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很遗憾,越想忘记越忘不了,更何况是【彻底忘记】。
! i2 V4 W$ d. M1 T; h( b) F- N8 Y. L/ k0 T: v) @
( }% T N( n7 o' Y2 Y7 L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Daniel Wegner)指出:越是告知人们不要去做某件事或者某个想法的时候,他们越是会做那件不被允许的事情,而且还会更频繁。 " F% y5 y% S+ R& B4 P4 {6 d
. ]; O9 p7 L. q1 [+ v
就像此刻让你不要去想大象,不要去想那只威武的狮子,你的脑海里是不是越会去想。你已经给自己发出指令,告诉自己不要想,而大脑监察员会自动接收到这个信息,从而无意识地去“自动监视”,看看你不是的没有想。 % n, V% T! H! R% h% `, ?
4 U7 D7 ^, O) P# l F越是强迫,就越是难以放弃对事情的关注度。
' H: t0 t: d; y/ }
% q# _/ r/ A" E9 @5 B1 c" ?你每天都提醒自己“我要忘掉过去,忘掉ta好好生活”,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种提示之下想要忘记的困难在逐渐增加。 4 a2 A* A' _! ?" I& S
" X" @, q% t0 L! j4 C! l
而且,那么迫切想要【彻底忘记】的背后,是在害怕什么吗? ) q Y( M( ^5 x& e1 f+ A' ~9 I! Z
4 E/ d( _: k: ?* J
经常听到朋友说的一句话是“只要爱过,就无法忘记”,我一直对绝对性的话语保持中立,除了生死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 5 f' F3 J/ Y T5 h
' E% g/ u F7 t5 Y$ `3 T% Y即便现在好像淡淡忘却了,身体还会帮你记得当这段经历,
: ?& ]; P1 }- j/ o/ H" A
8 L- G3 j; v" b$ q有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心锚效应】,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人的内心某一个心情或者行为,和某个动作或表情相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2 p4 G/ n* T$ T; P
$ j! f! n1 |8 T( \% l' O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触景生情,因为心锚可以是任何事物,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能引起我们心中的特定回忆, 7 o0 e* Z5 D3 P# P8 e5 \+ N$ X
9 B$ J, K) a# O; r1 L. [( x就像荣格说的【潜意识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 X* _7 ?7 K) R# C0 }+ q; I4 Y) X
那,既然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既然你们都爱而不得了,那你还停留在过去的原因是什么?
; L# [# G, P3 n8 I$ U& r# u1 _' r% P
是悲伤、羞辱、还是不甘心? n8 O3 I( M n) _
5 U3 i- H+ l1 p8 L9 @他们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我又该怎么办? / Z0 Y# p6 `8 E
3 X( X) Q3 P3 ^: y, N0 R人们总说路要一步步走,看待事情也一样,不要一口吃成大胖子,先慢慢觉察然后再付诸行动。 , m" \ l6 ^# ^* a0 g) {" K, N0 J0 S
3 K' z2 V+ X: ?: F8 Z其实我也相信:每个事情的发生,都是为了教会你一点东西。
; v7 _1 p# d% J# _0 B9 R! n
5 G9 M* {5 H( h a1 g, @2 q既然脑海里的那个人那些想法总是时不时地出现让自己心烦,那就接纳这些杂念吧,我们的肚量那么大,让它们嘚瑟一下又如何,让它们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去淡化它,同化它。 7 I% r) h1 H: u
" C+ ]. g& a: k3 Q) r$ y5 K当你不再抗拒这些想法时,它们便会从你的潜意识里慢慢消失。 $ C+ m* G' c3 |& _5 W) C+ T% G
$ q& y4 @8 i! {. s5 A7 Z0 T下次再遇到,也能轻松地说句:好久不见。 ) w) T" q6 g) z( {7 V/ C6 g
4 V) G7 p3 y0 y5 z9 B. z/ I
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想它,不要再过分强调忘记谁谁谁,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中。
1 ?% |3 w- m6 h$ {/ @: @3 D4 V) y; w1 t2 {& h( B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下觉得痛苦的事情,一个月后,半年后,三年后,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 V$ [- P6 t i, V J3 i1 c: Z! q8 p2 O% e/ A2 }* O
所以,接受那段没结果的感情,成长也是忘记执念的一种方式,通过个人成长摆脱对关系的依赖,不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 3 ]. Q j/ Y. o* U3 c! t4 q9 i( \* G
8 o2 j5 S2 r, {$ A) l) \) Y% d0 @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