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相信大家对“心慌”都不陌生,自己或身边的人都经历过。
7 s, J2 H! H; }
% b8 v5 \' x: B* G+ `1 I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里,还是运动后,“心慌”都会突然袭来,让人感到不安。“心慌”,这种感觉仿佛心脏在胸腔里跳动得异常剧烈,甚至能感受到每一次心跳的强烈震动。它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会引发焦虑和担忧。
2 ?9 t* X, u0 `' K8 {$ O
! v$ d; g, d: ]2 I- N$ B' h [; l
那么,“心慌”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会出现“心慌”?当“心慌”袭来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
9 a! k- A3 D4 U5 I7 k) \2 R
6 q6 g. g. ?4 |; V9 {5 Q4 O# P9 z l3 e
什么是“心慌”?
7 }) A" }& H$ s' q0 J$ [9 G“心慌”又称心悸,是一种让人感到心跳异常的主观体验。你可能会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甚至能够清晰地数出每一次心跳的节奏。通常情况下,心脏跳动是平稳而有规律的,但是某些情况下,心跳会突然加快、变慢、漏拍或是强度变强,让人感到不适和紧张。
3 B7 V" t0 f! C. x& }
! [0 z( E: A d- c5 m# C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心脏传入神经向大脑传递了连续心跳信息,大脑中的特定区域,如右岛叶、扣带皮层、体感运动和体感皮层,处理后通过抑制或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形成了心跳感知。
% {+ t6 H( b1 s- o1 N
. w+ _+ {1 ?/ o! |: m/ B& a0 ~不过“心慌”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出现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也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征兆。
, E# U5 ~2 M: Y
8 l* V* i3 c4 X
4 C+ c; _; K( Y: N 哪些因素会让你“心慌”?
, H8 i7 v! R# s6 U; O! I9 h8 A4 G U1 K5 A1 M; k
导致“心慌”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
3 }3 e! m4 J! {0 }0 E/ w" N
8 u" H+ g4 r! T1. 3 种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不必过于担心
! \$ t0 B, v+ J7 P+ E: |
, ?5 {& i& M' N0 \# L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情绪波动有关。
# m* \ c" a' R/ K L L7 z4 S5 l2 t9 ^5 X
例如,剧烈运动后,心脏需要加快血液循环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心跳自然会加速。
* i5 ^. e; J' r6 S, n( n" q/ e) F1 j& }8 u4 i
情绪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紧张、焦虑,还是兴奋、恐惧,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速。
* q( K0 _5 m: P
1 ?" m B2 M! U3 \1 A9 h7 n* D
此外,摄入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等刺激物,也会导致心跳加速,出现“心慌”的感觉。
- t, ]8 n. W9 R6 Q4 H: G1 ^& o4 f/ Z$ V0 R0 R) y7 c
以上这 3 类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通常不用担心,我们停掉引起“心慌”的因素,稍作休息就会恢复过来。
3 c: N: U* \5 b, x# Z3 _% w2. 5 种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慌”,要警惕!
2 K1 f$ |' k3 N& g/ j, _除了上述几种情况,经常“心慌”可能还会涉及到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五大类: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身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药物的影响。
" @+ f( H; U/ l9 G/ Z$ ?8 Q% h' z$ T( a
①心律失常:诸如室上性/室性期外收缩、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和 ICD 功能和/或编程异常,由于心跳过快、过慢和不规则导致人主观感受到心跳,引发“心慌”。
( n9 }' s7 b4 Z! J% l9 O
! `6 S( s/ V& z0 c( F②结构性心脏病:诸如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等,由于心脏本身结构出了问题,需要更快或更强的心跳来满足身体供血,因此会出现“心慌”。
) [' R6 [ x2 {
; m( G/ W. V& ^, P: f1 g! o* b③心身疾病:诸如焦虑症、抑郁症、惊恐发作等也有可能导致心慌,这可能与这些疾病改变了大脑的 α-2 肾上腺素能递质分泌有关。
. t8 h/ u$ A3 ~- C1 r; Y
1 u5 G2 w3 d) u+ E+ y9 m1 h④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心慌的疾病有很多,像可以直接调节心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需要心脏增强供血的贫血、低血压、低血糖等都可能引起“心慌”。
" n$ ^& W9 n; h5 V& j/ I$ e
# g0 p4 r3 t* T5 m; w( m. K- Y⑤药物作用:“心慌”也有可能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血管扩张剂、抗胆碱能药物、肼屈嗪可以直接影响控制心脏的神经。
5 U! A1 e- L0 S8 O6 z; @/ h' m
5 y1 P8 |0 T! A" W: `1 Z! B了解“心慌”的常见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下面的这个表格可以参考进行自我对照。
0 l! ]' t0 d+ i# X
+ Z: i5 z' ~5 f- H! t7 R- v1 N
3 S% @/ h+ F4 B3 h
& {2 V3 O5 U7 B3 ^, }“心慌”时应该怎么处理?
4 P. b& }7 u; l/ n) z* n当“心慌”突然袭来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惊慌。“心慌”的原因多种多样,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只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7 V/ |2 g0 J }; H& ~
( f# S( G" h) p: O8 X3 p( B" l
1.当感觉到“心慌”时,尽量先放松自己,避免或停止可能诱发心慌的因素,比如剧烈运动、酒精、咖啡。
; j2 X+ L k! _( w- a% T
2.如果“心慌”经常出现,建议记录下每次发作的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你的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A* ^. |" Z6 L; }6 ^5 _3.一般而言,偶尔发作、每次仅有数秒钟的心悸,不需要过于担心,但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脏病史、心悸持续时间很长、静止心率高于 100 次/分钟,那就需要及早去医院接受相关的心脏检查。
9 V$ J* Z1 D: a4 r3 X( p
4.若心悸合并发生胸痛、胸闷、手臂、脖子、上背疼痛、严重呼吸困难、头晕或冒冷汗的状况,请立即就医。
' l; o) k; A1 d“心慌”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通过正确的自我调节、记录症状、寻求医疗帮助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心慌,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记住,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是应对心慌的第一步。
- m$ C# k9 }% L6 C, H) ]
; _6 r3 D# [4 i k. q7 H8 X( L+ V( G* N$ t# j9 ]7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