y! ]* }9 B" u5 _/ g
但诸葛亮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让体制延续久远,绝不能容忍人亡政息,所以诸葛亮未雨绸缪,进行了若干人事和制度安排,以保证自己死后这种体制还能运转下去。 ! v/ e/ ~& ~! v# ~; I! E9 Q. f7 E$ `& l& F8 \. U
但是,他的安排能不能长久,秦汉以来的绝对皇权是否那么容易驯化,皇权对社会和政府的心理优势是否可逆,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Q4 [, v; g9 I0 X9 q, c 6 f2 P) k, Z% U% B汉朝的君相制度几经演变,到汉末已经有了很多新变化,诸葛亮要让经典君相体制延续下去,必须对这些新变做出反应。/ ^+ I# C6 O8 K/ E7 b( c3 p
% B$ h$ N* ?) s/ O" p( N
汉朝从汉武帝加强皇权后,原来的一些近侍官员的实权开始大幅提升。$ z' U9 p* 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