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23|回复: 0

[五花八门] 古代一敷就能止血的金疮药,为何后来消失了?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89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5587
  • 最近打卡:2025-04-24 20:14:49

6552

主题

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3711
发表于 2024-12-4 09: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古代,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行走江湖,最常用的一种药叫“金疮药”,这是古代专门用来治疗刀斧损伤的药膏。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金疮药”可以说是一种神药,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描述,此药治疗刀剑创伤有奇效,敷上即时止痛、止血,更不作脓,说它是古代第一神药也不为过。
* l, q, T% o3 {
6 }; _# v0 ^) N: w$ C在很多古典小说还有武侠小说中,也经常能够看到“金疮药”的身影,简直是大侠们行走江湖的必备良药。那么,为何到了现代以后,古代这种一敷就能止血的“金疮药”却消失了呢?如果这种大名鼎鼎的“金疮药”真有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那么神奇,为何会失传呢?这个问题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因为“金疮药”的失传主要是原料的问题。+ {3 J( }3 u4 ~1 `  l, l
/ [+ |3 i0 t9 T- \7 p7 P( @+ h
在古代,“金疮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物,它的配方也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很多稍微有些药理常识的普通人,都能够配制出这种药物。而且“金疮药”的配方有很多,其中有不少药材都能够找到替代品,唯独其中的一味最重要的药材“龙骨”是不可替代的。
* _) R/ b& j; p; V* ^' x4 W7 j& m+ T. C* j6 {
很多人看到“龙骨”可能会觉得奇怪,难道古代真有龙的存在?而且还被古人拿来作药了?实际上,此“龙骨”非彼“龙骨”,古代“金疮药”中用到的龙骨,并不是龙的骨头,而是泛指年代久远的兽骨和龟壳。对于古人来说,他们相信这种年代久远的兽骨具有神奇的作用,能够治疗刀枪剑戟的伤害。
9 `% b& F8 E/ t8 s9 A
: V' z6 m$ G; y& x4 g确切地说,现代其实也有“金疮药”,但是现代的这种“金疮药”跟古代所用的“金疮药”根本不是一种东西。古代的“金疮药”之所以消失,主要就是因为用于配制药物的“龙骨”被人囤积了。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想到要囤积这种东西呢?说起来,这在当时还是考古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个所谓的“龙骨”,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大名鼎鼎的名称,那就是承载着华夏文明古老历史的甲骨文。
7 |( z! C& v$ k  t1 W! A7 l( r% z7 X; v6 }5 ?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来说,甲骨文这三个字绝对是耳熟能详,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用过的一种古老历史,也是汉字的雏形。汉字所用到“六书”原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上都有所体现。从字体的发展和数量上来看,甲骨文已经属于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了。虽然在甲骨文上还是具有明显的象形意义和图画文字,但是这种人类文明早期使用的文字,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q: {5 v0 h* Q) r" D$ v
5 w" h6 C3 x& ~, k9 O& `
甲骨文的发现与“龙骨”的消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身体染病,于是就派仆人去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偶然间在这个药中看到了一块“龙骨”,发现上面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符号。王懿荣乃是进士出身,长期在翰林院中任职,而且具有深厚的金石学造诣,他一眼就看出这块“龙骨”上的符号属于某种未被发现的文字,于是就暗中命人大量收购“龙骨”。5 ]  Z3 \# N# ~* F; a

* N6 U2 _# N* z9 y* ^. m+ W在现代考古学还没有兴起之前,古代的那些金石学家也可以称得上是考古学家,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现代考古学的规范。王懿荣发现“龙骨”的奥秘之后,派人四处大量重金收购“龙骨”,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将药店中的“龙骨”悉数购买。除此之外,王懿荣还委托大古董商范维卿等人四处收购,先后收集到1500余块“龙骨”。7 c8 {6 C2 L9 c, Z
- b0 `  h8 A5 u$ f, @& T8 d
可惜的是,王懿荣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这些“龙骨”,就在第二年服毒自尽了。1900年7月,八国联军逼近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以“西狩”的名义仓皇逃跑。王懿荣身为国子监祭酒,对慈禧太后的做法感到悲观失望,于是留下“吾义不可苟生!”的遗言服毒自尽,时年56岁。2 U3 E+ S; `7 f
* _- {& b/ [0 I+ ^  L
王懿荣去世后,他所收藏的“龙骨”也面临着被卖掉还债的命运。王懿荣的生前好友刘鹗,也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不忍心好友多年心血白费,于是花重金向王家收购这批“龙骨”,并且还从琉璃厂古董商人手中又购得3000余块,再加上其余好友赠送的500余块,刘鹗手中的“龙骨”达到了5000余块。; W- @  E- W6 d: O: Z0 }% U

; B6 X+ }: S+ C2 ?# m4 F1903年11月,刘鹗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的秘密公之于众,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种陌生的文字立刻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著名学者罗振玉更是在1910年释读出了10位殷王的名谥,证明这些甲骨文属于商朝遗物,更以此断定安阳小屯村乃是古文献中殷墟的所在之地。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挖掘,先后发掘出15万块甲骨文,对研究殷商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 \  W2 W( f; V& L6 C. Y1 T
. }- l  s1 V7 L8 Y
“龙骨”变成了甲骨文,其属性也从药材变成了文物,而且还是那种国宝级的文物,自然不可能再被拿来配制“金疮药”了。虽然这种号称一敷就能止血的“金疮药”消失了很可惜,但是相对于甲骨文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来说,也算是有得有失了,而且还是得大于失。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有字历史的时间向前推到了殷商时期,证明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是一次十分伟大的考古发现。
  m( ]3 w, _2 |  I/ _- j
' C& w. o$ \3 D& c  d' n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帖际遇]: 天上掉馅饼,一个钱袋子砸在了 单身汉 头上,单身汉 赚了 2 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18 20:33 , Processed in 0.19158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