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为什么内存固态又开始涨价了?是因为买的人多起来了,需求多所以价格贵吗?
6 g0 o! Z: L* S0 j" k; D
. q5 B1 j& g S- E6 v$ W' B
6 c# x4 R! M- `7 x3 ~* W9 z' t并不完全是。
3 ?* y) d( x8 Z' s4 d
8 Y# A* K' e$ l5 a! }6 e
确实,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大,但存储芯片这个行业不太一样。除了供需关系,还有许多客观制约因素在左右着内存和SSD的售价。
0 `: ]3 Q. E1 Q* {, k
6 C& H. q( \4 ]1 @% {) [% h巨头垄断时的嚣张,很多人都记得
" i$ a7 X9 E- H6 w7 B% A4 J! a! R7 A2 p1 C
玩电脑超过五六年的老哥都知道,早先我国根本没有长江存储致钛这样的“纯国产芯”,国内消费者装电脑、选内存条,基本都要看“洋大人”的脸色——国外三大芯片巨头:三星、海力士、美光,几乎掌控了全球的存储芯片,卖多少钱也都是这些“海外垄断者”说得算。
, _$ r Q6 _5 s4 K' z8 a% @; E: O; _8 p
那些年,内存条不但卖得贵,还隔三差五涨价,闹得装机佬心态爆炸。比如三星工厂动不动就失火或者停电,网上新闻稿子发完,接下来就涨个一两百,你还别嫌贵,晚点儿看更贵!
4 i4 X) Z7 ]! l: _: P1 N; `. Y3 ]. R2 S4 @2 `- }3 J6 C
我当年临时要装台式机,赶上一波最贵的DDR4内存,其他主板、CPU、显卡这些硬件都选好了,唯独内存条还在看电商价格浮动,最后实在不能等了,选了一款2400Hz 8GB的威刚马甲条,仅仅一条就花了我600块,买一对套条1200,都赶上我买主板的花销了。
/ A* F7 ]- \# _% ~/ Z* N @$ b# B& s6 _
而当时很受欢迎的芝奇幻光戟灯条,都涨到了800元一条了,你没钱?玩个屁的RGB啊。
' c6 l9 l. a/ h( K F0 e) t5 g
! T- A) j/ s7 i( G' y! w$ g这几年固态硬盘开始占据装机主流,但前期国产无芯,依然是芯片巨头高度垄断的天下。各大洋牌子还保持着“神默契”,你不降我不降,你降一点,我还要坚挺几分。尽管整体价格是因为技术革新、成本分派卖得越来越“便宜”,但距离2023年那样的一两百买512GB的亲民价相当遥远。
; m$ V* n) [- Z& Q' W* d+ _6 t1 P. D- {7 Z; E
那时候真的感到无形中有一双大手,扼住了我国消费者的咽喉,砸我们一脑袋大包!
, `% m. z4 B! H+ W. q4 o( Q# R, s6 Q1 Z
所以你看,供需关系影响价格了吗?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当微弱。最大的影响力反而是“龙头垄断”。
5 `! [( u% |- E6 Z0 g
; O8 V% O+ t( H6 |1 \那么,什么时候内存、固态的价格真的让人舒服了呢?
' k& `9 }& [1 P% O6 T# l5 Y
6 ?- j9 O: R( \/ |: e) m国芯战力突破封锁那一刻
+ D1 q* ]" z% m" g, X+ b3 X8 ^( {, P! e0 k8 v. D' b* y
最典型的,就是2023年国产发力的那大半年。除了自家致钛,国内很多小品牌都拿到了国产颗粒。有自家长存、长鑫、联芸撑腰,别管是不是原厂原片,产品价格都相当亲民,品质方面也经得起市场考验,所以三巨头真的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
( g/ W q- m* ?& c" _2 U( X. V7 Y
7 K! H5 j i/ y N$ J Y2 Z
它们一方面通过制裁长存等企业施压,一方面不得不放低姿态,尝试用“价格战”应对国货冲击。一时间,M.2 NVMe固态、DDR4内存条价格几乎降到“冰点”,装机人600、800一条烂内存的时代一去不返,2023上半年大容量SSD甚至卖出了白菜价——无缓的4TB M.2 NVMe PCIe4.0x4 固态硬盘899一条你能信?即使是999买4TB的价格,也有各种品牌型号可选,持续了很长时间。
' J0 U6 ?3 X% H" L6 T* i4 m* W
0 ` f+ t# y$ x: J& C% B+ a眼见SSD价格这么好,很多还在坚持使用机械硬盘的老哥纷纷卸下固执,深情拥抱了SSD,我身边就有很多人买了许多2TB、4TB的固态,盼着国产DDR5内存条发力的朋友大有人在,甚至至今还有一些人后悔当初应该多买一些光威弈系列。
, ~( Y! _9 g8 f3 U7 P
7 T9 D3 N" ^: R1 I: z1 S, A6 ^这里面不只有价格的因素,还有摆脱“西人掌控”的舒爽情绪带来的购买欲望。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我们既买到了便宜实惠又品质优秀的国产内存条、SSD,又能同时支持自家企业继续科研和生产,何乐而不为?在“全民疯买”的大场景下,也只有那些跪得久了的货色嘤嘤作怪了。
0 c/ ^' T2 [* k! O1 m
# E3 m2 e4 _' |- c( |, U作为老装机人,能等到了不被老外掣肘这一天,我是很欣慰的。但我也深知产品价格不会一成不变,更不能认为国产芯必须一直价格低廉。
8 [: o7 e0 Y3 a* r* T. j5 Y# m
4 u/ L0 }0 _% G% B有涨有跌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常态
; W& M" P! q5 b
0 U6 c7 r8 M1 f9 ~& T影响价格的因素也不只是之前提到的供需关系和垄断效应。
0 V$ u+ C6 z' N; D, \! f
( R/ y/ `5 B! j7 I' t' y8 A
举几个例子:
+ G+ A2 _0 U0 ]6 q! u' m
4 \6 k. }+ u9 t/ i如果制作芯片的硅晶圆等原材料涨价,那么内存、固态也会涨价;
) C* p1 N* d! t5 R1 t2 e
( R7 W3 I: t @0 a2 N! ~* [& u: Q
如果制作工艺、良品率跟不上产品升级换代,成本增加之后,新一代产品也会卖得更贵。
7 g# J0 n3 ~( d9 G, n U
; T1 T1 j- p( P( Y
如果技术工艺有了飞跃性的突破,带动了内存、固态的容量、性能的大幅提升,那么新一代产品的价格会变得亲民、实惠。
4 j; I; Z$ ]0 \0 F+ c3 |
$ L/ @( I: g; Q L) R4 q8 {如果工厂遭遇了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全球供应链受到牵连,那么价格波动也属正常。只不过当年三星巨头是在玩我们罢了。
2 ?$ R# c+ }) V% d
: Z; t4 O5 n- ^/ |! T/ U目前固态价格早已涨回来,现阶段装机4TB、2TB价格在高位,不太适合贸然出手;内存条正在向DDR5过渡,DDR4价格不错,装机方案也比较灵活,接下来的国产芯之路,我们边等边看。
; {0 Y! ~. m. v$ T$ ]1 L4 u9 c, W& J5 g+ b; ~5 t2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