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你以为只要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你就能拿到2倍工资的赔偿,是不是心里美滋滋,但是事实告诉你,法律没有那么照顾你。
, S7 A- Q T( C B) q5 l; m+ V3 d6 f2 D& C
0 x t5 ]7 r, {" }% ?& Q' d( ]2 q' Q" n2 c v6 u
今天聊点干的,记得帮忙点赞转发,不签劳动合同很有可能你拿不到任何的赔偿的4种情况。
# V; J$ V2 D' k
+ U7 \/ o7 H {: u2 G7 e01- I" Y( f4 r1 }; p8 U: W2 Y
跟公司没有劳动关系+ R/ ]2 W: X, v a3 F* D
" n* x! e0 M2 y: q第一个,跟公司没有劳动关系,因为你没有合同,可能也没有交社保,那劳动关系的认定就会非常麻烦,所以如果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那2倍就无从谈起。: q; z5 m5 K* R d
如果你没有这种合同的情况下,第一步我们必须先确认跟公司之间有劳动关系,你需要拿出来,比如说考勤记录、打卡记录,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安排你工作的证据,对你进行日常的管理,按月发放劳动报酬等等。
# d V7 }7 y$ I3 W1 @) A0 D7 h. s' _$ t4 g从而证明跟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这样才能拿到2倍工资。
e% j+ Z8 I- J) R029 a4 S1 i# o" o) d9 u, d; v' x
签了类似劳动合同的文件9 \4 S3 ^7 ?. q+ b1 L& V2 M/ u
3 q1 C6 M L' }6 r第二个,签了其他类似于劳动合同的文件。+ ~' w, Y% ]" V+ p) `. {( i4 v
虽然合同没有签,但是你入职签了一些表格或一些信息,上面标注了你的基本信息,工资待遇、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等。
* {* f* r# Q9 C7 w! o这些都是劳动合同的必要条款,虽然它不叫合同,但依然可以产生合同对于双方的约束,2倍工资一般就不支持了。
6 R! c3 l* e& {+ a# ^03; ^, H/ q8 L0 x1 q8 A% D: ~
办理了用工登记手续
, Q. t) q2 @# Z* _# T* ?6 s1 U% d& v" E* b! N
第三个,虽然没签合同,但是公司在网上给你办理了用工登记手续。# d) I) ?% H; B% w( b2 F/ N# ^
这个用工登记当中包含了你的个人信息,你的工资待遇、你的合同期限、你的岗位等等情况,并且依法给你缴纳的社保,公司没有逃避建立劳动关系的故意,2倍工资原则上是支持不了的。+ v, |: B R* W7 }* g0 j, ~! A
049 Z) L5 ^+ X% Z: R4 Y N# r$ R( m
过了仲裁时效' M' ]# d$ W- @2 @; Z$ L
* w: g! ? g" Z! ]6 V
第四个,就是虽然没签合同,公司应该给你钱,但是你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入职已经3年、4年了,还想主张没签劳动合同2倍工资。, k" d, v3 T& Y4 ]8 ^: A9 h: D' c
这种情况下就过了一年的仲裁时效,我们的劳动争议的时效是一年,像没签劳动合同这样的2倍工资的赔偿最晚,最晚必须在入职或续期劳动合同一年之内去主张。: ^* A( x5 }) a8 w# J2 } E
也就是说入职第一年有最多11个月双倍工资,这一年就是你的仲裁时效,如果你还一直在职,那过了这个时效就不支持了。
0 d# r" D I7 X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提了离职,然后仲裁时效就会重新计算,你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2倍工资的赔偿最晚,最晚有两年时效(在职的一年加上离职后的一年)。& E+ D( m' N q3 V, z
所以如果你在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这一年内还没有告,就过时效了,你知道了吗?
7 p5 {. T. }! i( D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N3 w0 n- _0 |8 s* ^- E+ ~
0 D, j/ c( G5 Q7 u4 g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y6 ]0 B- a) y+ ?) K
5 j5 @$ X+ f1 q& w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 J1 | R# n4 L) ] W
. k) j( o% F3 H6 s/ k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O- w9 I# Y& c
6 l9 b* {' O" } O. [$ t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p I9 B9 i. A9 S/ z) i7 V
0 ~" K& E2 A! m$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