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3 q) l2 C( `) m& a( m K2 r- P% L$ c. c: u
( D: s; ?& X* A
十年前,我为了学分,选修了一些文史类课程。, g4 f' x2 ?5 c. C4 f
4 W2 [: i( I9 a
我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时候,老师花了两个礼拜,跟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 Y6 T* J' P$ Y4 L( { L5 X W; O" [& V. w) |5 r
第一个是郭沫若。% y) L% g* x0 Q" q( T1 K
; R) R6 F5 s A1 _: v;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毫无责任感可言。& H5 E4 K' e" m% M
3 D0 L8 Z0 A: s M S2 R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 Q4 R! n$ i) U1 D! v
) p: c. C) W2 p; d) T3 {
最后这四个女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怀恨终生。他有十几位子女,但大多拒绝认他做父亲。; E/ @8 G) y9 `7 T5 i
' R" e* C1 U0 i6 W q) S1 E% z3 e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抄写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6 l U& j% k1 R U
( K% X& r% p" l! N
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冰冷,不带感情。- N4 A9 X1 K# W# w
4 \2 [- H$ l, _( Y8 i1 @5 t029 w% R8 H4 F5 Z& _
- S6 j' Z$ B" u/ f! h
第二个是老舍。$ E/ a; y6 B. M$ O3 p3 i
2 T3 p# y! |; a$ t
老师讲他,花的篇幅颇长。' G8 a- ~$ f! l; e" b
: Z- K5 \) v) K4 {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国读书。5 u" y. ]3 [) c
8 ^7 y7 x1 `( _- c: t
老舍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0 k5 Z9 D8 f2 [: B
5 b. i$ p0 l0 j g* X
可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散尽家财,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家道中落,去做了最下等的暗娼。4 e- u" `* A" ]8 j$ j
; g: ? K [3 ?) h( ]' u1 a- b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直到34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 V- a5 o0 n& Z# c; r8 e- z+ v- n& P5 k3 I! w7 n& Z; T, W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也非常支持老舍。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很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始终缺少热情,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也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 l( O* {& i# x! O8 y8 \# @$ Q! @2 @- G$ i & v+ \. F6 U- s0 n在西南联大时,他曾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终他也没敢像郭沫若那般破釜沉舟、抛家弃子。 2 [! e: e/ A' A! H( m: W/ K1 o: ^- \ w( m9 [" [- Q9 G% n
旁人看来,这也许还算一对不错的夫妻。 E6 ?; L' Z% x# ~' l H" j j3 a: E/ ^却不知等“文革”来临时,妻子竟然发表大字报揭发老舍。老舍经不住折磨和打击,最后自沉太平湖而死。; b' ?) q7 W( M9 T
' U9 y" R. _& e v9 d% v5 u有人说曾经见到老舍的妻子,对他言语刻薄,咬牙切齿。 ' ]; D3 V0 H5 C" K6 A+ r$ y' ]1 W0 U% A* r5 a, ^4 n
老师说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j% V- F7 A9 N3 i% d+ r+ ~" t9 R
1 q4 M( Q: A/ m9 l+ v' j: `: m
03! S8 w, q0 k' N/ F
* w3 |: Y0 c+ d* I* m第三个是沈从文。* Y# G0 v. [! C T; q" R; w$ o% n! o
5 P6 c$ g/ E2 k; f* x1 o: x
这个故事比较平淡。 6 [( d0 q9 Q9 x: h- m5 T8 O' I# a3 H% t( P
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7 ^& s5 d" {1 C2 s% L8 b8 ]
0 z- n" t' ]( o# o- P3 I( G
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在胡适等大佬的撮合下,与沈从文结为连理。 4 ^2 B9 |: X# W) t; G3 q8 N# r7 b3 _/ a, X
但两人在婚后,因为背景太过悬殊,屡生分歧,一度分居。 ( m, l, G* L* z* ` ; C' R$ U' `, N, U后经历解放后的数次清算后,两人的感情终于还是占了上风。% p5 q8 n; X% U, {
2 b/ Z! \3 m$ j( J% S0 W
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大量娘家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 $ c! C; y8 P: j0 `; ~; l2 G& [( a( I
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 M& r" p- _1 I9 D, p! C* b
5 H# b# E. O: E6 N) G x
直到丈夫死后,她才赫然发现两人的感情之深,在丈夫墓碑上引用镌刻了一句话:8 X9 }: P- Z9 K0 v; s1 P- d
% ~( X& v( I( Z, @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3 B. i) F4 g/ G: w/ D0 m 7 V" c3 M- [$ ~4 P/ U这十六个字,浓缩了沈从文的一生。 1 X/ A! i7 K3 x( R2 L5 Q- L4 [ V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也有一些欣慰。 ! r6 M0 @2 T1 u- W6 ~# T 6 U3 ~$ O* q+ k0 i, [% p04( ^7 q7 e8 A0 b/ N* J
" Q5 W1 M4 a I# D& M
第四个是钱锺书。( h7 F- h; d' j* `) H% `3 I* V
0 v( l7 ?8 x+ q! j1 E
钱锺书和杨绛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老师所述,跟现在大多数微信公号撰写的两人故事,并没什么大的差别。 5 X& G% y" v; p- V( P* e) H, M3 o / Y/ F; M* C; z, `, p2 l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保护得非常周全,夫妻俩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为了保护对方,还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 5 @; {) C, n# U6 C: P# |( ~( ^# B2 ?7 A- G
这个细节,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 l9 o; f: j% W" A( D# Y3 G
& n8 k* }, I" {9 h( ?
不仅跟爱好与物质无关,甚至也跟名节与面子无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x6 Z- a# {7 i v
* [. [, b9 a( Q j" P* l
老师讲到钱锺书和杨绛的时候,毫不意外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1 W/ p) k% ^7 M* ?
! K: N. R Q9 X
053 s" B) d; H$ }
8 \/ g0 g8 P$ @' d$ U
讲完钱锺书的故事,眼看就要下课,老师突然说:“我有一个忠告,想说给在座所有同学听: 5 Q& S' x9 F6 Y * a8 x) g B' T8 ?: B' F9 ] q' D郭沫若的婚姻没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场最凄凉。 6 o `2 a7 d2 \# g: d! n+ S- Q; s8 c* i$ }9 x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一遇到重大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而寻求自保。! L/ Y" \& J* f7 t) @4 C
1 V8 H) ?0 ~: ]2 R8 m8 a; L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但缺少理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缺少乐趣或者充满不甘。$ H+ W5 n/ D7 }8 X
! |7 I7 w; n6 H6 h( f" ~% ?6 Z
钱锺书的婚姻,才真正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6 {9 i! A, ]3 j0 C# M7 Q
F( b4 {3 f/ H
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 " F# O' R- B* q# w + ~" s5 f% k& r2 `8 w5 w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两条底线牢牢把握住。9 S0 q" y' Z; y+ \: f
- J+ e6 K8 x3 j" _4 [5 {, N( O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 ! X/ z9 |' Q( n5 h. o0 i- \7 V4 m . B9 j) \* Z1 q3 M# J1 J1 P# g6 t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 A* I. V6 e! S3 W0 R. r7 H* p, A/ ]8 W) b# W
因为你知道自己还有想见的人,还有自己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 p6 j! @3 a! E3 N# K: u4 O / ~, A4 ^2 @( s2 X3 _那一刻,我记得我的视线,第一次从动漫书上移开,移到了这位老师身上。5 Z* B$ }: X6 p7 V$ F# S; j
/ K1 K* L1 G- b. a
老师很年轻,从口音里判断是个北京人,身上的穿着及气质,无不透露着他的郁郁不得志。 & P- r9 d) X: D1 ?0 `& E! @9 O0 `, g* g9 u' d5 ?) f
然而他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正气浩然,振聋发聩,仿佛先师孔圣附体。 6 N' @9 T/ n. r! N2 o" m" Z. X6 C- S" V! o2 s0 F3 E
不光是我,在场几十位单身宅男,几乎都停下了手头的课外书籍,双眼晶亮地看着他。 8 x# A$ C( u" o8 M4 K. o+ O2 B$ M& P* K; W3 U& S- M# \* `1 K
他的这番话,在我之后的人生里,不断被想起,印证。$ }- g& E a6 J2 W-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