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01.
- ]+ S0 B7 X7 k. f
}+ b2 y! b5 r' F8 [0 y, L
/ m5 O' {$ O$ {+ T& L S
人性有一种基本特征,会对那些让我们对那些感到“爽”的东西产生依赖。
% i& V/ J' ~0 F
& w! Y; j7 ~8 t2 z( I( s那么,“爽”是如何产生的?
; O7 j2 m8 {) d( y
" A# w$ k; I1 g' |8 o% C- y }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比如一个拥抱、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幻象,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当外界的刺激够强烈,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即涌起一阵阵“快感”,感很“爽”。
. M" n& g# y! t6 l& b. j. T# m8 d+ S; a( }: o$ h
爽,浅层次的体验有笑话、美食、挑逗、赞美、看热闹,甚至惊恐(不少女孩喜欢看恐怖片就是这个原因);中等层次的体验有抽烟、游戏、整容;深层次体验有性爱、鸦片、豪赌、毒品,就是俗称的黄赌毒。
* B5 i" F, X- K c+ t* o8 `) |1 V% W) Z) o! ^. z1 h2 ?
对比这三者,如果说sex最能让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让多巴胺上升了350%,冰毒带来的是接近1200%,所以毒品的致隐是很难戒掉的……
/ e. @( Q$ |" |* j8 k/ ?8 i
$ T! G) O3 K; z+ ^3 f+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无束,人们时刻都在互联网上追求“爽”的各种体验,约会/娱乐/游戏/八卦秘闻/色情段子/性挑逗等等……
0 w# E* V( h0 L' R1 I2 M b3 K+ k% W1 \
可怕的是,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比如美女、美食、美言、美丽的罂粟花,都能让人有快乐的体验。
- f6 K! H3 G1 g2 u# M: V
6 R8 Z0 s, f% x8 e0 l
但都会给人带来伤害:美食让人发胖/失去健康;美言让人迷失自我脱离现实;美女让人产生欲望,失去理智;
]0 a) z% U( f
2 H* [$ n% k8 g& e& I8 n. ?而且,极致的快乐反而让人表情扭曲,比如性爱,每一阵快乐结束后都伴随一阵空虚,毒品的副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 S+ i& Q( T7 _) ^
; s5 j! {" I) ?1 M5 A7 s, o这也是《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2 s. z5 e* ^, \+ c t9 e
E* h( u1 i5 m$ q2 D9 {: E更可怕的是: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人产生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的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
6 ^2 I- k7 J1 v, J6 `$ q# K
! h8 g( C; G" V9 q; y
比如有的人抽烟,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
! q5 z6 N$ G, E" n5 R. S2 x' [
" N/ g5 E' h' M$ o
鸦片、吸毒、色情、偷窥、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 t: E4 {! c6 W* g( m! ?' @- u# V$ d- E( f4 v0 o6 h* w2 G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2 u/ \7 f( A) L8 p
( ~3 {6 x& K) W+ B! h: t02.
+ L- Q+ H. |/ v5 w1 P
) w. c1 x( g1 ^6 m' ~/ ]1 p2 c/ V而这个时代最最可怕的是:这种“爽”的感觉,竟然可以被现代技术和算法设计出来。
* c- }9 `* r/ o2 z
" A8 _2 t6 t1 S) A, [% j% o( w p比如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尽最前沿的科技(AR+VR);
" B. z' a; N) N& V4 }- O3 Q# n
# W1 X* p5 Y3 {1 r J3 P+ C5 V
用更大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离不开它们越好。
# A0 a/ |' F# n2 {# R7 _
# |5 X2 @7 F+ C, H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App令人上瘾”。
* p5 g; e, |' b
( K* ]' L# v0 |& ]0 f- w! B
他们为各种App定制这样的服务: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
9 P. K- n) J8 G F; u
3 p I7 t, B: R! e4 Z: s
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提高打开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更大钱。
& o7 h& e' h) E% z8 E
! d4 ~; L2 ^# y3 |2 _& O; G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以“不作恶”来标榜自己的公司,起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点击率,延长用户使用时间,然后见缝插针/算计的地去卖广告,满足这个逻辑的品才被定义成好产品。
" [' `. P. s1 k3 o7 A, S: w
" T0 i h& y3 F/ D因为在资本的眼中,用户数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线长度等等数据决定了一个APP的价值。如今没有一个APP不以此为衡量标准,在资本和利益的围剿之下,我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只小白鼠,安静的立在时代中央等待发落。
% d+ @/ p) k* ]) m; P, _
! r, j2 I g2 k7 g& h. {而且,很多APP都是采用算法主导的自动推荐机制,你越喜欢看什么,就专门推荐给你推荐什么,系统接连不断的给你推荐内容,你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的推动也就越“精准”,就是要无限满足你的胃口。对你轮番轰炸,让你一直爽下去甚至高潮不断。
! t6 f( _4 v0 n
/ K/ e$ X: [) G" L/ X
这就好比古代的皇帝,每天都可以享用全各地进贡的美女,他越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女人越容易被选进宫。夜夜笙歌,歌舞升平,总有一天弹尽粮绝,然后一名呜呼了。
- A1 o, j: Q! x7 X0 f. W
2 A7 r* v! A W6 D4 p% d
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他离灭亡就不远了。
/ F: ]/ f# J! m: [& f1 A& q& w ?6 a4 m, N- {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垃圾内容,比如直播平台里低俗无聊的表演、各大卫视里故弄玄虚的选秀、真人秀;
* B+ m& l. ?# z$ `& v! v" h1 n
/ |: k0 o! F2 M1 i; F4 j/ @+ `% J. Y6 M
云里雾里的玄幻修真小说;网页上关都关不掉的色情暗示等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3 W2 k, I% N/ Y" p9 o8 s/ T/ Z
9 F* | ~% ?& Q$ A) M" m" x9 t) Y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正走在大街上,这边有个哲学家在做演讲,那边有两个女人在打架,你愿意去看哪个?
* k, M) W- e$ R6 Y8 V! ^. O
/ ^ M' V. {7 F% [毫无疑问,绝大多少人都会被女人打架吸引,尽管她们扯衣撒泼,粗俗不堪,照样会被人围观,而无论哲学家的演讲多么昂扬,多么有水平,一定鲜有问津。
3 y8 A; E9 r6 K I; T
$ Z% o! m" _0 _2 R! A& z. V0 n这就叫人性。
. i* K$ b- q6 C h/ v4 J4 ?/ a2 S
, A# {9 K2 _7 Y" @6 `8 q1 s! r( w1 |恶,莫大于轻浮。
9 i! z. P, @9 s8 A+ h4 A: z9 I4 n, O6 X- p O+ w6 x) b, v4 [
03.
( d( h" ]8 L* _# U% Y
3 e- }7 Z4 X8 Z4 I6 R. J2 `1 F& a p# q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互联网这样对人性洞察的如此彻底,并且将人类大众玩转与手掌之间。
% @/ ?/ i7 s! G; S T+ [4 R1 o3 ^) ^" W7 \4 ^' H! s6 K( d. u, \
《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8 J. c, `0 c- w5 E+ R: j f$ j3 ~. S% z6 l/ t2 A1 I# _
既然信息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就一定有人利用信息达到各种目的,比如那些资本家或商人必定会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在你周围制造出一个“信息包围圈”,让你身陷它们给你创造的世界里,按照它们给你设定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比如各种节日大促,各种洗脑的广告语,等等各种套路的传销骗局等待。
5 b H0 i8 \! d2 G' u
8 ~) `: h/ _8 U
我们总以为,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
; t4 c2 i- X1 M4 |1 L, k J
$ k: f9 t6 V9 j$ k0 L n. _, \
而实际上,越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什么都能看见的时代,我们越什么都看不见。
; n% ^' j) c h' d
( R4 r. j+ Q5 R) N1 T信息自由传播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价值可以自由传播。相反,那些粗俗下流的内容却无孔不入,我们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杂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
+ P* V) o+ T' ^4 R- ]
- B6 S) D6 m7 e% t" \) Z这个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时代,我们都成了睁着眼睛的盲人。
5 \/ O, p9 ?; a+ u" w% N7 `
8 j! X: k2 L5 ?" y) l; C5 t, r我们总以为,人的自由度越高,社会就越平等。而实际上,当人的综合素养还没到一定阶段,当人还没普遍性的学会自律的时候,绝对的自由只能导致绝对的奴役,人都被各种背后利益操控,人性使然,自由是不会产生平等的,人性必须被约束,否则必酿灾难。
+ e* l$ Z* x( k( ?9 E# {2 @
0 N3 k- D2 K' f. d: W9 [1 m04.
: r6 U4 E) H) l' T
' i" r0 @. K$ y9 @3 o$ J& w0 ? @这个世界是辩证的。
b4 N$ A$ e& ~3 q2 ~6 W4 V
" f6 B! f8 z# ]: ~/ ]2 D4 I- @
人性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辉的一面。
. A) T: \9 w9 ~5 e. p: w8 t5 ^0 c( `. A
既然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
! D; d/ g: `4 V6 @! Y7 t4 |! C. C' Z9 v& Q
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
9 f& ~: h$ w/ C0 @- |
$ Y2 w; m3 e& a! @$ x% L那些越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比如晨练/运动/阅读/健身/瑜伽等等,都能让使你获得长足进步,但这些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上进心、克制力、自律。
$ Z. K9 M3 O' ?1 o1 W' p- Y) e6 {0 M- {
2 e' p7 _) E6 L5 h
比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寒门出贵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
4 a* L+ L) y. v M
' v/ [" p/ }$ y0 O% e你在训练的时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时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时候很煎熬,你听真话的时候很不舒服,但是恰恰是这些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才让你超凡脱俗!
! V, o/ A! D8 Z( g2 L) @3 {. J
4 o: h9 z/ `4 j2 Y
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这些僧人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2 m' t3 D4 X2 o. w8 y) \
. w( f$ r& Y! l5 Y6 A& C" G
痛苦,是一个人觉悟的最快方式。
" l. x; [6 v& P' {
! ]9 k. T: I, c6 l8 Q: ~! t6 z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5 C" S/ q2 s3 Y4 ~7 p
3 N0 g* U) c/ h! B7 |只有用痛苦不断触及一个人的灵魂,他才能顿悟。
( E" r8 L8 F& B
( n* H2 c4 A5 h5 O
5000年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克己。
0 I% f7 w+ S# g2 O4 n1 [; W2 j4 ]
2 V. ?5 O. `* a3 J3 H
克己的本质,就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但是现在主动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了,当绝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只有极少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
+ v! D1 j$ n/ j4 x9 b3 M: q _
# K1 V+ W2 U+ K; U+ p/ A
那些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这种人,他们选择自律,选择忍受各种痛苦,从不会随波逐流,这也是不断“精进”的过程。
7 e4 V2 P+ S% u( q2 H$ N2 \7 Z1 O2 ]8 x4 X( C
但是,只靠自律和修身养性是不够的,社会上必须有一种监管机制,来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激发人性光辉的一面。
3 T6 D' f" Y, Z. v: d) \+ I$ C; g* |4 T9 _+ ?! h1 v0 Z
我坚决支持国家对互联网和娱乐行业的的管控,如果没有这些管控,人们的生活将污秽不堪,越陷越深。
) c. I: U) x. n( |" ], U# a+ B$ W
/ h; @, ^# F3 @: o7 C# A3 m9 s; y
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刺激,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
6 h' n4 ^/ R; c) z6 j( q, i# @# T1 p& `) i! ]
练就一颗如如不动之心,看透这大千世界,是未来一个人最关键的能力。
. l! U0 p# _+ n8 [, @1 Y, G" T; h+ y" c# I" {
05.
1 G5 D; x& L8 u F/ r# m0 e
m5 R. ~& I' c& t
“延时满足试验”
5 o- N9 {, n' y8 M7 u# y5 C
7 w) {4 S) B0 _1 C, Y" z/ y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 s1 r, X+ v; a% S6 u* i0 r# M
* J2 H7 Z S5 n* F) R5 k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5 H* G( d: v+ [- T8 x0 Y
0 |; U6 J d9 U5 Y7 C0 e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9 A, }5 G+ E4 a9 e. R, m
& D: H8 F1 c, _! s: d0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 _5 a, C' W4 e# g; x
0 S3 S' J9 i) @# B& a% { Y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 K3 G# S. i, {* w6 M& k! y; G8 P1 o0 x& D! O& B; G# N
米歇尔在分析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8 O2 a# j) h8 [: K% f/ \' N' o* l, E1 |
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 ?+ d7 F3 i( i+ x! A* U6 H4 z8 O: |: V1 z" W3 N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 y+ x4 ?( u5 A. p9 n
$ ^' O5 C( g; y6 ~& T: ^. L(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