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可能一些小伙伴平时在刷短视频、直播、朋友圈时,都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推广内容:
( f6 f; |# P0 I0 j( Y) N X9 G! }- d0 f; x8 l) z( k$ n+ V3 g
7 B, W, W9 H) a2 e* c2 ^! X
以直播为例,销量还不错,看来大家对大流量卡的需求始终很大。那么你有过在直播间购买流量卡的经历吗?+ x u, Y: e% L) O! ~% d
: `$ _* G: D* \, q% Y* X) m在直播带货浪潮中,流量卡作为成交量比较高的品类,频繁出现在各大直播间。
8 j" M \/ W2 S+ _+ x: ~3 e& f
8 f4 W3 ?6 ~& M& D* j6 e然而在网上有诸多消费者表示,在直播平台购买电话卡流量卡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O+ U4 x3 x6 u* m/ M
0 J. l% I1 A! `3 x$ b据报道,在直播带货中,卖卡主播自称是几大运营商的官方代理,声称“官方营业厅直发”,出售的流量卡以超低价格和超高流量为噱头,打出“白薅羊毛”、“0元购”、“1分钱领卡”、“实现流量自由”、“随时可注销”等诱人条件吸引顾客下单。' M% C, p% `# t- s
; b# g% _+ n& b% q7 e: }! J$ B可用户实际收到的产品却货不对板,如有用户在直播间购得的一款移动电话卡,宣称“19元215G流量卡”,50元激活后变成了“39元80G流量”;
5 b; r3 Y' g5 b' B; h* u
3 P5 A7 _! d8 V: g$ W9 s0 M7 d有用户购买的广电卡,主播承诺套餐内容是“每月19元,135G流量和100分钟语音通话”,充值100元激活后发现,套餐实际资费是“每月29元,流量只有99G,且不包含语音通话”。
, Y2 B9 N% ]2 Z' G- s! D. e. T+ s6 ^. R# }* @4 x2 k2 I
而且,该款卡还包含复杂的返现操作或隐性消费条款,如用户需在第2、4、6、8、10个月联系商家返现。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流量和语音通话,就得自行通过官方App开通某项会员权益,但需每月额外加付2元。/ Y: l# \) E! O- t2 W- B
% {* q# v. q* U* D8 I; n# g% m可见,卡虽是真实的,但其所谓的便宜月租其实是通过返话费等实现。只有第一年的实际月租才会便宜,后续就会恢复原价。' x9 S9 v& _2 w& I( l6 ^
+ U+ L9 C5 T$ V- y/ t( x此外,部分消费者还发现所购卡种被更换,例如有用户在直播间订购的是联通卡,却收到了移动卡,客服对此解释为审核未通过而自动换发其他号卡。
. K2 i8 T w( a: m4 D1 N
% |) H& e- X7 ^" [- y) h不仅如此,套餐内容也变了,由宣传的19元/月变成了39元/月,流量还严重缩水,由235G流量缩减为80G流量。据了解,部分主播会建议大家同时购买三个链接,而待消费者下单后收到的仍是链接之外的一张减配的新卡,商家给与的理由五花八门,要么是系统出现问题,要么称未通过运营商的审核,要么直接玩起了失踪。
5 q( k( u' `% J! M# a8 o. ]! m8 b- R/ I% X( e/ ]5 e
但根据运营商的回应,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张身份证开卡不超过5个,且不存在恶意欠费记录,基本都不会出现审核失败的情况。当然一些特殊优惠套餐确实会有限制条件。在消费者看来,审核失败不应成为商家私自更换流量卡的理由。
# r( n+ F# j) h4 c) m- Q+ ^* D7 l" H/ I! Q% h, L
上述种种问题使得消费者感到权益受损。/ j' ?2 G/ _0 v# r) M+ T7 r8 @
( k) q6 u6 `/ h8 r3 S在流量卡销售乱象背后,也映射出监管缺失的问题。# S; {, X3 r$ m, p- [! ]& W
8 j5 g) R2 V/ }首先,代理商门槛低,缺乏有效监管。据报道,成为流量卡代理商的准入门槛极低,仅凭身份证信息和邀请码,完成实名认证即可一键成为代理商,可见官方代理人人都能当。代理商直播卖卡时谎报资费流量吸引消费者,待消费者下单后寄出其他减配的新卡替代,只要用户正常充值激活卡号,代理商就能拿到相应的佣金。这种低门槛导致代理商良莠不齐,市场乱象频发,最终消费者权益受损。
! y6 P% S C: M8 k. i! {
% a# X% \# q% ^) }+ u其次,直播平台监管不力。作为流量卡销售的重要渠道,平台在此事中也难辞其咎,类似的虚假直播能顺利进行,暴露出平台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 B& I" M- r5 r0 k- v1 ^8 {$ D$ z, X) \
最后,运营商责任不明确。部分不良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故意模糊产品的具体信息,一旦用户发现问题,商家则将责任推给运营商,而运营商则声明产品非正规渠道购买,导致用户维权困难,但其实,直播卖流量卡是需要官方授权的。( h* r- w" Q' I( Q& ?
( H9 `* j6 g& |6 u6 S0 }
待消费者遭遇流量卡销售乱象时,却往往遭遇代理商失联、平台和运营商推诿等困境,这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 A, J2 n, }4 R9 W3 L7 V V) d
/ v# R$ b1 e c% m* U% G% c. E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明确直播平台、代理商和运营商等各方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乱象频发。- ^, k& J& Y7 B
& P! U; m( F$ q' B) a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