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奋力前行。就像刘大哥,46 岁的他身为一家公司的小领导,一心想为家人撑起一片晴空,于是拼命工作,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饮食也毫无规律,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殊不知,他的身体在这样的折腾下,正悄然发生着可怕的变化。
0 ~% W6 F x. W5 l
; G. R9 d/ B; g5 V4 |) Z7 ]
) ^1 y/ A5 j8 @- o% Y, o; o# x
起初,刘大哥只是感觉胃部不适,时不时地胃痛、胃胀。去医院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诊断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医生开了药,还千叮咛万嘱咐要规律饮食。刚开始,刘大哥还能谨遵医嘱,按时吃药、规律吃饭,可日子一长,忙碌的工作让他把医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又回到了以前那种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模式,吃药也变得随心所欲。
$ R3 l) U1 s% Y0 S
\& g7 y7 w7 L$ r6 L) y* \
短短一年后,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刘大哥身上的症状愈发严重,胃痛如影随形,呕吐也频繁起来,整个人迅速消瘦,仿佛被病魔抽走了精气神。再次踏入医院的大门,他被确诊为胃癌,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将他和家人的世界击得粉碎。刘大哥怎么也想不通,仅仅一年的时间,怎么就从胃炎恶化成了胃癌呢?
y; v: Q A' k' H1 k9 @" n
3 n+ T' f. g* y0 w6 G$ E0 {炎症 —— 癌症的潜在 “导火索”
7 {$ l* W i9 k- p7 U- }) e5 t' @/ ^9 t
炎症,这个我们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汇,很多人都没把它当回事,觉得不过是身体有点小感染,过段时间就会自愈。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炎症与癌症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 ^2 z1 O4 t/ a; `, @
' J0 M3 t$ T9 ~8 P' B0 e" e! {5 x时光回溯到 19 世纪,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在研究恶性肿瘤时,敏锐地发现了肿瘤附近存在着炎症反应产生的免疫细胞,于是大胆提出了癌症可能是炎症在修复身体伤口时出错而导致的假设。可惜在当时,这个观点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大海,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近代,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浮出水面,癌症与炎症之间的神秘关系才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 v. z" b1 Q8 o. G+ i3 G0 T
$ C7 T+ j: C8 W/ J9 e, u3 M2 I就像《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的那样,每年全球 1270 万新发癌症患者中,约有六分之一的病例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引发的炎症所导致。炎症,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它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 “小卫士”,可以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出现,其中以感染性炎症最为常见。当外界的有害病菌入侵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炎症反应应运而生。
" L `/ X0 @# n6 ^$ N% b) C7 J& }6 ]' m' t
炎症一般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急性炎症来势汹汹,受伤部位往往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就像身体拉响了警报,免疫细胞迅速聚集在这里,与病菌展开激烈战斗。这种战斗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一旦外来病菌被消灭,威胁解除,聚集的免疫细胞就会逐渐死亡消散,身体也会慢慢恢复平静。但如果病菌过于顽强,免疫系统长时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持续的炎症反应就会使患处陷入慢性炎症的泥潭。而长期的慢性炎症,就如同隐藏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癌症这个 “恶魔”。
# x+ }* W) Y5 ]/ a+ {5 s0 S8 V: N
5 种炎症 —— 癌症的 “潜伏杀手”
+ D" h. [( I: f' q! `! s; I3 t/ O* |
3 R z( b7 L" g8 q《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上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从炎症到癌症的演变,可能仅仅只有两三步之遥。许多癌症的 “前世”,其实就是慢性炎症。比如吸烟,长期的烟雾刺激会引发气管炎,若不加以重视,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恶化为矽肺甚至肺癌;慢性肝炎就像一颗埋在肝脏里的 “定时炸弹”,在病毒的持续侵蚀下,肝脏长期受损,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踏上肝硬化、肝癌的不归路;胃炎患者如果对病情放任不管,胃黏膜在炎症的反复折磨下,可能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概率高达 70%,最终演变成胃癌;
8 R e$ n5 D, o0 c5 ?+ @9 p. R8 U1 V8 s* u, z* k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会让肠道黏膜变得千疮百孔,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肠壁僵硬、蠕动减慢,一旦肠黏膜大面积受损,息肉就可能趁虚而入,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极高,患者罹患肠癌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是普通人的 5.7 倍;慢性宫颈炎多发生在女性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之后,病原体趁机入侵,引发感染。虽然并非所有宫颈炎都会发展成宫颈癌,但若是由 HPV 病毒感染导致的宫颈炎,就必须高度警惕,因为它发展成宫颈癌的几率不容小觑。
. Y' c5 S7 y! F( J6 v" [. B5 e3 e- q9 L
! Y5 a: @0 O& O" P4 t, N这些慢性炎症就像隐藏在身体暗处的 “潜伏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因此,当身体出现上述 5 种慢性炎症时,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将癌症的 “火苗” 扼杀在摇篮之中。
* K) [, ~# H. f& g. s; f6 h3 [% y; o
% F! `; h2 A; f5 |2 l; h7 `# K
饮食调整 —— 降低炎症风险的 “金钥匙”
. \1 l0 T5 J6 @6 S- _; R" J9 Y0 }' d
在与炎症和癌症的这场较量中,饮食就像一把隐藏的 “金钥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表明,不需要对整体饮食习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仅仅用全谷物替代部分主食,坚持六周,全身炎症水平就能显著下降。
2 |" s: o- Z+ P- h* N, g; d9 J0 j
; Q: Z+ u7 d0 f! u
研究人员选取了 120 位平均年龄 64 岁的受试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全谷物组和精制谷物组,分别食用全谷物(如糙米、全麦等)和精制谷物(如小麦粉、精制大米等),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观察。结果发现,六周后,全谷物组受试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精制谷物组,而且全谷物组受试者的丁酸水平也显著升高。丁酸是一种对肠道健康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它就像肠道的 “守护者”,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1 r: d- U/ Y6 K5 Z* r3 i
& S. S6 g9 p& d7 Q5 ~( U5 O2 q0 {7 c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整来降低炎症风险呢?首先,要控制食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物 200 - 300 克(生重),其中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应占 30% 以上,全谷物或杂豆的摄入量为 50 - 150 克。我们不应过度追求精细的米饭和面食,而应注重粗细搭配,让身体摄入更全面的营养。其次,学会合理搭配。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虽然对健康有益,但过多食用可能会给消化道带来较大负担。
( s/ u% n' i% W4 q$ C9 r
, I! K: j% H* A% |因此,在食用全谷物时,可与精制米面搭配,减轻胃肠道的消化压力。比如在制作面食时,加入适量的玉米粉、全麦粉;煮粥时,放入一些全谷物、杂粮等。再者,避免添加过多佐料。杂粮的口感相对粗糙,很多人会为了改善口感而添加糖、盐、油等,但这样做会让身体摄入过多的油、糖等不健康物质,反而得不偿失。最后,循序渐进地增加粗粮摄入。对于刚开始尝试吃粗粮的人,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应从少量开始,逐渐适应,避免给胃肠道造成过大负担。
. t0 H1 d! m- a& o: U- c J: |' z% P! {9 l6 S$ ?3 u7 l: o1 S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警报。炎症虽然常见,但绝不能轻视,尤其是那些可能癌变的慢性炎症。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炎症和癌症的侵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健康,珍惜身体,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5 s' x6 S: o; [& _- a' G/ T
! l. M# k6 u$ q# D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