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u' z; m) o. c& o* r( z3 C7 A2. 烟品好丑----这个概念很是绝对的没有标准答案。每天都抽售价每盒三位数的烟友,无意给他抽一支几元档的,答案来了不外乎N个。一个是固有的本质答案“难抽”,另一个是该烟品本身的香型,转化他习惯了的香型口味,给他一个全新的提醒,这个香味可以接受,随之大概就会去向着该烟品的顶端留意下。还有更多的答案,需要大家自己来给予。反之,对于每天都接触大众烟品的烟民,一时间抽到一支百元级,对于该烟品好丑的答案也是绝对N个。答案有:“真是好烟”、“一分钱一分货”、“没啥感觉”、“没劲”、“不过如此,还不如咱抽的那啥”等等……总而言之好与差不应在不对等的前提下区别。就以10元档来说,我自己感觉可以的,其他烟友就会有感觉不好抽的。原因很简单,也在原来多个品吸中提及,就是一个吸食该烟品的地域、气候、湿度、温度、海拔、心境、情绪、氛围、吸食习惯、适应香型等等的因素在左右。相对而言只能在10元这个选题中,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评价”高的,最重要是适合自己的。不对胃口,抽着“神品”也不见得你会说好抽。当然肯定也有“吃不到葡萄”的更有只认一个品种的。还是那句话:“各人各烟,各有偏好”。就没有绝对的好与丑(必须是上市正品烟品),就算是早年川系的“金草兰”是我抽过最差的国烤,但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因为有人抽。$ v1 A w$ m. Q& c) {9 y* |
+ m# K( `: _/ x/ ^1 N" p 特例的差烟:多年前我工作任务,需要去为一个大企业服务时候,在团队积极的配合下,我们很快完成了任务,最后的服务对象是该公司的老大,在该老总高傲肯定中提前收工。随后老总说:“辛苦了,抽烟”,随之拿出了金软钓鱼台随手丢了过来(那年代没有什么95、1916啥的,看得到最贵的也就大绿猫及极品云烟也包括这个买不到的金软钓)。我没有及时出手去接,直到烟掉落地板,我才把它捡起来,放到桌上对老总说了声谢谢。然后掏出自己右兜的美软,也递了一支给这老总,他说不会抽这个洋烟。我说我烟瘾大,只有抽这个才过瘾,然后点火开抽。说实话很想抽这支金钓,因为奢侈也因为我没抽过,可怕的是也抽不起。可是在自尊与诱惑中,前者为王战胜了诱惑。谁不是爹妈养的,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我不识抬举,左边兜里的恭贺新禧6元,右边的美软6.3元。但我还是坚持了,老总抽完烟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再次对我说声谢谢就走了。二年后我有缘也拿到了二包该金钓,在开抽的时候,回想起这次工作经历,这是我没有当时抽到的最好的差烟。 ; O2 j. E3 e) H ( p3 \2 X+ V& a 特例的好烟:上面说了差烟,当然就会有好烟。也是多年前的事了,也是才工作的时候,下班途中上一个大坡,骑自行车的我都费尽,前面有个50多岁的大爷,蹬三轮拉着满满一车子的大白菜和萝卜,在中途下车拉行,就下车滑坡这么点点的惯性,大白菜滑了一排下来。我下车一手推三轮一手推自行车,也看到个30多岁的男人下车拾白菜。到了坡头在平稳的路边,大爷对我道谢,这时拾白菜的那人也把菜放上了三轮。大爷在道谢我们的时候,拿出被繁重体力劳作而褶皱的红三环双手给递过来,我没有客气给大爷上火,自己也毫不犹豫抽了起来。不知道是做了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事;还是被大爷的真诚给感染,这1.3元一盒的黄红三环抽着一点不输给触手难及的FB。时间飞快的随着地球自转而循环着,有一年饭后出去买烟,在柜台的犄角旮旯看见这个黄软红三环,丝毫不停顿,请老板给拿这个。老板说2.5元,同时露出了鄙夷的目光,我说那就买一条吧。回到家我拆开了烟,点上开抽;脑海中出现了大爷那乐观的笑脸,还有那双饱经风霜递烟的大手,我笑了……这条烟抽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当我为各种不愤所狙击时,都会静心的抽上几支。脑袋里闪耀着;“吾立于天地之间,秉受阴阳之气……十之八九为逆境,十之三四为顺境”。只要感觉累、不满、不公有情绪,那一切都还会有转变。这个难道不是一支不算好烟的好烟吗?% Y9 d3 d7 g ^
0 t$ A4 v0 w$ L# |8 R 最后,好烟有好烟的优势,普通烟有普通烟的存在感。一句话只要市场有需求,就都是好烟。针对一些品鉴白皮,不见得都好抽。连拿到这个试制品的中烟人,也不见得每个人知道是啥品牌的烟品,只有抽了以后才知道好不好抽。这个白皮早年也就是各烟厂的职工福利,而现今定义是“有关系地位”的奢侈。但是现在的打样白皮,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试制阶段的白皮所用烟叶都是较好的。有些高端的试制所用的也是最为顶级的叶片,目的就是调制出一个最为合理的配比。但也不要轻易的追捧,有些也是可以抽一支就放冰箱的(目的不是保存,而是除臭)。最重要是不要被山货白皮给杠上。 7 f( f( Z+ n u" x% [& n" K9 Q% Y: L2 o
再提下正装非卖品,也分前后。上市前的非卖与上市成品也有对比。有些会在印刷或者排量上,微有出入,但在上市前拿到的订版非卖,正常情况下会比上市版好抽些,烟支有些也会有不同。为啥会好抽,上面交代过了。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吧!就如原来那个国际版精品红河,上市前拿到的是雪茄棒的烟支,而上市以后就是白色卷纸烟支了。上市以后出现的非卖品,有些尽管条盒也是白皮的,打开后与上市的正常商品也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也不要过多的把非卖抬高,当然说了这些也是相对的个人经验而言,事事都是没有那么多绝对的。不可否认近来有些“独特”高低端山货,也是打着非卖、专家品鉴、专供出口的印刷来诱惑消费者的。 4 Z/ x% g( V1 Y, m: j8 r2 _* i2 o l* u' J
3. 品鉴----咋样品吸老烟,原来写过个帖子。现在就浅析一下我对现买烟品的品吸心得。曾经抽过才下机台几小时后的新鲜卷烟,说实话除了调香味道及烟味纯正外,热、辣、噪点及刺激下咽等问题都存在。一点没有该挡位香烟的优势。后来经某烟的元老级点教,才知道是烟叶与调香还未充分融合,才会有这样的味道。从前的褚烟为啥好抽,是因为烟叶在库房自然发酵都是3年以上,才进机台。所以我现在买回来的香烟都要放上二月左右,才会拆抽(混除外,为啥你们懂的。专供出口的我会刻意开一包,看完后再考虑放还是直接开始抽)。而对于一些平常难见的打样,有缘入手后,也会开抽,最少可以知道该烟品的样子,与大家交流的时候也可以说出个一二三。作为一个爱标的人,有些哥们会把难弄的孤品永久保存,而我的态度是:“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原因就是刚才说的。有人说抽烟不可当饭吃,我也还算认可这个观点的。毕竟香烟这玩意是“过嘴云烟”,曾经有位叔叔聊天说,他一个同事跟他一块加班,就二人加班,而且那人烟瘾极大,用烟几乎不离手形容都不为过。这个叔叔就观察他同事,发现这个同事抽的是“假烟”,把烟吸进嘴里,烟支从嘴巴中拿出来,烟气就跟着吐出来。到加班结束,这位叔叔对他同事说,你会不会抽烟?我看您这样的抽法,完全就是不会抽烟,叔叔这个同事急了,说道我就这样抽了20多年了,你说要咋抽才叫会抽。说到这里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来了,有人说卷烟这东西,本就是用来“哄骗”一下嘴巴的,价格高的与一般的有啥不一样,不外乎就是忽悠一下嘴巴。这样说也没啥错的,可关键是一些真正的好烟,带给我不止是嘴巴里的开心,更多的是形神皆怡。这卖矛的我也接受,卖盾我也认可。那到底应该咋来品吸,前面已经说了方法,后面的扯聊,只是可以代表我自己“矛盾”录入。说的不好之处请大家指教。9 ]& l' z8 I- }0 U m4 ~: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