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老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退休后,每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7 [" _) {; `. g' q2 a有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大胆去尝试以前没接触过的新事物。
; M1 N$ h8 k' u2 [1 f
有些人觉得自己生命所剩不多了,要尽情的去享受,珍惜人生中最后一段黄金岁月。
. {" t# G/ M/ m0 n$ x% n4 B有的人,忙于家庭事务,带娃、送娃上学,每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 P% n: E6 F; ?! t) ^+ g
有的人,不愁吃喝,每天过得悠哉悠哉,不是出门遛弯,就是跳舞,生活过得一样轻松自在。
# h) O9 V- a6 x8 }' }1 e/ W3 @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的人,希望子孙环绕膝下,希望晚年生活能更幸福,希望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不为子女增加负担,更希望晚年生活能更有质量。
- e0 f2 l% J# K3 I: a/ I" t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希望寿命变得更长,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25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将达到78.3岁。
" t6 Y& ^8 j: j; ]其实归根结底,真正高级的活法,一定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戒掉不良的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积累福气。
0 x |$ h1 v# t/ c# a- z( h
% T! V% a4 N2 |: Z& T7 x/ b活八十,算长寿吗?
' q4 y! D' @: x9 ]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3.3岁,相较于1950年的47岁增长了快30岁。按照人类的平均寿命来看,能活到80岁以上可以算得上是高寿。
R$ K# V3 w7 @随着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的发展,未来人类的寿命会越来越长。
6 @7 t( r( I+ v3 J: n+ k
美 国 和 新 加 坡 的研 究团 队 于2021年在《自 然·通 讯》上发表了一 项研 究,研究人员对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多个地区超54万名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寿命相关的2个因素分别为生物年龄、人体 自我复 原 力。
# u. w6 t; u! j) a4 X! a. w5 I+ W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变差,当修复能力低到极限时人就会死亡。数据显示,人类的年龄达到120~150岁时,体内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完全丧失,生命也会随之消亡。在未来,人类的预期寿命会越来越接近极限寿命150岁。
' A6 Z$ E3 k( ~/ K3 T
: X4 y+ r$ J5 G* Q
一个人是否长寿,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 A3 g6 m* Y* x0 G' M1、遗传因素:
! P- r# ?* t3 I3 m1 J, E
其实,对于人来说,生命的极限主要取决于遗传。有些人虽然生活习惯并不好,但是由于他们拥有长寿基因,所以也比一般人活得久。
; j4 h: S" w9 a3 M* B# y3 _
之前,有媒体报 道养生 大师梅 墨生 去世,终年59岁,于是就有人怀疑养生是否有意义。其实,养生并没有错。养生大师梅墨生不长寿,可能是因为他的基因决定的。如果他不注重养生,很有可能会活不到59岁。
& n; f6 ^4 @( P0 u) C$ G2 [2、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 ?' Z# Q' N3 ?& W- @( |如果说到吸烟、喝酒有害健康,估计很多人都会反驳这个观点。其实,吸烟有害健康不是我说的,而是印在香烟盒子上的。即便这样,依然会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 S. f+ ]% g4 |5 A8 j7 G
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健康的知识比较了解,那这个人就会很少做损伤健康的事情,更不会主动糟蹋自己的身体。
7 M3 n* L( ?# H" \4 P& m* Z9 ~
与此同时,对健康知识了解得比较多的人,他们的经济水平相对来说也不会低到哪里去。经济水平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好,这无疑是长寿的加分项。
. W) S3 i) G3 v3 j, j' Z
3、和是否肥胖有关:
6 h4 p" N- a G$ }试想,如果一个人得了某种慢性病,那这个的寿命是否会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 b" Y7 J0 F/ O- X4、和心态有关:
7 \- q, `5 F5 N# x2 O- o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写出了心态对人的重要性。
3 h1 A- f5 s) M2 N
有人对长寿者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比较好的心态。在遇到一些事情时,他们总能以比较好的心态面对。
( y9 W% L3 x6 c/ k
7 k4 Y; w$ H, N, n! e& B# y: j7 F/ Z( n60岁分水岭,退休后还要多注意!
7 N; H8 _1 b' T7 v4 C+ }! _: o常听到“男人四十要大修”,其实60岁退休后也要大修。60岁作为每个人一生的分水岭,容易出现以下情况,增加患癌几率。
/ t+ v6 ?0 p6 }! p1.情绪波动
4 }) r) D; { _. l+ D/ |+ j) x# j解放军304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彭国球表示60岁以后的老年人容易患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如果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便会引发严重疾病。
( S: _ L2 ^- f& Y0 X: E0 y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保健室主任吴晓明发现老年人退休后面对人生的急剧变化,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矛盾,由此导致情绪发生波动,随之罹患肿瘤的几率增加。
: j) e, L* a3 G# n9 Z( D1 ?0 {$ ~2.习惯紊乱
0 A" N/ w! V1 w0 S6 F* O( ^4 y" k大多数人在退休的时候容易出现两种有害健康的心态,一是“冲刺一把”,二是“得过且过”。
7 F2 \; d7 T: p0 f3 v9 y
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在退休前“更上一层楼”,怀着“冲一把职称,继续干下去”的想法在工作上拼命硬干,结果得不偿失,把身体彻底搞垮。
2 U3 i+ g# r% d: N
3.机体衰老
) j9 c2 a& R" }" B' d2 ]& T2 X' u体在一生中都在不断发生磨损,而到了60岁左右,身体机能变化的程度最大。
0 S9 M5 m, q# u5 L% V6 ?2 _
英国科学家也发现人体在55岁以后肠道中的有益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人体的消化功能下降,增加肠道疾病的几率。这也意味着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罹患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 F+ k; x1 m( p8 M" Y) l5 x
长寿一直是一个经典人生追求,但时至今日,很多长寿老人的现实状况却让人们开始思考,活的越久真的越好吗?
. h" o u1 s& U u {/ J, w0 x
从一方面看,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各种慢性 病找上门,长期病 痛折 磨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老人甚至要长期卧 病,严重可能无法自理,给家人也带来了无尽的拖累,老人越长寿反而越无助。
" B) {/ v8 d! }8 t, C
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的亲友也会因为时间或者距离上的失联,导致形单影只,虽然有儿女,但年轻人可能要忙工作社交,无法长期陪伴,导致老人心事无人诉说,长期被忽视、疏远,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老人内心出现孤独感。
z2 h) H+ H [' O0 @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老人活得久是福还是祸。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老人,如何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尊严。社会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以及个人的积极心态,都是决定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f& H5 p2 K1 i* R: D
) b9 u6 G; ^# P+ j
这几个养生误区也要注意避开
$ }2 [% A- R! c6 N+ I) R+ j
有养生意识是好的,但不少人却养着养着,就走了“弯路”。70岁后,3个养生误区要注意避开:
6 M3 H: [( d8 e; ~! [- L, Y1、热衷于吃补药养生
4 I1 M& _7 y; U$ \$ \ B3 ~4 s不少人的养生方法就是吃人参、鹿茸、灵芝、冬虫夏草等高档滋补品,可盲补很容易导致虚不受补,比如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盲目吃补药,反而容易加大胃肠负担,加重病症。
# E/ c* Y8 ]+ f, v' U+ f所以,养生不要盲目跟风,一般人只要做好均衡膳食就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真要补充,一定要辨清体质,最好吃前询问药师。
5 m E; O' S1 G% a* }: c. c
2、喝粥养胃
+ \7 A/ e1 a' j! M3 Q' E喝粥养胃并不适合每个人,像萎缩性胃炎患者,喝粥的确有助于肠胃;但有的人喝粥反而不好,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和老年人,因为喝粥可以直接咽,不怎么需要依靠咀嚼,这样唾液分泌少,不利于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时间久了,还会减退胃的消化功能;而且单纯的白粥营养成分很单一,长期吃,容易营养不良。
+ \. S1 |& V$ v2 M. T- q( E3、老年人要每天吃钙片
1 T5 t. C: b% F8 ~
随年龄增长,体内的钙也会逐渐流失,不少老年人都热衷于吃钙片补钙,甚至有的人觉得补得越多对身体越好。
; E. D# c v! {8 T( i, b, M
但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抑制铁、锌、镁、磷的吸收,同时增加血管钙化、心脏病的风险,对健康并不利。
/ {* d- q# M# ?/ p4、适当喝酒,有益身体健康
( \+ q, E6 T- E, W% O1 z! H$ f' @. V
不少人都听过“适当喝酒,有益身体健康”这样的说法,甚至很多言论写到,每天适量喝酒可以活 血助 眠 。顶级医 学期刊指出:喝酒直接导致全球280万人死 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不饮酒才是对健康有益。
) V( C/ J# j, j4 i- T5 M( _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是目前全球饮酒致死率最高的国家。所以酒精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能戒就戒。
D8 X/ n. F; C+ I5、鸡蛋有胆固醇,老人不能吃
# Z- R, f4 g' W5 L' x
真相:会失去必要营养素
# S6 w3 u3 R: a6 g0 ^/ L
很多人认为鸡蛋含有大量胆固醇,自己血脂高不能吃,胆固醇是维持正常代 谢的必需物质。80%的胆固醇是内源性,从食物中来的外源性只占20%。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 脂,是维持记忆和思维的物质。不吃鸡蛋会失去很多必要营养素。
8 S, N: o$ q) E0 u2 m4 H
6、每天喝8杯水
u9 ^9 v; }3 u喝水确实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并不存在每人每天都需要喝8杯水的标准。饮水量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重、活动水平和气候等因素来决定。推荐方法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自己是否喝足水分。
7 k& e' Y4 {1 o# ?5 e1 n
. E1 f$ I) \( w- T) h q# y: q: n; H% z" i
“吃饭八分饱”是错的?提醒:人过65岁后,吃饭要尽量做到这3点
* O9 [# \# c7 p3 U9 k
吃饭八分饱,曾经是很多人养生的金科玉律,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总是耳濡目染地听到这句话。
- K. q- A; a+ P) l6 G: d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吃饭八分饱”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做法,尤其是到了老年之后,这样的习惯可能并不是最科学的选择。
9 L3 w; n4 k5 u- \我们常常听到“吃饭八分饱”这四个字,尤其是在父母和长辈的口中,几乎成了日常饮食的固定模式。老一辈人可能会说,吃八分饱才最健康,既不会撑得不舒服,也不会饿肚子。
( [6 r4 T; |. Q5 V/ I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这个观点并非完全正确,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
0 J; ]% @ v; [% t7 A
吃饭的量其实是非常因人而异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t, R% [2 K- Y2 w# a2 i2 R
年轻人可能一天三顿饭吃得很饱,体重也容易保持得比较好,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于限制进食量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
) K( ^$ V/ b5 J- y9 W$ ^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逐渐变慢,食欲和胃肠功能都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更需要合理的营养补充来保证身体的基本需求。
, @2 ^/ `: u: t0 a) T7 h) C
到了老年之后,老人的胃口会下降,这是自然现象,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减弱,导致食欲变差。
/ R- G) K5 D1 Z2 R如果老人还是坚持“八分饱”的原则,意味着他们每餐吃的量并不会满足身体的需求。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老人可能因为摄入不够营养,体力和精力都会大打折扣,容易感到虚弱和疲劳。
0 e: F- N8 a! ]. R& e$ U8 B
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吃得太多,而是吃得不够。
% ^6 L" }. u& I' o5 P' t比如,到了老年,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大鱼大肉,也不喜欢油腻的食物,偏爱清淡的东西,然而这类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往往不够丰富,导致营养摄入的缺失。
) U# ]1 G3 Z" B# B如果真是按照“八分饱”的标准来吃饭,很多老年人可能一餐饭下来只吃一些米饭、蔬菜和少量的蛋白质食物,这样不但营养不全面,连基础的能量需求都可能无法满足。
3 s4 [, _6 v3 Q* o4 b4 [
再者,有些人认为“吃八分饱”可以保持身材,减少体重的增加,这个想法本身是好的,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老人。
& H+ h) E; J( @: Y! H4 T- ]- q* z
尤其是一些老人由于活动量减少,体内的脂肪逐渐积累,体重容易偏高。
, L+ Z3 S+ C: j d& s% M' `* J) D# g这个时候,过度限制饮食反而可能导致体力不足,免疫力下降,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3 M" d. _: S& K( i2 }5 m8 c, N! c八分饱的理念并不完全适合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群。
! Z \, F* O2 ?" Y
我们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吃得多少,还要关注食物的质量和营养的全面性,确保每一餐的食物都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d8 a1 {9 D/ a; D
换句话说,老年人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是为了吃得好,吃得均衡,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
! V8 |3 S R, [+ B3 H9 R年纪一大,尤其是过了65岁,咱们对吃的需求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此时,吃饭的策略也不能简单地按年轻时的标准来衡量。
7 U; X) F; r$ g" b9 X
有些人可能听说过“吃饭三点”这种说法,但很少有人真的理解这背后所蕴含的健康逻辑。
! y0 G b2 }( Y! ~6 ^
1 L* l2 h! j1 U4 s1 r8 j) F
老人65岁后,吃饭尽量要做到3点:
( w8 ]/ P& g& @“三餐”的概念不是指你得在固定时间吃饭,而是强调要摄取三大关键营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 b/ a i* V& f1、注重蛋白质的摄入
3 @) h0 t ~; c" N9 l9 I& I
在老年人的饮食中,很多人忽视了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当身体的需求量变大时,蛋白质却变得越来越难以吸收。
I: |2 t* ?* w2 @年纪大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下降,吸收营养的效率也随之降低。
8 }7 w7 s- O$ C" t( v7 t假如你不注重蛋白质的补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虚弱无力的状况,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得不明显,但长期下去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J) y% f( X2 s* q9 D
只有蛋白质吃得足够,身体才有充足的“原料”去维持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
0 o! k7 H. I' D0 Y6 R
对于老年人来说,蛋白质不仅是保持体力的“基础”,更是让皮肤、骨骼、关节能够保持弹性和健康的关键。吃得好,并不是意味着吃得多,而是要吃得更精确,尤其是在保证蛋白质的情况下。
+ b2 F9 v) P8 Y+ h4 }% \ E8 \( D2、要摄入“健康”的脂肪
2 M0 k# H, ]9 ]' g( G4 F
老年人的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同样不容忽视,很多人担心脂肪对健康不好,尤其是怕得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所以会选择低脂饮食。
' c1 @8 D G/ G为了让脂肪吃得健康,老人家可以多吃点儿含有Omega-3的东西,比如深海里的鱼、亚麻籽、核桃,还有橄榄油之类的。
8 l, D6 X/ G% ?# D8 }9 r' ]虽然这些食物看起来有点油,但它们对老年人保持思维敏捷和心脏健康来说,可是挺管用的“好药”。
& P6 o9 a# \2 w: Q" d9 N
实际上,适当的脂肪摄入不但不会导致肥胖,反而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脂肪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更好地被吸收,也促进身体其他重要功能的维持。
F! k4 B( _- t+ v' u, k3、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不可少
7 B: a f8 c$ I, a, m3 i9 h; m
聊聊碳水化合物,虽然它是我们获取能量的大头,但不是说咱们每顿饭都得吃白米饭或者油炸的东西。
' |' C u: {2 p y. }- {
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像全麦面包、红薯、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能稳定血糖水平,避免大幅波动对健康造成负担。
$ U6 n. u6 ]' T c6 W8 ~3 O( l
而且,复合碳水化合物消化起来比较慢,这样能让老年人感觉饱的时间更长,也有助于控制体重。
+ f5 P3 b& C( D! r* Z
老人家挑碳水化合物的时候,最好少选那些精制糖和高GI值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得很快,虽然能迅速提供能量,但很容易让血糖快速升高,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问题。
( B3 c; g6 Q1 I, x- K+ W6 S
选那些纤维多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帮着稳血糖,还能让肠道动起来,防止便秘这些麻烦事儿。
( P7 D6 x2 V' M* D3 s& P吃饭不单单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要科学合理地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膳食纤维的平衡摄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身体在变老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免疫力、稳定的血糖和健康的心脏。
% H( B( F8 A/ Q/ l B7 \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长寿的必要前提
! k! b/ ]* v+ m! [$ @3 v
虽然人们总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如果晚年被病症缠身,每天都痛不欲生,想必没有人会祈求自己长寿,每天都生不如死的活着,还不如走的干脆痛 快一点,免得自己遭罪,也耽误了儿女的生活,其实养生目的就是延年益寿 ,而拥有一个好身体则是长寿的必要前提,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追求的长寿将毫无意义。
% `+ ]4 \$ `+ i7 }7 W有一项调查研 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抵 抗力较差,大约有2/3的时间会处于染 病期,容易饱受病症的折磨,所以当人在过60岁之后是时候该重视自己的身体了。
1 b5 U; U' b, t% K: `; _, h \
9 y1 r1 M. a( C/ g5 K
人老了,牢记这5项“长寿准则”
' w4 i' F/ j/ ~% w2 I1 b5 t$ }
1、心态很重要
% q; i1 f3 [+ p- G但凡养生高手,十之八九都是养心高手。拥有健康的阳光心态,其他的都会顺利展开。
' `, l" a& j3 U朱南孙先生也是这样的人。
( ^* J+ }% n9 Q9 Z( Z
她认为,对于养生保健而言,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它是健康的根基,是长寿的源泉,是幸福的保障。
$ b! E @" G1 {+ k
朱老指出,最好的心态,就是乐观豁达,天天向上,思想上碧空万里,精神上春风骀荡,性格里洒满阳光。
5 Z$ p' r. o+ Y1 E
这样的心态,外化出来的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有情有趣,春风风人。
2 V7 I c' B5 m* H/ ^" u这样的心态,是一种温度,一种风度,也是一种高度,让人魅力四射,火力全开。
& W q e5 W3 r0 m" v& u
拥有这样心态的人,必然广结善缘,必然朋友多了路好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 }* y7 s' r, H- w9 S
常言道,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 L+ L7 ^0 R2 W苏东坡一生坎坷,一次次卑排挤,被贬边疆,他却依然乐观向上,吟诗作画,伺弄田园,把小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 { ]) i. W6 N) Y) w$ }
可见,好心态的力量,无坚不摧。
9 [+ d8 u8 f) F+ q. E6 C) B
2、及时补骨
8 I! J6 }2 y f1 |
俗话说:人未老骨先老,我们想要长寿就必须知道,首先保证骨骼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补充营养是必须的。大多数老年人会出现各种骨骼问题。
0 |3 | l' k% q( }
所以应该多使用专门针对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富含骨胶原蛋白、初乳基础蛋白、牛奶矿物质盐、姜黄、人参、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
Q+ E( W l, \& ?( `# n- Q
它对改善关节问题有一定效果,减少了疾病复发,恢复骨骼健康和关节灵活性,延长关节使用寿命,保护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
/ ^7 G- R% s( G3 _3、不能久坐不动
8 n: q- q' `0 S, w现在人的工作环境都是办公室,长时间的久坐不运动,而且长时间的盯着电脑玩着手机,这种种的行为也会导致机体的衰老速度变快。
& }# [9 X7 u; `$ L! w ]$ U当人们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细胞的更新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慢,很容易产生较多的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对人的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机体的衰老速度变加快。
8 ?! N2 F2 N$ M6 P1 _% o
言外之意,适当的运动进行户外锻炼,可以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让你看起来更加的年轻,延长寿命。
* x3 a8 Y. I$ F: I0 |/ t
4、拓宽自己的社交圈
9 o# E C1 h5 N' N; c8 V4 r4 q- f
天天待在家里,自己就很容易跟社会脱离,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清楚,无法与亲朋好友交流,进而不想去交流,导致恶性循环。另外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比如多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义工等,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认可自己的。
5 I! t, k: X0 m7 {+ n4 h# J' e
有些老年人性格比较内向,如果有一些年轻人能够带着或者同龄人一起去参与活动,会更容易让老人迈出这一步。
$ ~; h3 {4 b9 Y2 a# J5 w- ]! Q+ N5、定期艾灸,给身体祛湿气
# Z$ ~: {0 g" C* m7 y; ] k( v8 \2 S
中老年人为什么要坚持除湿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 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湿气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问题,影响中老年人的行动能力。
! |1 w; P T- m0 y+ N- w+ l* y
除湿气也是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重要一环。
' r+ t1 e1 {& `3 Y8 q/ _/ c2 B
5 L7 T; E2 Q0 ^- R什么是湿气呢?
) q3 ]. J6 O. O1 ]/ r一说到“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潮湿这些字眼。湿的确是水的一种状态。
! f& q3 n( s8 {- q“湿”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对我们伤害不小。
* m+ ~/ C% k6 y又是从何而来呢?
; _& Q0 y2 t; |
(1)饮食过量肯定是“湿气”最常见的来源。
8 |( k3 {8 I5 l
过量的饮或者食,都会导致饮食积滞肠胃而不化,引起湿气过重。
! H( u6 Y3 @6 s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晚上稍微吃多点,第二天伸出舌头来,就有一层白白腻腻的舌苔,这就是所谓的“食积”引起的“湿气”。
; @1 k+ z" L" D5 t尤其是三伏天,各种水果、冷饮、冰淇淋等成为大家消暑的“利器”,殊不知夏日炎炎,是人体阳气释放最大的时候,脾胃的功能反而最脆弱,宜多食姜,此时这些生冷寒凉之品更应该浅尝辄止,最忌多食常食。当脾胃被寒所伤,湿邪必然弥漫起来了。
V: b, ?4 Q( u! W1 m0 L, ]
(2)久坐、久卧不动也会造成“湿气”
) f2 Y, H4 q, k“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不少人为了避暑,在家“躺平”不动,其实也会造成脾胃不运,引起湿气过重。
l" u$ }7 D1 `$ E; A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坐火车一旦超过半天,就会发现脚已经开始肿了,胃口也会变差,有些人甚至一上车就开始晕车呕吐,其实都是脾胃不足、水湿不化的表现。
/ m* R% s. B* L8 r4 A. ^# H) Q(3)空调冷气也会导致“湿气重”
) T) X% `% c0 L不少敏感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就感觉头晕身重纳呆,这是因为空调冷气会导致“表闭”,汗出不畅,水湿之气就会弥漫周身,引起以上症状。
- p. |9 L& i- M) y9 ^4 [4 k+ p
所以早晚凉快的时候还是要出去在自然中散散步,出点汗,即一方面要避免中暑,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汗出通畅,避免“湿气”缠身。
6 x4 ]/ L: v; F3 _4 \(4)熬夜
7 g) o0 N" c5 n8 o' c' U2 H% \没想到熬夜也会导致“湿气重”吧,这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 p2 Y* F0 ]6 t* o7 v- g" z) ]熬夜时人体的阳气不能潜藏去休养生息,就会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湿气不化,所以熬夜的人第二天舌苔肯定是偏厚的。许多人熬夜之后,还会出现头面浮肿的现象。
7 l! ]$ w3 \" ?* |/ R2 ]; O5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