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只负责好好工作,工资以及个税交给公司去办就可以了。
6 `% i `" D' | f- t& Z2 }/ C! \% Q' A
! C6 N% h& N( I- {
直到公司的财务小姐姐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填「专项附加扣除」,我才知道,原来有些工资是不用交税的。
9 h$ I& i- T# u: O/ h* L; z
5 D: K9 I, d4 |1 T- Q, f" r& w填好后,每个月5000块的起征线还能再上调两三千,相当于变相「涨工资」,虽然不多,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
) B7 i* ^$ B* f" p% Q' G; E$ m: X D2 F" V4 H$ \& H5 H
如果你对「专项扣除」还有疑问,不知道自己是否满足条件,我给你准备了一份超详细攻略。
% o6 n5 f% p* h. A, x; K
0 w5 @% k @! A1 h* s. G9 R
01 24年填报,工资upup~
+ B( ]! R$ `. I& `2 D/ |2 C. A# a
$ g4 Q4 a1 N4 e9 o咱们每月到手的工资是税后工资,正常情况下,是扣完五险一金,再减去五千块的个税免征额,剩下的部分交完个人所得税的结果。
# X8 N4 P6 @2 ] F. k
, t2 }+ ~8 B( R4 q& H) Q6 l' T2 }: b现在国家为了减轻大家的纳税负担,给了7项实实在在的「福利」,只要符合要求就能少交点税、多拿点钱。
" c' y% r+ T# O; N8 m) m, R& u片
H0 O& W2 l( ]- M% f
: ^! S9 l$ l5 M2 ~, E
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咱们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在首页找到「常用业务」中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就可以操作了。
0 D" Z" c2 [6 ?# A1 ^# g
' v5 b9 U+ k% W, y T3 F0 z以前填过的、且这一年没有变化过的,可以选择「一键带入」;
5 ]5 @( ]! v, n7 Q9 [& V
7 A% K+ }: p8 b& C3 Y1 Q3 ~0 @' k+ F' \之前没填过的,看看自己能申报哪项,直接填入就好。
/ v9 E8 A8 t! L
! P; N9 _0 D) o2 D3 H这里跟大家做几个特别提醒。
0 E8 }& }0 r9 ~9 ^( P
H( A0 ~7 r* ~) _ ?
( e& _3 v* C* D. d1)下面这几种常见情况,记得修改、新增申报。
4 _- m8 M5 h0 `+ I( H
9 Z9 F% ?. m- h; }父母明年满60周岁
6 `, O- L! U% U. n" J! i
假设2024年父母满60周岁,可以把「赡养老人」这项加上去。
! E# d& ?! b: l) u( z; L8 f( L4 x% \& K9 Z3 S' q8 F* d! L
小宝明年满3岁
) f7 A9 H4 {+ }5 i如果2024年3月,小孩就满3周岁了。
8 N+ U* n" x1 j3 ^
' ?/ A$ @4 S. B( D, o( \, Q先别急着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删掉,这样会影响1-3月的正常抵扣。
) d: }9 J J; ~; D- y7 }
/ z2 `* P2 F, y. [0 I咱么可以先设置「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1-3月的抵扣,同时设置「子女教育」这项4-12月的抵扣。
4 Q2 f- K& u3 Y6 i8 t
' E/ ?& D* O" c+ L0 V4 L- `
今年买房了
! A9 B3 v, k* T# y6 e) `& _
* w7 k; n( W% J' v* w4 F* `2 D
24年申报删除「住房租金」,新增「房贷利息」扣除。
( `9 G6 w$ P# p" t2 B8 b, W
& `8 K: z3 W9 e: j
不过,有些细节还得具体分析。
1 ]; ~+ M" A4 B5 L: k3 ]$ n1 Y9 U5 u$ V9 c
比如朋友小卫在上海有首套房贷,抵扣额是1000元/月;来北京*出差租房,抵扣额是1500元/月。
4 ~5 b' Y5 x& P2 y3 ^
9 `1 K" A* |6 Q! J6 Z*不同城市房租扣除标准不同,直辖市(北上津渝)为1500元/月。
+ {$ R' y0 K. v; r8 e
: g/ \9 w8 _; P2 {2 b% g由于房贷和租房只能二选一,相较之下,她选择抵扣租房更划算。
0 d7 p+ w8 h. l' ~( j+ V$ F B8 U5 `. V
$ O6 z0 L8 m. Y0 J" ]$ B; N要是你对专项扣除把握不准,记得跟公司负责社保的同事沟通一下,或者仔细看看个税app的填报问答。
) u+ i# i6 M/ g
7 j& P+ t% b! j9 M) b0 x9 N9 P" d2)「一老一小」三项抵扣额提高,部分朋友可手动更新。
$ G! R Y) i# y# Q$ @9 ? B# \1 ~$ ^+ T& m4 y
正常情况下,这个变化无需咱们重新填报,信息系统会自动适用新的扣除标准。
2 b, @; J0 Q5 J2 h! [
, V/ q! f; [1 b6 P/ o像同事小L,今年就喜获大红包。
0 d- g' h, N0 K. t8 f- D& E4 w, q$ m5 k5 Z7 h( Q3 W2 G4 i
独生子女的她,好奇最近两个月怎么没交税,看到工资才知道,原来赡养老人的抵扣额已经默默提高了。
% r4 C) o4 {) m
" P' Z( a' U* ~% P3 O
她算了算,一年多出1.2万抵扣,按10%的税率计算,能省下1200元的税款~
$ m* J3 \3 O# }8 T- D$ _! I; ?" o7 \. E. F% E' h! E
不过,如果你是非独生子女,想和兄弟姐妹指定额度,就得手动更新了(每人不超过1500元)。
, Y) n6 k$ V# ] O
5 T! l2 W2 U) N9 V* M
另外,结婚的家庭有很多抵扣项目,可以夫妻共享。
5 O5 @0 M! T% c: @6 M, i# ~1 Q. ~3 o# m0 p, r+ ^# k
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约定的话,额度给到高税率的伴侣比较划算。
0 C: ^* p9 K& r" |
! C6 ]5 [+ _; Y4 X1 b举个例子,小P的税率是10%,老公在互联网大厂上班,税率为45%,家里有一个没到3岁的娃。
' P; N$ n- c9 `( G# L# Q! L
) t. ^" T( S' ^- k6 r0 X那么,一年到头,老公能用「婴儿照护」的抵扣额(24000元/年),节税1.08万。
/ M* i9 p" | t) U+ y
. M) Z0 K2 ^: h5 y; F6 p高于夫妻分摊(6600元),和小P独占额度(2400元)的效果。
! F% H' s* b) a5 X8 K( N' p
3 ?' S4 H- G9 Z6 O; Q6 n/ @1 h1 w02 23年扣除,省税多一点
7 M0 {( [7 C5 h" G. G
: B8 j/ l H/ F# P4 @
% [" e% v3 S. i# G说完24年的填报,再来讲讲最后三天,怎样给23年多省一点税。
0 I& L- T3 `1 A* y& L E5 L
( S+ r W. D% Y7 r我们有两个主动选项——
O% l2 K/ R; C& ?8 ~
- g: v: _. D3 K4 q" U4 R) G个人养老金:最高12000元/年的抵扣额
* f7 \0 s1 t3 Q$ I6 A: |# K. [! z0 N) S! K( {
税优健康险:最高2400/年,或200元/月的抵扣额
5 Q$ [5 {8 B7 h( S5 V$ f4 A) E1 M
$ k- H& |! M+ C6 i2 z
先说个人养老金。
1 p& z1 y9 e/ W. V* T2 y
/ T. S5 N/ ?/ }最近,我刷到不少「羊毛帖」,提到个养的节税效果,还有银行送开户、存钱红包。
) v% K8 H) J( c' q
+ o, X' h! r) |: C% u; `$ Z
看上去很有诱惑性,但个人养老金并不适合所有人。
1 V0 C9 b/ B+ [ S7 H( U4 u) b" W& ?6 }) s7 R% a
首先,我们享受的免税额度并非 1.2 万元。
' t/ |; \# u9 W. M1 |$ o
0 L ] @+ p1 ]9 g8 w这1.2万元是税基,不是税额。
" {7 N' b+ S. K% W1 l
; ]0 B: a; v: T& Q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税率是 10%,将钱冲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当年免的税是 1200 元,并不是可以少交 1.2 万元的税。
) H9 y) u) l2 M! n
6 c% L- p' h t. }7 W7 j( D其次,取出时会扣税3%。
+ E2 K! x; R" b! P1 X# \* y
% a1 p* |' Q* x4 F; v! M
要是你几乎不交税,税率≤3%,缴存是没有节税效果的,不如把钱放手上,自己定投。
1 s3 \5 Q2 @ u: ~% q
6 o, A% D% O6 G& S) q再来,个养是超长期的「个人养老账户」,基本上退休*才能取。
: f/ @# `& v% S# ]6 S5 b c ?# L
*提前取出的情形包括: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2)出国(境)定居
& y/ a( {+ L' @) t, m
9 I- x1 J1 N8 v8 M2 F+ v也就是说,这笔资金是20-30年用不到的钱。如果你手头紧,不必为了一点福利,将流动性「锁死」,影响到日常生活。
1 C7 T" U2 b) i% ^2 l F
+ I/ t4 c& h9 r, L* E那谁比较适合买个人养老金呢?我觉得是这两类人群——
3 R! _$ p6 t* @2 ]( Y- b
2 I; t9 _! F& d* W一是税率高的小伙伴。
' o* x! h$ _7 l2 q+ ^8 n& a1 j1 I5 _$ G
比如你的税率≥25%,每年缴存1.2万,能省下3000元+的税款。
8 k* w% [- @9 w/ I" ^* H9 |2 \( g
$ D' E/ A. J! F这个税率档对应的年收入通常在40万以上,拿出1万多的闲钱做长期投资,负担不会太重~
# e5 O6 Y& V7 n! a+ ` i
( u3 I" j1 v6 d, A! s# T& N省税的同时,顺带给自己的养老生活充值。
9 C8 l' s k6 }9 ]6 o+ s
) @; l+ C: Y0 U9 f; q: ~, \; `6 G+ F二是快退休的朋友。
& v- M \: z' U1 n
" R ?7 L! v" n假设两个人的税率档同为10%,都是60岁退休。
% I& @9 c7 w# O+ ~( P: t; u1 S
/ I, X, a+ Z. d( g2 R; s25岁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要缴存35年后才能取钱;55岁的前辈,5年后就能取走个养资金。
7 Z; l$ J7 a* t3 U+ p6 M
0 u- ^ w& P" O5 ~后者存钱的意愿肯定更高~
, D7 m3 H8 T. U1 _+ M9 T7 U& n" O* k# E( c; U! V
总之,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税率、资金情况,再考虑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以及买多少。
7 B' L/ l% V8 v
" m! O0 {# |+ ]4 b) S( j) D+ k银行找到缴费凭证-个税app-「个养扣除信息管理」-扫码录入
2 H! Q% \- n: j
' K# p9 `) T+ d. x/ m0 {: h" X6 ~% K, {
目前,各家银行的个养专区,上线了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
0 _/ n1 Q3 v9 X' L! ?1 L! @( X( H, I" r' v
再来看税优健康险。
. ]: D5 g) e% r. j6 N( s! z
4 G/ }: n& c; u
今年,税优健康险惠民新政正式落地实施。
* ]9 c* r( S" `* @$ C, }9 W( o J" R* F) @
多家险企推出了首批新税优健康险产品,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三个税优险种。
5 } O2 I5 f0 Q, v2 V b5 z1 p3 l5 e: J$ P P( i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同类产品没啥区别,甚至更好了。
' m; d6 B2 \- b; z7 Z8 t% F( D. `- w5 e \& `* V3 T; G
具体到投保时,认准「税优健康险」的标志,就知道自己买的保险能不能抵扣个税了。
, w& M, Z* V1 Q* S @0 ?
& _( k; N* h+ |; n, q7 B( j比如你的税率是20%,买了一款税优长期医疗险,三年的保费一共是1000元。
3 D% x. l, y! `: F" k3 ^
) s0 v7 ?' c5 R1 n1 D* s; C( S) q; o交费期内,可以申请退税200元,相当于打了8折。
; f- {% _& { y* N8 Z
) B/ r; j- A& G- f
另外,不仅给自己买的保险能抵扣,给爸妈、孩子、配偶买的税优保险,只要保费在限额以内,全都可以扣。
) Q3 N, k4 Q4 B5 c9 o/ p) a* V- J
4 F4 [6 L2 R0 e s
现在投保的话,2023年的申报是在2024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进行,抵税的时候就可以用到了。
6 B& v, t/ m9 O* Y, n' h
3 z$ y% N$ Z7 ^ F4 D7 e
想要多省税,可以结合自己的税率、资金安排,考虑个人养老金和健康税优险的选择~
! M; P% s5 W0 D$ H6 w7 o/ a" J2 U6 l8 j
1 m5 u$ y9 F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