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我还年轻(指头还没秃)能一目十行的时候,如果书里有几个字词频很高,就经常读着读着书突然阿巴阿巴,于是不得不放下书本去打游戏(不是)。
6 b0 y# s# I; L8 e3 D
/ J* S! ~" N4 C" h6 W. U( F*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突然不认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语义饱和”。我们读书认字的过程,在神经将视网膜产生的电信号送进大脑以后,还要进行解析字形和将字形连结到语义这两个过程,比如“藏痴”的“藏”,大脑要先意识到这是一个上面草字头下面是“臧”的结构,然后把这个结构对应到“cáng”的读音和相应的意思。语义饱和出现在字形到语义的连结过程中,原因可能是神经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大量的重复刺激,活动受到抑制,从字形到语义的联想被阻断了,识读失去了整体性。粗略地讲,盯着“藏”看得时间久了,大脑负责解析字形的部分仍然意识到了这里有个“臧”顶着草字头的方块字,但是不由自主地觉得草字头比整个字更有趣,就不再向负责理解语义的部分发送“藏”这个字的整体结构。管语义的神经元只能接收到“502 Bad Gateway”,因此就显得不认识“藏”这个字了。 6 R# W7 O& f: `+ \% w/ M, {
# ~5 O% q6 \% n4 |( I9 g3 I% ~语义饱和并不只在生活中带来麻烦,它还可以用来克服演讲焦虑。如果一个人每次说到“藏”都会口吃,那么可以让他不停地重复“藏~藏~藏~”,让大脑受到麻痹,就可以弱化读“藏”时演讲焦虑造成的口吃。 $ ^& o; g, w7 E' U) r3 m M* K
% M0 X' z% ^ n2 i0 W
看了这么多,你现在还认识“藏”这个字吗?
# b! O, N0 p+ e; G% h H+ ^( x
! b) `; h& V9 z; k+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