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三世同堂、天伦之乐,就是我们普通人所羡慕的了,四世同堂就更难得了,五世同堂几乎世上少见,在广西巴马的长寿村,最长者是个110余岁的老太太,中国健在寿星里排前几名的;可中国历史上竟有一个九世同堂的家族,他自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九世同堂家族,那只是历史的记录和传说,真实性有多大?不得而知。 % }4 C- A( ?; |$ z1 `9 N) S: s* b# Y
& w7 d t. w. p( s4 K; L2 T" s; o- A# s& O; K+ N. {( [
3 K: ]# }6 m% [ U. j
9代家族,平均每代都16岁结婚生子,第八代结婚生子时,第一代在生的老祖已经128岁了,有可能吗?在那个缺医少药而且落后贫穷的社会。 & S7 B$ o& e& y% i9 k# v+ T
* @6 y/ B3 j% P" @$ r* |
在中国无论说的是N代同堂,必须是每一代的夫妻必定双方健在,如果在某一代去世了一个,只能叫N代同壳。 & u" U& Z% o7 q1 v" U, G! u
# ?+ r1 ^! ?1 D如今说的是七代同堂,六代同堂现实中还真没有见过,也许是自己见识太短,六代同壳的见过一个家族,那时第一代的老人已经103岁,第六代出生后一个多月,第一代的老人悄悄的驾鹤西游了。 4 F* N9 U6 q8 j
+ Z9 c3 Z( s4 E# D多世同堂同居在古代是常见的,在当代社会确实已经不多,晚婚晚育,再加上上土地政策的变革,这种子孙繁茂同居一地的情况极为少见。 - ~, Y* [+ c* n6 w8 g& k9 y) b+ t
' s9 s M4 ^, {# f8 K+ W* M七代同堂的的大家族 5 J4 o3 Z+ j( {
3 C% _+ @! j+ ]/ J- Y( P* X1 n
古代中国七代同堂,甚至十代都是不罕见的。书载北朝立几一家七代198口人也是同居一处,财产共有。《续通鉴长编》记载宋代陈竞一家“十四世同居,老幼千余口” 3 j4 J, M% U! h0 j3 M
9 ~4 h' a% k \7 }/ T$ X: A; f七代,九代,十多代...这样的大家族,记载不胜枚举。
) s6 V0 ]" f* f* v; [, c- ~
# v8 |: W) R6 K! ^! P* U多世同居家族的共性特征
& }3 f- x/ _, J8 w @" Z) D- |7 J) N: h3 m Y
累世同居在古代中国有3大特点,一是家族间的人均有血缘关系;二是财产共有且管理有序;三是家法严苛。从汉代开始多代人同居一处已是风俗,家国同构的道理,使得古代帝王对这类大家族赞许有加。据《五代会要》记载,帝王奖赏对这类家族,不仅会赏赐钱粮,还会赐字赐官。这样的人家,连盗匪都会礼敬有加,不敢造次。 ! N4 T0 _. {- ]" X# j) J
6 q: A5 Y% ]9 E3 D8 s
大家族靠什么维系?
( i8 U5 r: s5 e9 g, d; x& k
6 `$ i& i4 ?* }2 z对于世代居住在一起的大家族,多会实行对财务共产共管形式,妇女统一劳作,财务共享,按在家族的等级制度合理均分。对于财物的集中管理也使得家族能继续延续。唐代帝王对此也曾颁布法律,不容许“别籍异财”,以维护这样的家族。 8 J& P0 l3 S1 A1 }) k; ^3 L
& G6 N$ X/ V4 v6 j$ M
“累世” 与“聚族”的概念区别
# b( _5 P3 g. [" ]: g
% f4 n: Z4 [ h- |7 j& m累世而居在户籍登记上,无论多少人也只能算一户的。而我们现在还能常见的形式,如李家村,刘家村...以姓命名,村里全部是同一姓氏的,这种情况称之为是“聚族而居” ,同姓却不一定都有血缘关系。
) s/ y( g/ U' Z# @# \ D% Y4 D: _$ ~* B" R* C) f$ W/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