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烟雾快速扩散,二楼的烟雾比一楼更浓。“烟气会向上升腾,所以在火灾初期烟雾不浓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折叠多层捂住口鼻,弯下腰,采取低姿及时逃生。建议室内常备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过滤烟雾的效果更好。”
, M7 t) w! E6 g! K% C* K
仅仅2分钟后,室内就被烟雾笼罩。室内能见度几乎为零。
* x+ ^0 `0 K& O p$ M( _1 X" g
, d. K3 T7 P- k- u! N$ I“浓烟比火焰更加致命!这种烟气,吸上两口就会不省人事。”大部分火灾遇难者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吸入有毒烟气导致窒息死亡。
( C- d G! h! C' x/ x! e, F6 Y
烟雾越来越浓“伸手不见五指”。与此同时,室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闷热难耐。高层建筑火灾风险高,若发生火灾,逃生通道被堵,配备救生软梯,能解决逃生无门的困境。
E) i0 A, E, A& ]4 c+ k5 _9 j
* x& G; |& b! g: _
被困火场,应该怎样科学逃生?消防员传授“
小火快灭,大火快跑,浓烟躲避,及时报警”十六字诀。
7 h1 U4 d' I$ |0 l4 z5 O
首先,发现火情应立刻拨打119报警。初起火时,能扑灭则尽快灭火,火势失控需迅速逃生。
% K. O; g9 Y- t其次,逃生前冷静判断所处环境是否适宜逃生,以有无烟为参考。通道有烟返回室内,通道无烟快速逃离。
! S% r' s) O8 c5 B' Y: b
若火在楼上烧,危险相对较小,不乘电梯走楼梯,尽早逃离现场;火在隔壁烧,先开个门缝查看,浓烟弥漫则关门回室内,烟稀就迅速下楼;大火在身边烧,能跑迅速跑,跑不掉就找无烟房间等待救援;火在楼下烧,楼道无烟赶紧跑。浓烟进入楼道,回家关门更安全,切勿擅自穿越浓烟区。
+ k1 i+ \8 F/ c( y# R8 `
! A4 U2 m: n7 g) W- R
(一)逃生要点!
/ y0 W' X: q2 ~ d8 w2 a9 A4 g$ E
9 f" ?9 ]1 L1 ^% m+ I, @! W& q. V
火灾无情,当大火燃起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脱离险境。不要慌张,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 |, T& A8 d |' t
/ k8 C# N# J3 ^- V8 Y- ^, l1、首先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心态,才能有利于逃生和自救。在撤至安全区域后,记得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留下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便于救援。
, S9 Y! q( p: Q0 L! V
: n& B, z" Q$ Z0 [0 T' E
2、时间就是生命,火灾袭来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千万不要贪恋财物。
6 E/ L5 [/ G/ O4 ]- r% f2 l
9 f7 O5 F% {: S' O( P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或减少烟气的侵害。用水将毛巾等浸湿,扎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温烟气。用水浸湿地毯等,包裹好身体,就地滚出火焰区逃生。
" v# f( H* h$ {
) o8 o0 s7 j/ O5 B
4、发生火灾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一旦着火,电梯容易断电“卡壳”,而且电梯直通楼房隔层,大量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人在里面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q2 d3 o* L0 o' G7 K" D) _) L8 Z. F6 E9 K0 I
5、躲避烟火时不要往小阁楼、床底、大橱柜内钻,更不要盲目跳楼。三层以下的楼房可以利用绳索或把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紧栓在窗框、暖气管等固定物上,从窗口逃生。高层住宅楼家庭宜配备缓降器、绳索等逃生装备。
% b v* [8 B N
3 i$ c4 _% R: o* Y: U6、楼下起火,楼上人员切忌开门观看或急于下楼逃生,要紧闭房门,可用浸湿的床单窗帘等堵塞门缝或粘上胶带。如果房门发烫,要泼水降温。
' [: S7 G9 y* n, l# B7 M
. H( Q0 E8 y- K- n3 \' H) y8 h(二)如何灭火?
. K/ _" _) P9 |: {
6 K% f* ^) c- o( t6 j/ t6 O1 L如果是在火灾的初期阶段,燃烧面积不大,可考虑自行扑灭。刚发生火灾时,应争分夺秒,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0 \/ b0 r; X% r% W
5 }; V J" l4 r7 |. H: Y$ @" [1 ?$ Z1 x而灭火器是扑救初期火灾的不二之选,干粉灭火器是灭火种类范围最广且最常见的灭火器,宜扑灭普通固体材料火灾、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
" B0 r- v5 v! e( ?5 h+ {+ m& s( b) H! q7 W3 Z" R/ f, s* J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 [- \1 _( B8 z1 n, W$ m1 O( g
; d1 s( G4 M. p7 Y) [1 X( F1、灭火器使用前,必须检查压力是否有效;
+ w: R: ` f6 a; J% T
# L' `. V. w2 d' ^5 f; N2、将灭火器上下用力摆动几次;
. R4 L+ B0 _2 H2 L9 t4 w# Z/ _
% O, w4 k$ `: ?' K2 t/ z% b3、拔掉保险销,一手握住提把,另一只手握紧喷管,迅速前往着火点1.5米左右距离,对准火焰根部,用力按下压把开关,直至喷射灭火剂;
8 m7 h1 R8 y, A# I% |/ K) r: S3 q
0 E# w1 w) b4 X" R" F5 ?4、由远及近左右扫射向前推进将火扑灭;
6 c$ Z# b8 G ^( H$ @
) _/ i- f0 L" }/ Z9 l, c
5、一旦火扑灭后,立即放松压把,灭火剂停止喷射;
6 U' b3 k% ~9 z1 `
) f& _/ a4 f; n: D0 u. [
6、手提干粉灭火器必须竖立使用;保险销拔掉后,喷管口禁止对人,以防伤害;灭火时,操作者必须处于上风向操作;注意控制灭火点的有效距离和使用时间。
7 b+ [4 C* {+ t% n% @# \
# K# r" `3 J1 ]3 G(三)日常防火
; W3 U; M) W Z; q# m b* H3 g4 w/ Y! ?: t- _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事故发生往往源于一个小疏忽,小隐患,与其在事故发生后悲痛反思,不如一开始就把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俗话说:“未雨而筹谋,防患于未然”,说完面对事故的消防小知识,还需要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3 H8 G/ g2 s' C8 `* K# M$ G
; Y0 f, Y# T! u. E3 z1 n1、不玩火、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
1 r4 k) z T z* Y+ p- r& y
: v) g0 z9 J0 y' o/ }- e2、不将烟蒂、火柴杆等火种随意扔在废纸篓内或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 D0 M0 ^9 D& @; m0 v! [
+ w \# Z9 S+ y1 i/ m# C( a& m0 O" j0 O
3、在五级以上大风天或高火险等级天气,禁止使用以柴草、木材、木炭、煤炭等为燃料的用火行为,禁止室外吸烟和明火作业。
" K: w7 u" a0 [3 f3 f+ x
) N/ \( J; {& c, K: z
4、入睡前,必须将用电器具断电、关闭燃气开关、消除遗留火种。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开关或拔下插销。
) `' n4 _# d' K# N6 H) i
7 r; i. ~8 W" X+ h$ L
5、不要私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不要在插座上过多使用用电设备,电线老化应及时更换。
3 D( _/ C; t3 f! n' u Q/ u* B# C; v7 A# c# M' k& ^6 n
6、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厨房,不能同时使用煤炉、煤油炉等灶具,一旦液化气设备漏气,遇炉火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 W# Y& P$ E4 Z1 N q
3 e$ E# l7 y5 `; }% k+ o1 [
7、液化气钢瓶与炉具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使用时,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
2 _. T) ?. e8 x% |
" q8 W; f( R1 E% ]7 M3 X
8、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手机。
) n- @! i1 F7 n4 _& s; g9 b1 [ |8 F9 y: G. ~% R
9、不要在楼梯间、公共走道内动火或存放物品,不要在棚厦内动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维修机动车辆,不要在禁火地点吸烟、动火。
& e# e7 `; _& P U
. i. e- X8 y" ^' Z: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