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杂交本身无对错,自然界中跨物种杂交也经常发生,比如发情期间无处安放的大象偶尔也会找上犀牛。
& k ~& y6 u) t& f v: m5 q; Q
" m9 x! h, W. e% g6 }, J$ h' r3 v
动物可以通过杂交快速“进化”,特别是在环境变化剧烈,动物栖息地迁移,生存难以为继的时候。不过,人类给动物杂交就有问题了,这并非自然,而是人类主观的,影响了自然的进程,大多时候出发点是以人类自身利益为考量的,有利有弊。我的观点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 F& M6 ^3 W6 s3 _: J E9 d
2 N/ h* N3 G$ A2 |曾经人类自身也发生过,才使我们遍布了全世界
; }% p2 V2 T n0 e% t
. Q* N1 M- f; T8 k6 ]
6万年前,智人第二次能成功走出非洲,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智人与守在非洲出口的尼安德特人进行通婚。
5 B Z; }2 ?" C. V) k# J
* n4 }" y! w2 X. z0 D) X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为不同物种,但都是由海德堡人直接演化而来,地域隔离时间较短,并没有完全产生生殖隔离。由于尼安德特人一直生活在寒冷的欧洲,因此身体(基因)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通婚使智人从它们身上获得了抵御寒冷、储存能量、抵抗当时欧洲环境中的细菌与病毒的基因。从而使智人快速融入欧洲,走向南亚,遍布全世界,杂交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人类的进程。
/ {5 @1 r F& W7 o3 u
2 `# o; I8 v% E. Y+ f. Z3 J还有一部分智人获得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因此可以适应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除此之外人类在非洲演化过程中,多个人种共存必然也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 H9 x5 X/ U# A9 K# J2 ~
+ R5 ]( Z7 u9 t0 Z' _1 \
如今现代人基因中都携带了1.5%~2.1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其中有部分可以使人存储能量抵御寒冷,然而现在我们并不缺乏食物,也有足够的衣服来御寒,于是这些基因作用反而导致了糖尿、三高、肥胖。
7 i! `7 w+ X! z/ `4 V# G( b7 x# D( u4 A# ]5 @; c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人类的科学医疗水平并不发达,那么现在拥有这些基因的人会参与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而丧失这些基因的变异个体能更好的存活,最终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 {( m; Q8 w0 k, [
6 m5 M1 T: P1 B, T- K2 f/ i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杂交可以看做是了加速了物种对于环境适应的一种进化,当环境快速变化,或者物种迁徙,它能帮助物种快速适应环境,甚至是防止物种灭绝,例如北极熊目前可能就走在这条道路上。
* a* e$ b, d$ m# m: [: P& E( R2 `5 B. j* Y0 H% @3 b
北极熊正在发生
7 s: y) `. S" R4 ^- Q0 p7 P) U0 u
$ w# u) X A! e6 h$ \8 G. r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北极生态链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北极熊难以寻找到食物,远行觅食又要受短距离内有没有冰川落脚的“溺死”威胁,因此一部分北极熊南下,进入到加拿大与俄罗斯北部。
& u' Q6 x1 _* d/ Q2 C
$ m4 p# u% @+ m i0 ?; {不过,这里是棕熊的领地,激烈伴随着环境适应问题,但“混北极熊”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它们是棕熊与北极熊的产物。
- U0 X, l$ @2 d
- N# t1 z3 o* K7 Z1 p6 K几十万年前,一部分棕熊进入了北极,因此它们走上不同的演化之路,或许是熊本就强,除了脖子变长了以观察冰面上的情况,耳朵缩小了防止冻伤,脚上肉垫更厚了可以在冰面上更好的行走,基因上并没有累积足够多的变异,从而完全生殖隔离。有的科学家认为,还有可能是地域隔离不严密,几十万年中,北极熊与棕熊还时常发生基因交流。
L1 y) M1 r( h
- n+ ^! f: r; @9 v
棕熊与北极熊就像智人走出非洲一样,即将要从南极出来,因此需要快速与棕熊结合,在冰川完全融化之前,保留下来部分基因。
; X$ Y" a" L: g0 L1 ~, A7 f
7 M) u# D9 M( F# M! \$ V- x" A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能促使物种免于灭绝,促使物种更适应环境,这就是利,人类对于一些动物的杂交同样是为了利,只不过是金钱上的“利”。
* z+ t/ Q, m" a; T: K! a/ r
; `5 C' U4 l: p7 Q+ I/ A v
人类使动物杂交
# J2 z, S. E" a* X& @2 `6 x! J5 e0 u1 B3 M) f3 W( |
1971年,人类在平塔岛上新发现一种象龟,取名平塔岛象龟,然而科学家翻遍整个岛屿发现只剩下它自己。
; K, T- N) c8 v5 w, v3 N- Q$ S# X# y0 X" R( q% M5 W0 K, W: m' u
这只平塔岛象龟是雄性,为了防止它灭绝,科学家就找来与它接近的另外一种雌性象龟,希望通过杂交,再与一代代后代回交,促使平龟的基因占比再后代中,一代代不断提高,从而获得与平塔岛象龟近似的物种。防止物种灭绝,显然这是利。
; _: b+ G/ e3 j* H E# B, i& Y
& @9 s0 e7 V/ B: B! s, J4 i说个大家都知道的植物例子,袁隆平教授通过水稻杂交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养活了13亿人,这是利。
" P' [; G' b+ n6 z* z
6 I5 }/ ]' v- r4 D& ~, |2 e狮子与老虎创造出最大的猫科动物狮虎兽与虎狮兽,送入动物园,引来大量人参观,然而它们无论跟谁都无法再繁殖出后代,显然这是“利”。
; G! X4 }5 w, ~- c" N) m. u" [
6 ~6 ^3 B$ r: C/ `) M骡与马骡,是马和驴的产物,它们吃得少,活的长,生病少,更有力,耐力强,而且容易驾驭,这对于劳役来说是“利”,但是这些新物种难以繁殖后代,对于物种来说是不利的。
x; n9 x! d: \$ o+ ^$ ]* r4 T
, D+ P7 H( I) X a/ R4 }9 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