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文章中,叶开写道: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 $ x( l6 B+ G# b1 h c) q" ?, @ , o1 E' q p1 G5 \* ^) g" B: D5 g; v1 v% U8 S# Q- D
01 # i* ~) F: t1 z3 N9 b在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w: E/ [ z M# W% F5 [6 ~
% z6 K2 w( [( U2 I/ n S叶开的这种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K F& G( w1 _8 x( i
8 E# Q% O5 H& I& _) o* ]*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成绩单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 ^3 L( G3 X" S t / S$ b% n( f6 l W% D0 Z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i7 ]) a2 t9 k$ P9 {' P8 z7 G7 }
- Z1 M) A* p1 _+ x, R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 v" x& p5 s0 x }- H+ n* G9 Y; C# `7 B# H) U! R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6 j# Z A! A7 w8 X2 {7 U* R& D 3 i" S! t$ a4 _/ O& g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Q3 W5 e1 @* z5 b
3 D' V9 `( a5 b9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6 ?8 ~ {7 l0 x! j% u( R6 T
q( h4 L8 ?- O" p3 `! ]* F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4 q* A4 \, y+ ~- ?8 C 2 Q- r9 \) K. f7 G7 f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叶开那时正研究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叙事,并得出结论,“那一代的不少作家不说真话”。4 o& t3 f! M, B1 _+ @6 l9 m7 _
3 |: v( f; \7 Y' e( }; l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3 |+ o$ z V7 E6 F
! v G J9 {& X# t- w4 q叶开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了一遍。2008年11月,他写了第一篇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的物化》。在文章中他写道:“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6 ~3 v8 o8 z% w3 m
; \1 U# C3 o, k0 e6 c: e0 P这一年年底,叶开与晓苏见面,原本是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结果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聊语文教育上。“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晓苏回忆,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3 f, {9 R; U! R8 S1 N
8 p4 d( }4 n1 e$ H
看了叶开的批评文章后,晓苏认为“很深刻,很尖锐,点到了穴位”,随即邀请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希望刺激中小学语文老师“已经麻木的神经”。$ r2 H1 }# h1 b
3 p! O, j- m3 H/ c1 G* ]2 h8 Z5 l
02 & a) T" ~, O$ `$ _, H孩子学了半个学期,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 , |# ?( i% t5 ]% d$ m! a8 U6 a2 c. |& q
叶开的专栏文章,从2009年1月开始发表,第一篇便是《语文的物化》。考虑到文章的风格比较犀利,晓苏将专栏安排在了杂志第70多页的位置,避免“一上来就刺激到读者”。 # i5 S9 s+ H8 X3 F( c 1 p$ x E$ W* ^* M3 [& T. \- N结果,这些“火药味儿很浓”的文章发表了两期后,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就打电话给晓苏,质问道:“哪儿来一个疯子在这儿胡说八道?”当时9岁的乔乔看了爸爸的文章,咯咯直笑。“我们都不喜欢语文课本。他写得太好玩了。”她评价道。 & W0 T9 B5 C7 H/ H! \5 Z6 {. l, h# d1 g) }0 \6 S9 F W* y/ s
其实对于自己的语文课本,乔乔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玩的”。她记得,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好多图画,有小动物,还讲爱护环境,“看上去没有那么讨厌”。" ?+ B% B9 G3 z( A0 N+ ?
. v; k9 ?/ {$ \+ O05 ! F4 ]4 E5 ], J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6 y3 g% a, N, g, t
$ I; ]# i4 x# v: T
看到女儿在这些经典作品间流连忘返,也让叶开对真正的语文有了信心。晓苏邀他写专栏时,他有过犹豫。在和妻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后,他觉得还是要做些事情,来对抗现状。. X/ W5 i8 K, g- ?
b6 `) @/ f1 Y, J5 ~开家长会的时候,叶开发现很多家长对语文教材根本不懂,不少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接送,父母偶尔来开一次会,光顾着围上老师问孩子的分数。 1 x( R) ?! f) M$ Z2 A F! H6 w3 O* j0 b) Z! g3 e* I
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年复一年已经麻木,而很多家长又浑然不知,叶开最终答应写专栏。“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他决定为孩子们做一些“排毒”工作。2 I4 r2 Q6 m' e# d ^$ ~9 m
3 I% Q/ K# B3 _5 ^) ~他批评小学三年级学的第一首诗歌《信》是虚伪的诗,质疑中学语文教材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宣扬“恨的教育”。在看了老师给女儿列的书单后,他批评“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 u2 t5 j2 B/ i1 }0 O$ n F; z$ |6 O. ~! d- s
他还批评教材编写者添加各种文字篡改朱自清的文章,“不仅厚诬前贤,且贻害后生,更败坏了求真求实诚信的风气,而小孩子从一入小学开始,就进入了造假大本营”。 % X: W: C6 r* I0 e8 `5 F' v3 f, F I! y) Y7 O. L
为了写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叶开花3个月通读了朱自清文集。在女儿已经将这些教材的内容忘到九霄云外,沉浸于经典作品中时,他却得重新捡起那些教科书,以对比课文的原始出处。& o+ C0 W: g5 E$ F' h% x+ D$ `
- x5 x$ o; v4 x! ?结果是,他着实领教了所谓的“教材体”,即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生产”出的主题先行的课文。( Q, u. R8 x8 W* F9 U$ q5 E
`( b8 Q" M$ ]& P0 k在乔乔的语文课本上,叶开发现编者将安徒生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颗小豌豆》,但那是颗“做好人好事的雷锋版小豌豆”。乔乔看过四卷本《安徒生全集》,在课堂上指出课文中不符常识之处,老师告诉她“可能你看的那个版本不一样,入选时有所删改”。# v1 {* E- k" R& n( }6 ]& p
1 X) ]- F! b% a* x1 s
这件事发生之前半个多月,乔乔发现课文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跟原著有出入,向老师提出疑问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叶开认为,这不应该怪老师,而是由于“教材体”编写者“非常无趣乏味”,他们编出这种课文,对小孩子的美学和人文教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台回复收听该题讲座)。 8 w. ?8 f/ l' A; g " V: I" F% n- W1 H# I3 Z8 M/ K- m叶开本来正在创作一部100万字的三部曲小说,到2008年底已经写了60多万字。但他决定暂停下来,全力写这些专栏文章。他把文章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以后,不少人给他留言或发私信。这些人来自四川、青海和浙江等地,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有学生家长。( p( C. I8 e( o
& S x# C; X5 f" R- D4 L* ]. L
当然,还有人将材料递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声称教材编写是很专业的事情,叶开不懂却在那里“大放厥词”;编写这些“教材体”,是为了适合小学生阅读。 $ @$ c/ k9 p5 j) w* M0 j+ V' O: a/ t
但在叶开看来,这是这些编写者在贬低孩子的智力。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进行反驳:瑞典名著《骑鹅旅行记》50多万字,乔乔两天就看完了,而且记得很清楚;《哈利·波特》7本250多万字,乔乔每本都读了好几遍;《安徒生全集》4卷乔乔都看了,内容几乎都记住了。 " Y* H3 C0 b% R7 j3 P( I 3 A* t- u! R0 o0 `1 k在给别人推荐书目时,叶开总喜欢推荐女儿乔乔喜欢读的《哈利·波特》、《吹小号的天鹅》、《昆虫记》、《天上掉下个大蛋糕》、《小王子》、《丛林之书》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 I. q% ~5 {6 H# l8 d2 f
& c7 w; b) f5 V9 r0 v: M) Z
有人质问他:“中国就没有好的作品吗?”' {6 T* _5 B4 x1 |
6 i8 P3 G/ E0 B, Z5 g d- M$ G“有,但适合孩子阅读的不多。”叶开直截了当地回应道。他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哈利·波特》中文版拿到的版税是9800万元,比同期中国所有畅销书拿到的版税总和都多,这还没考虑数量可能比正版更多的盗版书——“孩子们用脚投票,他们是识货的。” " e) m5 `; n+ ?6 }" e. m# Y 8 m3 H" P; o! v/ i5 ~% O就在叶开因批评语文教育而饱受一些人的非议之时,乔乔的生日到了。叶开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乔乔说想要一套英文原版《哈利·波特》。那是2009年春天,乔乔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叶开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套精装全集。乔乔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打开那个精致的匣子后,她“高兴到了难以形容的极点”。 5 w. a! ~" u( ^9 G5 F# F& k5 D F; T( f e" Z
06 5 i% o# r d% Y# G语文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1 _! q' {: N x7 Q% M
! E( V3 ^% A9 g2 L- P% k现在,英文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乔乔已经读了四分之三,但是拿起自己的语文课本,她依旧非常痛苦。 5 P5 \8 A3 w8 t( e5 ^8 R 9 N* S, l! O4 L& @3 X* `7 Y“尤其是这学期的课文,开始讲战争故事。我是女孩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我特别讨厌动不动就死人。”乔乔晃着自己的马尾辫说。她更受不了的是,当老师讲到课文中有人牺牲时,男生们就说,那个人“挂了”。这让乔乔觉得,他们像在玩电子游戏一样,别人死了都无所谓。 ' E! n' P+ @; C, Y9 a! O- |8 S * ?3 @+ k: h) H% Z4 F% P“这个单元原本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果却让孩子们对生命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妈妈王琦遗憾地说。与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和课堂上放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相比,乔乔更喜欢自己书架上的那些书,那里带给她童年更多的快乐和欢笑。 1 f* R# r, w% N6 T, \ ; N q# a8 \# q* g; r N g4 f这学期的语文期中考试,乔乔又没考好。有人说:“你看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才考80多分?”乔乔当时有些伤心,但回家后王琦告诉女儿,“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为了期中考试。”' a/ Z9 h; R& t
* V% ]3 I; r2 R
而叶开在那所小学的讲座结束时,有老师站起来说:“我们能怎么办呢?教材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就考这个教材,我们不能不用啊。”叶开给出的建议是,语文课可以上得再简略一些,老师自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然后把孩子带向经典之路。& ?3 x2 t C* b3 L- m% v
) s; e* A) A8 V" t( ]; n4 X0 o0 D关于这一点,他和不少人达成共识——现在不少老师在自信而勤奋地做着愚蠢的事情,如果大方向错了,老师越负责,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把这个易碎品摔得越碎,家长要想粘起来,就越不可能。! Q6 x6 Q8 m2 l
2 u v$ ?0 _0 k: l/ p# L6 X2 y* ]
在叶开看来,能把这些碎片重新粘成成品,便属万幸。他担心的是,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 9 r' ~2 c0 X" q0 h3 W2 |$ N' O# S: X1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