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人工降水 _. O: f# ]; F- y# |$ a# K/ j9 s) @: j
+ Y$ |* Q% J+ R4 c% J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 [/ F7 F0 Z/ i O
$ Y( n2 `7 X$ x! g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 _% D2 _/ o: t7 A, v7 U7 }+ V+ @4 j
; j$ H2 s, [- G. T! D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 `; ~9 g0 e T8 r- l
& J' ^2 c6 Q+ N$ t2 Y: q e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烧炉为主手段。催化剂依靠山区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其明显的缺点是难以确定催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山区。
5 l" t0 I" `1 c, Q: x- ]
1 q/ h8 A4 o* T8 S- G9 Z' E! F t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上获得解决。其缺点是虽已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机动性仍差,适合于在固定目标区(如为水库增水)作业,特别是对飞机飞行安全有威胁的强大对流云进行的催化作业。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
' i) T. e' Y2 y- ?- W7 ]. L+ u* P& t" k/ Z& A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飞机催化作业的面比较宽,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选用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如干冰、液氮),也可挂载Agl燃烧炉、挂载飞机焰弹人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的,一般说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
" r. E! Z- N( D" m! ^7 T5 E q- `9 l
3 S$ a8 m$ f: n% @7 k注意事项 ( _0 V/ k8 p% l( Y
$ |9 P( O& T7 X9 A1 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
& C( K, B8 u; R; f; t- ~, ~; h7 ]1 D3 j
# [6 W$ Z4 u* F) J) W" E2 对于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
8 z/ X. _8 K+ @3 W6 I! ^" H0 s9 T) t- B" A0 o
3 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 0 t) _, r5 d \. [9 l
0 e* s. T3 ^7 Y$ @4 人工降水已从初期的试验研究,逐步转为有严格设计、多种探测手段及作业技术现代化与通讯等相结合的试验应用技术,成为目前我国及不少国家的抗旱减灾的措施之一。
H; U7 n: d7 D$ ]7 U4 V8 k
/ g& k0 X2 l-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