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一篇文章中,叶开写道: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
4 Y7 u" L1 \/ O0 x7 P
& R" n8 c! I0 v8 C& |) u# R; w# ^8 u
01
6 m) }& a& b- T* C1 p* {' E2 r' `在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 P+ K$ q J6 x: E: R% U
: N3 l4 L; c% M' g( Z; l ^
叶开的这种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 D+ ^2 J: h3 i% G$ ]/ ^4 ?2 g2 t
0 A3 W% a+ k$ Z' k4 `+ J6 ?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成绩单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 j8 v# n f+ j; U/ g3 e
0 N6 ~5 F" M! t, Y8 I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 ]: y" y0 E1 ]5 N6 J) o6 p) k* |/ q, r2 K
1 \/ e4 t1 i8 U: p- L5 f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 _7 H9 Q9 V5 x, X7 Y3 E9 x0 Z" W) N' e) B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 G ]8 v, S/ u! }3 G' C( F0 W& a8 r. e9 Y6 _& |8 Y- l# N ?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 U: `+ s! K. @- U. K% L1 X
. X# a, t6 P- o$ M+ {7 w% y! _“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
1 T7 ~% \% n/ @5 f, B' u
6 V( ?4 q- _2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4 M) L/ V8 z8 ]/ d& X) Z' X/ {
, E8 C) L0 H8 r/ m0 Y3 `+ w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叶开那时正研究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叙事,并得出结论,“那一代的不少作家不说真话”。
" D& O5 a4 S; X" M- Z5 Y
* i3 x% d1 J2 K! a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 J+ i& X9 x1 G+ G# g' V
4 x1 `6 q2 A& G2 P' ?' o' L他正冒火,转身却发现乔乔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不转睛地读着。为了考验女儿,他刻意跟乔乔聊起《哈利·波特》和四大名著彩图本,结果发现里面很多故事和细节,乔乔记得特别清楚。“这说明她不是胡乱读,是真读懂了。”叶开强调道。他和王琦也一致判断:大可宽心,女儿的阅读理解完全没问题。
' F, w5 D7 B5 J8 m& M. ~2 _& C/ N: J/ f3 o/ E0 z+ V; x" Z
他进而感叹道:
6 N9 i8 [/ t' C/ R4 Q4 {3 j' P: M" M! |0 d A
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可是,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有人却给他们喂了垃圾。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
8 L( d+ z4 A& o/ }# g2 w7 V
& ^- ]: |# W- x/ M
叶开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了一遍。2008年11月,他写了第一篇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的物化》。在文章中他写道:“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
# R7 G5 ~% L' U' c( [( C1 L
' M- b. s3 O: z |; J; M这一年年底,叶开与晓苏见面,原本是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结果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聊语文教育上。“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晓苏回忆,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 z2 Z5 {, t T# o1 _
: Z0 l% E- O# p) c
看了叶开的批评文章后,晓苏认为“很深刻,很尖锐,点到了穴位”,随即邀请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希望刺激中小学语文老师“已经麻木的神经”。
5 T: R; t( \( [( K, v" U
0 ^' ~! L' {0 {, s: f02
Z" i' K5 U, ^) Z6 `, u2 X孩子学了半个学期,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 L* b. {& d' Z! _$ i+ j( K& E0 Y5 ?
叶开的专栏文章,从2009年1月开始发表,第一篇便是《语文的物化》。考虑到文章的风格比较犀利,晓苏将专栏安排在了杂志第70多页的位置,避免“一上来就刺激到读者”。
9 Y `9 i# a4 e* B" \- C
; k, y, K( i' L9 G结果,这些“火药味儿很浓”的文章发表了两期后,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就打电话给晓苏,质问道:“哪儿来一个疯子在这儿胡说八道?”当时9岁的乔乔看了爸爸的文章,咯咯直笑。“我们都不喜欢语文课本。他写得太好玩了。”她评价道。
' _" S$ u2 K3 S O( y+ G+ N
& j3 o% i0 }4 ]8 _6 ?. D+ x其实对于自己的语文课本,乔乔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玩的”。她记得,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好多图画,有小动物,还讲爱护环境,“看上去没有那么讨厌”。
, W$ V' j7 l# Y
" W& B' A$ A' y( K- }, Z* W8 h
翻开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学到第40课《三过家门而不入》时,乔乔当年用红笔在彩色书页下角,吃力地写下了“舍小家,顾大家”6个稚拙的字。她回忆说,语文老师告诉他们,“大家”里有很多“家”,就是“国家”的意思。当时刚刚7岁的小姑娘,始终没弄懂“大家”的具体意思,只是很固执地认为,“大禹就是一条鱼,所以他才治水”。
2 F, J i; i% w
' `+ R: f% i# _: M. j R虽然很多东西搞不明白,但书本上的图案还是吸引了乔乔。“当时我觉得,哇,好奇妙哦!”她边说边做出夸张的表情。当时在课堂上,老师写什么她就跟着一笔一划地模仿。回到家里,她则开心地看《小小建筑师巴布》、《猫和老鼠》等动画片和《哈哈画报》上的漫画。
' o# d( C4 [8 B; j2 O
" P: d# L% g1 b0 k) x这种开心的笑声时常在叶开家里响起,前4个学期,乔乔经常拿回满分的语文成绩单。
: [. z/ ^: e. A/ E' t& G
+ K& |* t. U# W7 f& d2 j- w, ]但到了三年级,写作文成了语文课上的重头戏。同学的书包里,慢慢开始有了《优秀作文选》。看到有同学买“作文套餐”,乔乔出于好奇借过来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想看第二眼。她还是喜欢爸爸不久前给她买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其次是《林格伦文集》。
# P* _. t( o3 X$ i- j$ s) {$ M$ F
% g$ W# S! f) h' Z可是她只有先写完作业,才能看这些书。她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养成了到处藏书的习惯。在写作业、弹钢琴时,甚至是语文课堂上,她都会时不时偷偷地瞄上这些书两眼。
& |' l% D6 b5 G
/ n, @) ~2 `9 n4 M9 ?语文课本开始变得让她“一点都不喜欢”。她更不喜欢的是书包里的教辅书《一课一练》,这占据了她课后很多时间。
' r1 t# f3 _1 J
; e' y2 a B! d4 p: ]/ E$ L比如,根据教辅材料,乔乔每天需要填很多反义词和近义词,这常常让她的博士父母为难。他们不愿像其他父母那样给女儿买《近义词词典》或《反义词词典》,于是就安慰女儿:“我们认识出这些教辅书的人,这东西他们自己的小学不用,自己的孩子也不用,你就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吧。”
7 F9 e3 b( k9 g$ D6 V8 H2 H& l+ m9 T4 A" S9 P' l. ]' a
一次假期快结束时,乔乔的班主任来家访,问孩子这个假期都在做什么。叶开笑着回答:“忙着倒垃圾。”这让年轻的女英语老师一愣,没有反应过来。叶开马上解释说,“孩子在学校学了半个学期的语文,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3 k" R0 W+ a7 P R! z4 i
5 _6 B$ H' H2 A# C* q“倒垃圾”的方法,则是给孩子买经典作品阅读。在意识到孩子语文教材中的问题后,叶开给女儿买了一个四层的书架,书架上多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等《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续集,也有了《窗边的小豆豆》、《唐诗三百首》等名著。
# t I7 Q+ p# R, _2 v% Y
6 D7 I% o( M3 {3 A: Z
03
) N* a9 Z4 ]/ e3 X Y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 h! O u x! Y0 Z3 a' r, Q
/ M7 y& v2 R) X. }9 {9 ^这些刚刚摆上书架的书,很快就被乔乔一本一本地“消灭”掉。在咬着指头,发出一次次咯咯的笑声后,乔乔也把《哈利·波特》里的女主角赫敏奉为自己的偶像。
: s6 g9 A: {. N }; O, h% `! Q8 {8 H: d3 ^2 L
叶开因势利导,告诉乔乔,不仅小说和电影中的赫敏很聪明,现实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很聪明,考上了美国很好的大学。于是,沃特森也被乔乔视为榜样。
! ^4 M7 `& q1 b) e5 y
; Q5 Z/ O! w6 `- _6 S5 R在三年级以前,乔乔在课堂上很少说话,但看到小说里赫敏在上课时经常举手提问,她决定向偶像看齐。以后上课时,脑袋后晃动着两个马尾辫的乔乔,经常把手举得很高,希望老师能叫自己起来回答问题。
: u* v5 ^- K: c+ x V6 o
# h1 u8 X% ?' J7 o8 ]1 A. Q* @/ |可是,她很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想法经常和老师的不一样,尤其是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乔乔撇着嘴,一本正经地说:“我语文课上喜欢发言,就是有时候没有办法说到点子上,老师的那个点子上。”
) q3 \. o$ C# e3 D- v
; f/ `8 w0 m1 {: D! v, i
有一次,老师讲互联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时,强调好处是“可以查阅信息学习”。乔乔则认为互联网可以让自己玩更多的游戏,因为她从4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开始登陆迪士尼网站,玩小熊维尼吃蜂蜜字母的网络游戏。这种观点,得到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支持。语文老师只是咧嘴一笑,什么都没说。
$ C, V. S( B2 ~: u7 S! b
* J8 j( k) e5 T4 [- E乔乔只爱看书,对穿着不在意,但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她喜欢在课堂上举手,偶尔甚至会插老师的话,常常有人在课后说她爱出风头。有一次下课后,她走到一个这样评价她的男生面前,对着他的耳朵大吼大叫。
. c7 G. K3 W7 ?# [9 Q J+ p/ r, U6 A* o0 s- y. W; {$ h8 ], { R
“他们对个人的尊严不是很看重。可是,如果你有很高的尊严的话,那别人就没办法破坏你的立场。”小姑娘义正辞严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她认为当时自己必须要表明立场。但有时候,乔乔的坚定立场并不起作用。
: V& r; \( q9 p* e7 k0 k! ?5 o! p
2009年秋天,叶开的专栏已经写到了第10篇。他第一次参加了女儿的语文公开课。课上老师讲的是课文《带刺的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齐全;学生6人一组,课桌面对面拼在一起,像圆桌会议一样便于分组讨论,颇有一种民主、平等、交融的气氛。
3 L$ R& s% w9 l# y
: N% K4 I) b2 t! M# ?$ _; A& M9 v
课堂上一让提问,叶开就看见乔乔把右手举得高高的,但老师就是不点她。后来老师说换个方式,找不举手的同学提问,乔乔故意把手放下,但依旧没被点到。叶开在后面看着,觉得一阵阵心酸。
4 {- H& F% I A. I; q' r/ ?; b
. t1 {! C- k+ N9 |后来乔乔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提问的机会,老师却回答不出她的问题。“这个问题等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再回答。”乔乔以朗诵的口气,模仿了老师一年多以前说的这句话。
1 _! c9 a" [$ g( E- k0 g$ E0 m' O- V! [4 Z% `9 W- m& P
回家后,叶开查阅资料发现,《带刺的朋友》改编自一位作家的文章,编者对这篇文章进行删节和修改后,导致课文前后逻辑接不上,所以老师根据课文确实回答不出乔乔的问题。
1 S4 z C* b9 U- F6 Q( C, q
' d& k# m5 ~. n9 R; Y* j. r乔乔告诉爸爸,这种公开课事先已经演练好,一旦有提问机会,班里大多数学生都要举手,但老师只找举左手的人回答。
8 r# R5 v- D+ o9 ]4 D! K5 |8 I
, a! q* I7 O6 ?这让叶开想起了30年前自己上公开课的情景,也让他异常气愤:
/ j) p2 Y4 X8 I& V8 A" ~4 O- s
( K: B2 E) |) Y3 x& h/ K三十年了,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
- r$ E0 ~3 e) G) y, g3 B
$ r+ d1 C l5 z( I8 K" x$ N, s“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虚假!没有真的善是伪善,没有真的美是臭美。”11月底,在应邀给上海一所知名小学的老师做讲座时,叶开始终强调自己的这一观点。他给讲座取的题目是“教书还是教真”。
- g5 C9 a! O6 P! z% K" v/ j$ I4 x9 w. n. `
讲座开始前,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向叶开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这几年来,她只要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作文,就会发现班里的学生几乎全都病了或者是摔了跤,然后爸爸背着他们上医院。
- z7 p3 H+ ~7 T: b
2 c- {- @2 _% P2 E/ [3 p- j这位老师忍不住感慨:“连教材都可以作假,那么其他的假,像这些作文模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 _8 N* K2 J- s, x' |# n" C
! I6 G3 B5 S* I7 y
叶开和王琦从来不让乔乔参加朗诵比赛。在他们看来,那种规定题目的朗诵充满了虚假情感。他们要求乔乔,平时在班里要朗诵的话,要用正常语调,不要假天真。
( y z9 t3 t, \- L3 i
; Z) K3 e$ y) I& \; I( J1 J同样在他们看来虚假无趣、没有真情实感的,还有乔乔每个学期都需要背的名言。在叶开看来,这些名言很多是编者自己编的,“背这些垃圾还不如背老子孔子,或者是唐诗宋词”。所以每次老师要父母监督孩子的背诵作业时,叶开总是直接在乔乔的课本上签字了事。
8 _7 i0 j& ?0 H& A/ T
8 ]- u2 h& o6 B“我们就是不参加无聊的事情!”王琦干脆利落地总结道。
9 U% ?6 x' M T8 D4 n
( x* M$ F8 r! @/ Q( w( c
乔乔把眼睛从《格列佛游记》里挣脱出来,抬头回应了一句:“我的父母很宽松,能有他们做父母太幸福了。”
$ F5 {. V2 E: [. f* e$ b, [
" C8 q ]) V c( }; e; h
04
3 q2 `$ `$ Q" Z! R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
# E: L" E) T0 t/ w- C" x+ z. Q3 Y3 }7 T5 B
背诵名言可以轻易应付,但像在文章中划好词好句这样的作业,常常难倒乔乔和他们家的两位文学博士。老师说按“aabb”格式划好词好句,乔乔觉得课本里没什么好的,就随便划了划。班上有个男同学,把“爸爸妈妈”划出来,结果得了A-。
& o0 q H- |6 U1 ~+ H3 y/ A+ b2 ], K8 J7 i s5 Z; B6 ^
每次划好词好句时,叶开都很紧张。这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不知道哪个词比另一个词更高级。“难道这个词是部长级,那个词是科长级?”他反问道。他把划好词好句比作揪树叶,并形容说,“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也不会体会一棵大树的美。”
- Y% E0 l+ o( y. _ e
0 E$ J$ l3 ~5 K# w! V# T# B1 u3 e为此,他在专栏里写了《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但批判归批判,为了减轻女儿的痛苦,他和妻子还是得耐着性子帮乔乔划好词好句。在杂志社编审稿件时,叶开给国内很多知名作家提过修改意见,但他对女儿的作文指导,大都以失败告终。
; w7 |: }# S& X2 I+ i- I
$ _& z3 w. F( O3 G0 {他经常告诉乔乔,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意思表达清楚。然而几乎每次老师的批语都是,“再多用些好词好句”。这时候,叶开会安慰女儿,“不是把所有色彩斑斓的颜料泼到墙上,就会成为一幅画。做一个诚实真诚的孩子就好。”
9 P# |- C1 P- O0 y- _2 p# E5 Y% g. A; p" v9 [! R# d( A* E0 f
在他眼里,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注重修辞和交流,以此形成个人道德观和社会人生观;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则跟外语教育一样,光注重语法。语文课不仅违背了语言规律,而且“极其乏味,肢解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考”;在肢解了语文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分裂。
. r$ y' I: d) g: B, ?9 R+ }* a$ L) Y+ g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家长回家再把这些碎片,一片一片给粘起来。”叶开直言,自己和许多正上小学的孩子一样,都有这样的感受。
: b7 u! K% }7 i- A5 ]: @$ h
! Z: ?" F* q. A有一次,乔乔的考题是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为“打量”的“量”找出正确的读音。全家三口人都认为“量”应该念四声,但老师给的答案是念二声。后来大家分头查字典,发现答案也不一样。
) N, T* y. n7 w2 C
3 s: R& w: L5 X1 K“然后我爸爸妈妈说,在家里就念打量(四声),在学校就是打量(二声)好了。”乔乔比划着说。
8 t# x' J4 j" J6 c) D
& w' f, t) c% A0 m! U1 Z2 X最近,如何解释“矜持”这个词,也难住了两位博士。他们查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解释并不相同。尽管叶开认为词典释义也欠准确,但又必须选,最终他们在“拘谨”与“庄重严肃”之间选择了后者。结果,乔乔又得了一个红叉,因为教辅的标准答案是“拘谨拘束”。
7 ]' h1 C4 h4 ~* n p4 ]
. J/ n& o0 i4 ?3 t: R8 ?4 K0 m
这一次,还没等父母叮嘱,乔乔自己已经明白,在学校就按“拘谨拘束”,在家就按“庄重严肃”。
/ k7 C/ w/ k. A1 T# p+ u
& ]7 [3 q' W8 D2 C5 d& }% S" s“我感觉一半在学校里,一半在家里,在中间被切了两半。”乔乔皱着眉叹口气,像个小大人。
+ M# {. O( n w+ W
9 L+ s% S K1 A0 R6 R( H0 J$ {叶开曾经拿女儿的这种感受跟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文学教授交流。教授说,自己的儿子刚上初一,小学6年一直“分裂”得特别好,“学校说一套,家里说一套,从小就学会应付”。
4 d3 ^; i4 t: B- @3 X1 I2 P( m
0 ~, ]( N! ~9 ^0 E) q" a7 E“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的教育和实际同步,我们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应付和对付上了。”教授感慨道。
/ d! `9 ?3 E9 [6 \/ _3 {' ~% ?/ a
1 j' m2 A; n) L6 `* W针对这种现实,叶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孩子必须受到摧残,这就是他们的命。”在去做讲座的路上,他跟一位朋友重复这句话时,眼泪几乎快要流出来。
L' ]5 m0 m" D: ~8 ^9 }) U% o' I7 E# B: Q# q6 ]
他唯一庆幸的是,女儿乔乔从8岁起,便学会了用他推荐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排毒”。
9 F8 T( T7 g" N8 k9 T- [9 \3 s' \ h0 C. l
05
, U" @+ ~7 m* x; O+ Q }
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
* A, J: ^% E( u) n& U
0 m7 w# G2 [+ A4 C# \0 J看到女儿在这些经典作品间流连忘返,也让叶开对真正的语文有了信心。晓苏邀他写专栏时,他有过犹豫。在和妻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后,他觉得还是要做些事情,来对抗现状。
; \: d* s$ f7 z1 g6 D! v* O3 i6 C2 S: g0 L
开家长会的时候,叶开发现很多家长对语文教材根本不懂,不少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父母偶尔来开一次会,光顾着围上老师问孩子的分数。
3 K% S9 G# O7 _5 P
& }( [/ {5 E- }4 G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年复一年已经麻木,而很多家长又浑然不知,叶开最终答应写专栏。“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他决定为孩子们做一些“排毒”工作。
& c$ x& }& A8 Z
$ }+ W" M0 T1 \' Y( Q" g他批评小学三年级学的第一首诗歌《信》是虚伪的诗,质疑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宣扬“恨的教育”。在看了老师给女儿列的书单后,他批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5 I1 ^$ t$ I- J9 i% b6 x0 O
0 v2 O! B# a% \" m& L) s2 W他还批评教材编写者添加各种文字篡改朱自清的文章,“不仅厚诬前贤,且贻害后生,更败坏了求真求实诚信的风气,而小孩子从一入小学开始,就进入了造假大本营”。
) m1 M6 z* ^) Q
9 b2 w ?: H# \# q; ?* L
为了写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叶开花3个月通读了朱自清文集。在女儿已经将这些教材的内容忘到九霄云外,沉浸于经典作品中时,他却得重新捡起那些教科书,以对比课文的原始出处。
2 z/ r% v$ C A' q, T" N& p2 X4 k% Y9 Q: c
结果是,他着实领教了所谓的“教材体”,即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生产”出的主题先行的课文。
& _. r" V1 S9 ?( j A7 n1 ~/ j' p% s9 R$ F9 w+ u
在乔乔的语文课本上,叶开发现编者将安徒生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颗小豌豆》,但那是颗“做好人好事的雷锋版小豌豆”。乔乔看过四卷本《安徒生全集》,在课堂上指出课文中不符常识之处,老师告诉她“可能你看的那个版本不一样,入选时有所删改”。
! ~9 N9 R9 s3 f" _& V$ h- Y4 R. Q' C O( `8 P, q c
这件事发生之前半个多月,乔乔发现课文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跟原著有出入,向老师提出疑问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叶开认为,这不应该怪老师,而是由于“教材体”编写者“非常无趣乏味”,他们编出这种课文,对小孩子的美学和人文教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台回复收听该题讲座)。
- B" Z) J4 Y3 T0 T# c8 n
5 f2 ^! I5 a1 Q7 P5 F, R
叶开本来正在创作一部100万字的三部曲小说,到2008年底已经写了60多万字。但他决定暂停下来,全力写这些专栏文章。他把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以后,不少人给他留言或发私信。这些人来自四川、青海和浙江等地,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有学生家长。
' h- X& ~* [+ M; T" n( h0 u9 I$ |
! e5 |" R& D' x+ [ D/ ?5 h- H
当然,还有人将材料递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声称教材编写是很专业的事情,叶开不懂却在那里“大放厥词”;编写这些“教材体”,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
4 @4 K$ n- n) a0 ^$ ]
# L! k9 Y: s4 y3 x& R: m6 S但在叶开看来,这是这些编写者在贬低孩子的智力。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反驳:瑞典名著《骑鹅旅行记》50多万字,乔乔两天就看完了,而且记得很清楚;《哈利·波特》7本250多万字,乔乔每本都读了好几遍;《安徒生全集》4卷乔乔都看了,内容几乎都记住了。
8 Y/ q7 i% O2 o6 O+ y) I) P6 ^& G
; j3 K, ] [8 n- z在给别人推荐书目时,叶开总喜欢推荐女儿乔乔喜欢读的《哈利·波特》、《吹小号的天鹅》、《昆虫记》、《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小王子》、《丛林之书》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
3 C& M& e5 V# W( M2 X. V; ^) n; S/ _+ R/ B& I
有人质问他:“中国就没有好的作品吗?”
- B" c. u2 A7 F
- ~) t8 l/ x$ X! O- ^: V
“有,但适合孩子阅读的不多。”叶开直截了当地回应道。他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哈利·波特》中文版拿到的版税是9800万元,比同期中国所有畅销书拿到的版税总和都多,这还没考虑数量可能比正版更多的盗版书——“孩子们用脚投票,他们是识货的。”
9 Q' l* r% U! M1 P0 ^8 F/ g
- E6 |; Z. @3 c1 X
就在叶开因批评语文教育而饱受一些人的非议之时,乔乔的生日到了。叶开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乔乔说想要一套英文原版《哈利·波特》。那是2009年春天,乔乔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叶开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套精装全集。乔乔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打开那个精致的匣子后,她“高兴到了难以形容的极点”。
3 w8 N& D& ]# D# U' D/ C* l U" v( |7 Q6 {# x. T
06
0 V! E" l# ^7 R% D$ a语文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
: C: ^$ O1 o4 x6 b0 N' n+ f. W7 W& H1 n# t
现在,英文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乔乔已经读了四分之三,但是拿起自己的语文课本,她依旧非常痛苦。
, M- j9 @% C! H6 a( X
1 |. K F% w0 d/ m( h“尤其是这学期的课文,开始讲战争故事。我是女孩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我特别讨厌动不动就死人。”乔乔晃着自己的马尾辫说。她更受不了的是,当老师讲到课文中有人牺牲时,男生们就说,那个人“挂了”。这让乔乔觉得,他们像在玩电子游戏一样,别人死了都无所谓。
$ Y+ R( W, W6 H6 f* V V5 Y: i3 e
“这个单元原本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果却让孩子们对生命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妈妈王琦遗憾地说。与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和课堂上放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相比,乔乔更喜欢自己书架上的那些书,那里带给她童年更多的快乐和欢笑。
4 W2 }, Z) m0 E$ X% [* {
5 N2 h O/ W5 k这学期的语文期中考试,乔乔又没考好。有人说:“你看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才考80多分?”乔乔当时有些伤心,但回家后王琦告诉女儿,“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为了期中考试。”
- M: a: `" P a9 j- \6 b
; d) Z+ E5 E- K; O而叶开在那所小学的讲座结束时,有老师站起来说:“我们能怎么办呢?教材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就考这个教材,我们不能不用啊。”叶开给出的建议是,语文课可以上得再简略一些,老师自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然后把孩子带向经典之路。
7 V( W1 X8 p: W' h
1 G) q1 ?) j2 ]
关于这一点,他和不少人达成共识——现在不少老师在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如果大方向错了,老师越负责,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把这个易碎品摔得越碎,家长要想粘起来,就越不可能。
, g, u; N% p- b: {1 E2 b8 p; l0 N
9 u* C% v: E0 R# n G( ?
在叶开看来,能把这些碎片重新粘成成品,便属万幸。他担心的是,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
2 u0 e% a. o0 v! R# a: N, n7 T5 W; X& E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