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男人在逃避,女人在焦虑,这可能是亲密关系中最常见的模式了,这种关系往往都不长久,因为焦虑的女人只会令男人逃避,而逃避的男人又会让女人更焦虑,于是两个人便陷入恶性循环,直至关系破裂……这便是“依恋风格理论”最基本的诠释。
I' q6 m# K/ T$ O* w% j8 w & \% b6 t6 C5 B+ q- u. [
1
5 v2 K! t& u4 s+ A$ l1 ]" c
焦虑型人格与回避型人格的吸引瞬间
+ l% q( \% d) K" n; Q# J
" O8 z o: a, ^' R6 D3 ? 岚岚和Andy初识于一个公司内的跨部门活动,两人本无交集也从未见面。但岚岚第一眼见到Andy,便莫名地被他的气质吸引。
" v" ?+ q9 j7 o8 p4 w+ j, s* n m
& D4 h6 v$ M- g1 L. O! E& W Andy是公司技术部门的一名程序员,高高瘦瘦,斯斯文文,皮肤白净,穿着整洁……形象与典型的IT男相差甚远,岚岚甚至觉得他更像一个文科高材生,因为他总是带着一丝恬静而忧郁的气质,正是这一点让岚岚只看一眼便怦然心动。
) s. i& z/ L* N! R$ w x# l! y
0 _% e Y- E6 ]- F; F 而岚岚虽然颜值并不十分出众,但从小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也曾很早便出国留学,因此谈吐得体、颇俱气质。再加上在公司市场部工作,很懂得与人沟通建立好感。
# {" }4 B% N, ?1 o ]6 s " K# \- ?9 \" a; ~' e3 D& d* j
于是,岚岚很主动地跟Andy搭讪聊天,虽然Andy的反应有点拘谨甚至害羞,但两人也确实聊得投缘。
7 Z7 i6 U/ ]: ~* x9 W 2 w9 R, R0 W8 B$ y, d& B7 p8 \. }
互加微信后,岚岚依然保持主动,总是找Andy聊天,相互都逐渐感觉到两个人很合拍:喜欢的电影、音乐、书籍都是差不多的风格,包括Andy常玩的游戏,岚岚也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因此,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发暧昧。
- u( E5 _2 K; ^- C1 I8 F# F " F! x: s/ |* r- u+ m' s" Y2 t
终于有一天,岚岚在Andy家和他一起打游戏时,忍不住捅破窗户纸“要不你做我男朋友?”,却没想到Andy迟疑片刻后,竟拒绝了。
' m3 A! p" C4 u+ P9 X
8 C4 Y7 ?( z% z+ K1 A 他说,他还没完全放下已分手一年多的前女友,还没有准备好进入下一段感情。
% q, c3 q. C! ?: H+ m( T0 T5 Z
& }" m# u8 ?# u2 k* k( { k 虽然受到了打击,但岚岚的性格本就不轻言放弃。再加上难得遇到这么喜欢又合拍的男孩子,于是继续主动地向Andy示好。
3 ?: |! C- w! A, h) j% @
( P5 f% f# h6 F# [8 l 而Andy对于岚岚表现出的主动和诚意颇感意外,但也确实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好,最终答应岚岚尝试交往。
; E8 O' S: Z; u9 d1 c, q: M
# Y0 i7 j, b( L+ P! x 2
( K8 Q3 _7 V& Q( f1 ~3 T# ]8 ^6 v “追”与“跑”游戏
1 C5 C: L. h" f& V0 a( \, P 0 P5 ~+ B' o+ T- M, I! D
恋爱后,岚岚对Andy更加好了,但随之依赖性也越来越高,时刻都想和Andy保持联系,渴望彼此分享生活的点滴,下班了就想赶紧和他黏在一起。
" z1 L5 X' ~7 ]8 k6 w
( }( N! l- F5 A( D/ o! y) z 刚开始,Andy还会尽量陪伴,但是时间一长,就越发的不喜欢岚岚的这些行为了。
9 |1 `3 [6 W, I $ x! C* ~; n! g8 W) O; _
因为程序员的工作要求专注,也经常要加班,所以Andy常常不能及时回复岚岚的微信和电话。岚岚虽然清楚男友在忙,却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思念和依赖。
. J$ N, h$ D2 r/ h) s
/ x2 ]2 k$ x$ ? j 久而久之,Andy感受到岚岚给予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所以即使不用加班,也更想早点回家独自打游戏看电影。岚岚仍是会不断要求得到更多陪伴,但Andy的回应更多是忽略与拒绝。
A, z5 p& W; z2 f$ a7 B( {2 s
1 @4 o! z# y F" {; J, ~* G 越是这样岚岚就越感到焦虑,因为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Andy了,常常因为思念Andy而精神无法集中,甚至影响了工作效率。
5 e+ z) w' N9 f+ v" T8 k
' z+ O. F) s' d2 ~4 } 恋爱两个多月,岚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也更加的焦虑,特别情绪化,她主动联系Andy,要求得到更多陪伴。
/ S) D1 ^6 ?2 C) A% w0 H b 8 v- W* ~) N) q5 k
可最终,Andy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恋爱模式,感觉恋爱后的岚岚就像变了一个人,身上已再无他喜欢和欣赏的特质了。
, O0 R( x" q# [ W6 b# Z 0 o+ @1 }, g t% j7 k: J
心里甚至更频繁地思念前女友的各种好,终于他给岚岚发只了一条微信:我觉得我们还是不合适做男女朋友,我们还是算了吧。”。
$ A7 v& Y: @% c* |
, ]/ c/ q; O/ i2 k& @ 被分手之后,岚岚一直都念念不忘,克制不住自己经常去找Andy聊天,而Andy偶尔也会找她。这种不明确的相处方式,让岚岚非常的困惑。
0 o( W* [: X' \* @9 I) o9 k; r " p" k# C8 q' C. O/ D' ~& j
3
( H3 @) j8 `. S4 Y d
焦虑与逃避,其实显而易见
. l# A/ g& } _3 b/ i4 k
6 P" c9 ~2 i6 h( o 了解来龙去脉以后,我意识到,这两个人其实本能成为很好的一对,只是因为的依恋风格不匹配且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导致分手。
, b) E# u6 j$ y& y! W- J/ X
% K! }+ u7 R8 P8 a2 d2 U 首先我便让岚岚做了一个测试,结果如我所料:岚岚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风格,渴望一直高浓度的亲密关系;而Andy则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风格,对于亲密关系既想要又害怕被拒绝,所以从不主动,而且很需要个人空间。
$ l; f; {# e/ @- s" R' r6 A
9 d2 O# I% |4 I+ C) M
而因为焦虑型的人习惯主动,容易给人一种强烈的依恋感,让人产生触动;回避型的人则很少会主动去进入关系,他们并不是不需要亲密关系,内心也渴望亲密关系,既渴望又害怕失去,既然害怕就选择不主动,所以他们很容易被焦虑型的人吸引,焦虑型人最初的主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致命的诱惑力。
1 T |) ^- z1 M& ]6 j" Z% M4 K
' q" s' c- j/ `7 G. X! e7 [- q
所以当双方相遇,回避型的人不主动就可以得到亲密关系,这是种吸引,但也是短暂的。对于焦虑型的人一开始吸引对方是很容易的,但致命的缺点就在于吸引了以后要保持距离感,这是最难做到的。只能够相互吸引,而不能够走远。
\, S) E2 J; L: G- I
- h8 b9 _2 ?! _9 K6 G% x9 T
焦虑型依恋风格的典型表现,从岚岚身上都能清楚看到:
: A& M4 j4 f2 z! N. ~: e
+ F9 I7 t4 m8 F8 h
1、对伴侣依赖性强——在谈恋爱后,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很想依赖恋人,甚至有时候会导致精神不能集中而无法工作。
& n/ A7 o1 M, i2 o3 @
- P! u- \8 X u7 D `5 R; p+ k 2、把伴侣过度美化——在她看来,Andy几乎是完美的,在他面前自己甚至有点自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与Andy的前任做对比,夸大对方的优点,贬低自己。
$ J* r& ]* f) t, Y! h $ @0 q$ I$ |! |; L8 d) C- }
3、无法克制的焦虑感——当Andy没有回应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联系对方。焦虑不安的情绪传递给了对方,整个人才能够安定下来。
% h7 X, }( v3 Y. K8 E% |1 r 9 F" d5 j2 o" ^; G6 T
4、把伴侣当作生活的唯一寄托——她把Andy当成了唯一,恋爱后,社交圈渐渐狭窄,生活只围绕着Andy转。
7 L, E& N& @' V# Z' J3 g
0 b8 e* e/ o; i4 d! l7 q
而回避型的依恋风格的典型表现,Andy也表现得非常突出:
0 V( T& w( u5 d# d# ^; `0 Q& e 9 R9 q! i$ J# S, g4 f
1、喜欢制造疏离感——他很重视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喜欢被过多地侵占,也不喜欢被过多地打扰。
7 o! L3 e; C; ~7 j& a: @, O) u
+ W: e& E# r/ \* o0 J" F$ ?! c9 d 2、习惯被动,不愿主动——从相识到相恋,Andy都是习惯性被动地接受岚岚的各种示好,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7 Y" B9 i9 S4 A7 v2 o
3 i2 i( ~, h; l; ^
3、脑海中有个完美伴侣——对Andy来说,前女友才是最好与他最合拍的,却不知这也只是自己过度美化的结果。
; w* ^9 i9 O1 Y& E% S5 @
+ m3 P* ^, m, O- ^; d/ }
4、不愿意承担责任——Andy一直不愿意公开与岚岚的恋爱关系,也从未在朋友圈发过只字片语,他的内心不愿意认可这种亲密关系。
, q5 z% Z9 k. P* p1 m
0 ~( Q; a8 S* o4 q h; o$ L
从专业角度分析依恋风格,焦虑型的人与回避型的人谈恋爱,恋情持续的时间往往也是不长久的。
7 ]5 m! a" U x
/ F. }$ D" v2 v5 y, J
他们有个本质的矛盾,一方希望无限制的依赖对方,很渴望安全感,很渴望一句承诺,都渴望被关注;而另一方却注重个人空间,需要距离感,习惯性的回避,不能给人安全感。
$ m. ~( y0 o# W, Q, g
' |8 ~ l* X& W7 v: n i3 ~4 p# N; | 4
% R- l; o2 m7 K2 ~. Y8 Y( ^* d# s- A
依恋风格难以改变,但可被理解
. [0 g# ~* T+ l" V [* { % K8 C/ {) l5 c1 I- J0 ^
据研究,每个人的依恋风格早在刚出生几个月内,与妈妈的互动过程中已基本定型。而我认为每个人的后续童年经历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巩固了他们的依恋风格。
% F/ u2 Y7 \5 r , u W8 c9 I j; {% \2 e% L$ r
改变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他的依恋风格。
# g2 x# f' X( O/ [0 o. H
, j0 q6 U+ H' p5 E1 w9 ~; b1 e/ w 因此,我开始了帮助岚岚的第一步,即从根源上探讨她的问题,在了解到岚岚的原生家庭时,发现了她焦虑型依恋形成的答案。
0 M6 `3 a; k! I # e/ }1 s! T4 N$ g) H, s
岚岚是独生女,但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忙于四处做生意,很少在身边陪伴,在四五岁的时候,带着她的奶奶又去世了,接着请了一个阿姨来带她,一年也只能见父母几次,都是短短的几天,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岚岚小学五年级。
6 o+ m# l2 M5 q6 a X$ f e
( ~- `4 [# G! c 在她幼年时期,极度缺乏与父母的关注和联系。长大后,她与父母的沟通更少,她以为她对父母的需求度也不高,但事实是,她把对父母的情感需求转移到伴侣身上。所以,在恋爱过程中,她的情感需求,不止来源于Andy,一部分还源于父母。
8 M- w* v2 g9 w ?! N/ c9 ]; U - ?6 H2 D/ [9 \$ B- r, F7 U; y. w
所以,我让她踏出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建立她与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
( m. V: m- j: g% I& O+ \
: S; v. r; H$ L6 Y7 z1 U 我给岚岚布置了一个功课,每天给父母发一条微信,再慢慢过渡到电话,我教她去表达,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的那种失望。
' r$ ~2 u6 |( f3 @- Z: I+ M) O" }
) L6 E5 i+ M# t% h* Y; g: y 爸爸妈妈也说,其实对于这一点一直心存愧疚,她开始感受到了和父母间的感情流露。她开始渐渐适应与父母的沟通,得到了一些支持和关注。
, m& c1 X& T- W0 c
2 ^+ V& }% g. R6 w) r 5
& {! h9 I! a8 W* E. k 把握距离感,是经营关系最重要的途径
: r. G+ a% P c8 J! {' p$ d " X+ P- }, P5 u1 X" O
处理好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之后,必须学会如何与回避型的人相处,把握住与Andy的关系。
: z4 o' P2 `* i3 n& L; R' l
4 O& T! r* D4 h+ c
分手之后,Andy偶尔会主动找岚岚。但岚岚克制了自己,她知道如果过于频繁的联系Andy,需求度过强,可能对方又会开始回避。他们两个人其实内心都不能忘掉对方,但之所以现状如此,就是距离感过低而造成的。
2 v4 X- o) P3 Q1 i; }
% P" z8 l. R3 D( c( @ 于是,我教会岚岚了3个相处方式。
$ P J8 r, O9 X& A2 A
- f8 c+ u) ~0 ?' c' h) F0 H
1、什么时候该沟通,需要沟通到什么程度。
K8 n! B" W) Q' l
0 w1 R O8 \& _1 ` 比如说,Andy再次找到她的时候,给Andy的回应要尽量的轻松。Andy说工作累,想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和Andy一起啊玩玩游戏,但游戏结束了,不用再多说什么,做好陪伴的角色就可以了。
7 o4 u/ C+ V& u+ |* x% G7 F; P 3 ~9 k$ z/ l1 r8 I5 f- `
2、对于Andy这种回避型的人,其实他是有需求,但不擅长主动表达,如果有人去满足他,他就会非常开心。
) p) |) w# }; V/ P/ f 9 ~/ f! z9 _9 \/ L% x& ?* s- y
比如说在闲聊时,Andy说非常想吃小龙虾,所以岚岚在空闲的时候,默默的订了个外卖,只告诉他给你点了个夜宵。Andy也是很受用的,他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 c* e- k3 v) a- Q/ G* j. e* ~( X2 j# z 6 j. a6 P2 {6 k5 `( ]
3、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向对方过度索取。
2 F: W2 J ~/ B f) h
* v5 c4 q3 o1 T/ g+ `( I$ j 在挽回Andy的过程中,岚岚做了一些默默对他好事情,比如刚说到的夜宵。还有一次,在打游戏时Andy说就是因为鼠标不好,游戏才输的。岚岚就直接买了个好的鼠标给他。Andy收到后很喜欢,还发了朋友圈。
$ c5 G! E0 u, [4 \3 y
0 y2 G% W H0 g. n, ` 就这样,Andy找岚岚聊天越来越频繁了。两个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了起来。
% }6 Y. _3 ?& ]7 P Z3 J
8 m% d4 q; ?7 K$ B
有一天晚上,Andy主动邀请,想让岚岚过去陪他。当时,不知所措的岚岚来询问我。
/ s& o' ?4 m) Y4 h3 R5 `
3 V, ]( N0 [1 ?+ D) f. B/ w 我告诉她,“如果你想去也可以去,但去之前一定要问他,你是以什么名义过去的?因为毕竟是夜间邀请。”她这样问了后,Andy回复说这样确实不合适,这件事情就作罢了。
/ F. F! E; ?+ a3 l1 Z9 Z, p2 Z
: b6 G' d0 O2 Z1 {& y1 G3 Y+ I' B
之所以要岚岚这么说,是因为回避型的人,不想承担责任,就想得到对方的好。
) w; s% f' _! m! F, Z * [3 ?( {6 @* D7 V! K
对于一段亲密关系来说,这是不可行的,两个人之间会变得不明确以及不安定的。但事后几天,Andy再没有主动的联系岚岚,让她觉得之前做的那么多都白费了。
7 K! v& a8 q, j7 ~2 c
; K0 e$ H; ?" ~ 而我告诉她,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Andy希望与她有进一步关系,但他不敢承担责任,拒绝让他选择了重新回避。而这种拒绝是必要的,关键时刻的拒绝,才会建立起一段稳定的关系。
" w' Y- g) m8 Y" i" G' {
& a% K6 v, ~3 }) b/ i1 Q
通过这件事,岚岚对Andy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后期,她更多的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亲密的朋友的位置上,不做越界的事情。
6 D( v: o! @3 Y$ |
; m+ M2 ]' T+ ^9 j) n 虽然,两个人开始频繁的互动,关系越来越亲密了,对于Andy产生一些身体亲密接触的表现,岚岚都温和地拒绝了,学会了掌握尺度。逐渐相处了三个多月之后,两个人树立起了边界,岚岚也才用更加理性地去面对Andy。
7 |. X* Z' p2 \$ ~- M2 b* a $ H7 N6 ?: d2 @0 C' k5 Q
在这个过程之中,其实Andy也慢慢感受到了她对于自我空间的理解,彼此在这种环境里面,两个人其实都觉得很舒服,虽然没有重新建立男女朋友关系,失去了一开始的激情,但彼此都多了一些信任与安全感。
: u) z' \; b( A6 d8 v7 U: M8 O
/ H/ W' W! f, K. ^" p3 ^6 v 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多月之久,某一天,两个人在微信说笑,岚岚问“你说不让就不让呀?你凭啥管我呀!”
v- k' d+ n; i9 c! S' z* ?6 u: c0 I! f
/ B, o# h, b# p3 _. Z9 F8 x
隔了不久,Andy回复:“就凭我是你的男朋友啊!”
) T4 D+ o! ]* D- D+ j2 @
$ {: q7 h4 z8 K6 `) A' N9 {$ K
可见Andy也有了成长,他主动提出了发展一段亲密关系的请求,内心肯定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想要确定这段关系。
1 o/ q6 h/ y1 t: ]6 U& H
# A$ X9 e* X6 d; B
于是,我告诉岚岚,我相信他现在已经准备好了,答不答应就看你自己了。
# J0 @$ u5 e- P% _
! S9 E+ j6 r; w, @- x 岚岚当然把握住了这一次机会,重新确立两人的关系。而我在后续更多的是教她一些两人相处的注意事项,不断的强调相处环境以及情绪的平衡,恰当满足Andy的需求。
' X- k. m8 O' r* w
; s4 H$ R" U5 E" o$ ~3 S' z% B: J ?
整个的咨询就这样结束了,岚岚的故事也暂告一段落。
) S" f+ }! a; {8 X; ~
0 q m2 x! C# u% y# v 这个故事中,没有特别的爱,也没有劲爆的情节,但她的故事却是离我们最近的。因为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可能你也是其中之一。
% W3 @+ I; |( h) j$ R# }
+ r$ p/ W& n: v( U, B 现实中,太多的“岚岚”和“Andy”,焦虑型的人遇上了回避型的人,从一开始碰撞出了强烈的爱情火花,但都短暂收场,是一个很常见的关系搭配。所以,我希望这个故事可以让你们更加看清你们的依恋风格。
' K" ~, n- x" V4 e
/ W4 w+ g$ h% q( G4 ^, K3 c. {
对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我想给你以下4点建议:
8 e4 [6 k5 G, a6 X# V, V# X( ^ 2 w! w8 J. H1 U
1、你可以在一段关系的初期尽早让对方知道:你对于情感的需求是很强烈的,让对方就一个心理准备。对于不能够承担焦虑情绪的人,就能起到一种提醒和筛选的作用。
, q0 X7 `; _& t f
2 [) y' ~4 T* V( z9 h3 q" o/ h 2、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地识别出那些回避型的人,并且避免与他们发展亲密关系。
b7 x4 i4 n! Y. i3 f
& x0 I" O4 Q" B9 @7 n& j0 B3 B6 B
3、当进入了恋爱以后,千万不要把对方当成是你的唯一。切记,无论何时都要保持自己的社交圈,不要让自己陷入到一段关系中无法自拔。
y& w0 n; I2 g 9 p, x) i) U8 \- D
4、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前,必须在备选对象间做一些对比,找一个最能够给你安全感的人。因为,安全感对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 ]4 W3 n8 K8 A5 v# ?4 F
$ t* R% Z! ^3 J9 |8 g, [0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