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愉快的寒假生活已接近尾声
, C( Q/ }8 c( g+ ~
8 U5 z8 ^* w* H' L, X
“神兽们”归笼的日子临近
9 a9 R% Z) q* N- \6 e) n
% O8 `( I2 f: I" y; w' }: ? 在此期间,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 M. y T. u# D' }
. H q+ K. e: [: Y o ]7 a! w 情绪低落、莫名发脾气
" b9 W3 w* C$ G( a; S4 x6 ^3 |
/ V" i; S$ l$ L4 m; h
和被窝难分难舍、与手机藕断丝连
( B6 h; I0 L/ y8 h" D( A, E& `6 h2 u
5 V+ ~7 ]" H! t- K8 M
跟电脑形影不离......
5 q/ Y! Z7 p! Z+ V9 ?% O' z + v- n o" e' q4 t/ u6 K
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 {% k0 [4 K/ M4 Q$ h2 p7 T: Q 3 ^. ^) ]& v! S9 \' h. o
这份“开学收心攻略”请收下
- }, R( S5 p5 v4 R
+ A$ t' }3 W3 q9 m" B& z 临近新学期,避免以下不当做法
- v3 H, C# \) h' M) ?+ v& U9 d
7 [; k; N% U" }/ D$ ~9 P
1
7 {. @4 K: e, n1 }( z* H
& P/ d- F- t8 N6 o$ }& |
发泄情绪
' S% h( d! Y* | 0 _- @6 o0 K* d: B+ K* }
“要开学了,不能再睡懒觉了”“该收收心了,手机要收起来了”“你作业做完没有,要检查检查”“下学期要好好努力了”……家长们从早到晚说的这些 “正确的废话”,只是把自己焦虑的情绪传达给了孩子,增加他们对开学的抵触情绪。
/ \8 S9 [' T4 F B, T1 y( `+ P7 u ) {1 U+ E6 q- G3 f
2
$ D# \# p& f7 Q
+ m4 y" C0 I/ o+ i5 X! M+ {
强势整顿
6 P/ f# y. A! v& J P( v2 Z" _
8 ?; ~8 Z* d. G7 V+ r
不少家长会在要开学前,强势规整作息、阻断所有娱乐活动项目,比如:立马没收电子产品、断网、断社交等。这样做不仅没能让孩子收心,反而激化亲子矛盾,孩子甚至威胁不去上学,家庭气氛降到冰点。
+ }# S/ Y. w$ Z; Q/ _: u9 o
$ P; Y: y, d" p4 `& U2 ? 3
s8 W' q$ _& @6 H p* j5 c ~
1 K& o" n/ k! z4 G8 h' z 缺乏定力
- Q# ]8 ^( m$ O {3 t. s % Y0 F4 l& q! s* Y5 W' B
有些孩子在开学前都会表达不想去学校的意思,这很正常。但此时,家长们往往缺乏定力、立刻“炸毛”,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指责,急于将孩子的这种想法扼杀掉。殊不知,孩子这样表达往往只是想寻求个安慰和理解。而家长们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上学重要,逐渐关闭沟通的心门。
* P" W# m7 d/ L: @$ K& k- V7 w
7 d0 X, h+ T. W0 H4 l5 L& ` 4
0 J6 K2 S0 L* k
9 Y" N: l! q$ N7 m% R
逃避责任
! B+ w8 }' E5 u( t6 Y( T+ S6 Z
' w- N* N9 E+ M9 R* D 有些家长认为:教孩子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这其实是在逃避责任,内心害怕处理孩子的抵触情绪,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方式。事实上,家长的陪伴监督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 o6 O$ ^! X# I$ ]. a $ q8 B/ ]3 |# |( L9 U3 Y9 o
临近新学期,我们可以这样做
* d: n0 W) T: ^4 \& r- p ( v4 ^6 ~! J3 S3 q9 o
1
& w% F* @/ B: U/ h- S% v
) X; K" S! ^1 k; Y7 i. n9 N' b 觉察情绪
+ n% G/ p" P9 H0 S. l
# P- y) M8 z( p% q( I: G4 ^+ D
部分孩子开学前会紧张焦虑,源头却五花八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难处理、老师批评等等。家长们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沉默寡言、莫名发脾气、频繁叹气,这些都是焦虑在作祟。别急着批评指责,拉着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把心底的担忧都说出来。同时,敏感时期要避免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平心静气的交流沟通,保持相对的松弛感更有利于孩子收心返校。
4 ?6 q' k9 H8 o& D7 f
( [ H0 ^8 ?! ~9 X 此外,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实用的放松小窍门:呼吸法。让孩子轻轻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感受空气充盈肺部,再缓缓呼气,把注意力全都聚焦在一呼一吸间,如此重复几次,紧绷的神经就能松快不少。还可以引导孩子把焦虑的事儿写出来或者画下来,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9 e+ d. Y7 b7 V. e
# ]2 R& ~1 t# K4 E4 Y
2
+ y8 O) n8 f1 W& w# {/ I
1 {8 [$ f& W9 A: K+ b0 N" m B 调整作息
3 I5 J& V1 h* B/ V' H
. J _5 A- P w$ M 寒假里孩子的作息基本属于“乱成一锅粥”,开学后每天得早起,上课容易犯困、走神,无法适应节奏。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提前布局,帮孩子把生物钟校准。
- T+ j& V" Z o: O0 @- R1 }
3 y% `* [2 i% b4 {3 z
与孩子共同制定调整作息表,开学前一周务必将作息调整成与平时上学时一致。比如,上午9-11点的时间段正是平时上课的时间,就要保证孩子在家也处于学习状态。
F0 @8 g2 s4 E" J" I: |: _
0 c. d2 h ]; \* K; R7 c 逐渐缩短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长,循序渐进。上部分提到过,“一刀切”并不可取。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必定反抗激烈。家长们要做的是,跟孩子协商好玩手机的时间,并严格执行。
9 j; U* S& A! B0 F
" }/ D( @- j8 i8 V3 [3 q$ X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尽量少玩手机、少看电视,与孩子一起到户外运动运动,或者与孩子一起阅读。坚持5-7天,孩子定可以“无痛”适应早睡早起的校园节奏。
! f8 h F: h/ t
% x# @& S) s9 y( N4 j, o
3
* x$ o2 P& H5 Y: B! l
0 X1 u4 n7 ~0 L5 N/ }9 J 做好规划
' {- Y( k; O5 }9 A6 G- E3 R
4 E/ h6 F% g+ {! X( t3 E 做事无计划,成长缺方向。开学前,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先把上学期的学习 “旧账” 翻一翻,比如:在数学的应用题上老是栽跟头,那下学期就得集中火力重点攻克;语文如果阅读理解是短板,那就得多安排些时间读课外书籍,提升理解能力等。计划需要具备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部分,切忌太空泛。比如,每天背诵 10 个英语单词、做 2 道数学拓展题、每周写一篇作文等,把宏大的学习目标拆解成一个个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孩子完成起来轻松无压力,还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 a l1 P" \1 c& b: h6 o8 I
# E. H3 W. M: p3 p3 k5 P7 p5 Q0 b 家长们还可以抽空陪着孩子去逛逛书店和文具店,让他们自己挑选学习用品和必要的辅导书,再把那一份颜值与实用并存的开学计划表贴到书桌前。至此,这一份入学仪式感和氛围感已拉满。
+ y2 @/ y' `: }- d4 T/ f: L7 J3 `
2 S( H! q; g5 v f
4
9 R$ I& N6 e1 q3 i9 ]% C
6 K7 _: V0 P* q s 助力社交
! l V8 z5 D. l
4 ?5 p, A0 }: o# z 孩子在寒假里跟同学相处的时间不多,等回到学校,难免会感觉生疏、不自在。这时候,家长们可以充当孩子的社交“神助攻”,帮他们提前热热身,以便开学后快速融入集体,不被人际关系困扰。准许孩子给要好的同学打打电话、发发语音聊聊天,分享分享寒假里的各种趣事,迅速拉近关系。
& f2 i) x5 p! }0 x0 P
, @3 ^; x3 }& _& r2 c& [8 m( q1 i 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联合几位家长朋友,组织一场小型的假期聚会,让孩子们凑到一块儿玩游戏、做手工,提前找回昔日的默契。也要给孩子打打“预防针”,提醒孩子新学期班级里会有哪些变动,让他们提前有心理准备。
7 K; U+ U, y' k0 p+ q$ @
$ \ ^$ z! L! d: q9 Y$ F9 T ! \% {6 T% g7 f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