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新鲜蔬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我们的饮食结构、增强饱腹感,还能为我们提供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H; m( } x8 c
6 B" Y5 A6 u. R0 @+ z# x ?# Q" O
自然界中蔬果种类众多,不同的蔬果对健康的作用有差异,到底哪些对健康的贡献值更高呢?怎么科学地吃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防病价值?这篇文章就结合最新的研究来为大家解答!
/ x0 M5 h3 U w1 g
! j! d+ v& z5 Y1 a" Z( O新研究:这 19 种蔬果能降低慢性病风险
' a4 g d$ |; _; j随着全球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预期寿命显著增加。不过,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超过 1.9 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 25%,血脂异常率达 40%。
0 ~- }2 Z, K2 Q1 A
在预防慢性病这件事上,饮食中保证足量新鲜蔬果的摄入是重要一环,此外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肺癌发病风险。
0 e4 W' v( o) k9 z$ r
2024 年 5 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评出了 19 种“高代谢质量蔬果”,更加证实了多吃蔬果对预防慢性病的正面作用。
7 ^* y( O$ m- Z8 w$ {纳入了 3 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共近 4.2 万人的数据,随访时间≤32 年。通过对 14 种生物标志物(血糖/胰岛素、炎症指标、内皮功能、脂肪因子、脂质共 5 类)与每一种蔬菜/水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
3 N% e: e& ?0 N) @+ d
如果参与者每天摄入 1 份蔬果使某类生物标志物有所改善(浓度降低或升高),则可获得 1 分;之后将每种食物在 5 类生物标志物组中得分相加,总得分≥ 2 分的蔬果属于“高代谢质量蔬果”。
$ e8 N. e1 j: K# ]( {: t+ G! O
结果显示:在 52 种蔬果中,有 19 种被确定为“高代谢质量蔬果”,它们是:5 分组:苹果/梨
/ k! q7 U& f) f/ k" ?, y. f" z6 ]
4 分组:生菜、生菠菜、苜蓿芽、茄子/西葫芦、葡萄/葡萄干、西兰花、芹菜、羽衣甘蓝、青辣椒/红辣椒
4 v! f8 [) R$ P% n7 w ^2 H
3 分组:生胡萝卜、花椰菜、莴苣或叶莴苣
& E2 B* {$ o3 E, ` H- h. Y7 [
2 分组:蓝莓、葡萄柚、橙子、西梅、蘑菇、香蕉
9 W) U) i7 q/ N* `* x
这就意味着饮食中,“高代谢质量蔬果”摄入越多,患慢性病的风险就越低,它们都富含钾、镁、β-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且糖含量低,有助于通过各种保护机制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包括抗氧化、抗炎特性、降低血压等。
/ \' @4 e+ {! ~3 N0 s2 \, e
除了“高代谢质量蔬果”,那些总得分小于 2 分,未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则是“中低代谢质量蔬果”
. z# r) l, C5 P8 `< 2 分组(中低代谢质量蔬果):鳄梨、黄瓜、番茄、桃子、杏、李子、草莓、果汁、豆角、山药/红薯、烤土豆/土豆泥/煮土豆、泡菜、南瓜、香瓜、水果罐头等。
9 Y4 ]( ?9 [) c* w
中低代谢质量蔬果需要适量摄入,如果摄入过多并无法降低慢病风险,甚至还可能让糖尿病风险增加 13%。
9 W5 d) G$ f9 t结合这个研究来看,要想更好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饮食中可以多选择“高代谢质量蔬果”。对于中低代谢质量蔬果也并非不能吃,不同的食物能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营养,满足食物多样化,只需控制好摄入量即可。
2 w5 @# D! X8 ]- ^ X. i% p6 ~
蔬果吃得少有啥危害?
. }2 O5 y1 i, R' V4 Y0 q
虽说多吃蔬果对健康有益,可是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忙于工作,经常会忽略蔬果的摄入,也有一部分人就是不喜欢吃。对于这两类人群,蔬果摄入不足是常有的事。
: @- P5 n2 g: w
研究发现,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世界各国居民死亡相关的前十大高危因素之一。如果经常蔬果吃得少,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R2 m% j ]: d
1
" b- k8 a* x& |, ?+ l; W0 ]
增加便秘风险
. y! p0 Y, z# T. W; [& G蔬果是饮食中补充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膳食纤维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吸水膨胀,增大粪便体积并使粪便柔软易于排出;不溶性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肠的机械运动,促进粪便排出体外。
+ ]; x1 C5 E6 `饮食中如果蔬果吃得很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不利于粪便排出,会增加便秘风险。
% S+ l7 u- F5 J) k3 l' p" u: q2
D/ j% l$ o/ i
* a3 ~5 ?) v, @! P7 N6 u容易长胖
0 j1 f7 @' ~0 t% q2 q' X% j y
蔬果中的膳食纤维不仅对预防便秘有帮助,还能增强饱腹感,帮我们控制食欲。并且,蔬菜水果的热量在众多食物种类中较低,如果膳食结构中蔬菜水果吃得少,必然会增加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进食热量高,容易让人长胖。
- l; Y' X% i' Z, |" B+ X* [多吃蔬果是减少能量摄入,控制体重的好办法。
8 U' G. {/ X3 Q& _3
/ D6 S6 f: B( u+ x增加身体炎症反应
% X; L( I. \1 c8 I% S# D0 `; }
我们的身体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存在一些慢性炎症,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植物化学物等成分都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能帮我们抵抗慢性炎症。如果平时蔬果吃得少,就会增加身体炎症反应的发生。
) M, U# s. t* m- Y2 K4
: ^( L- G7 t" Q! e$ L2 J
增加患癌风险
+ C+ P4 ?& I% p7 i) G
蔬果吃得少会增加身体的炎症反应,而身体持续的慢性炎症会增加患癌风险。增加蔬果的摄入可以降低肺癌、食管鳞癌、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可降低胃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C9 u4 S/ M7 @: E5
7 o$ |2 A3 h0 P9 N9 Z* F! a.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8 e' H5 A/ W# [ g% K& ?, ?2 s. P. L
水果、蔬菜摄入不足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饮食风险因素。并且,水果摄入量低也是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第一大膳食因素。研究显示,增加蔬果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2 E( q( h1 a P- d' t
蔬果这样吃
7 [4 U+ H+ S/ A% k* q
( U) A6 M0 y; ^9 |1 I9 _
发挥最大防病价值
6 |) E. A5 A: H( g5 X3 \, R
1
) \! c) b; J# _, ~ y/ ~) V3 X& C
吃够推荐量
! N0 E( C/ Z m2 O8 P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要吃够 300~500 克蔬菜、200~350 克水果。最好能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餐保证蔬菜的重量占全餐食物的 1/2,如果用的是餐盘,蔬菜要占整个餐盘的一半。
" W1 R0 P3 p# |3 b9 |3 b至于水果,200 克水果大约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水果的量:2 个猕猴桃、2 个橙子、15 颗大草莓、20 颗车厘子、8~10 颗西梅、2~3 把蓝莓。
, e* r0 R' a! o( o2
8 B1 d; P) w4 c% k% k颜色杂一些
" [% c3 V2 ?" k4 ?; J在蔬果的选择上可以“好色”,颜色杂一些,多选深色蔬果。建议深色叶菜类占蔬菜重量的一半以上,深红色、深黄色、深绿色以及紫色的蔬菜平时要多吃,它们具有营养优势,富含 β-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等营养。
2 G" V. U$ |; Q0 `2 `5 \4 [- y
3
/ ~: p' n9 r" C& a. t6 m
注意烹调方式
3 |4 l2 `( p. [" [3 |
对于水果,建议彻底洗干净后直接吃,能带皮吃的就别去皮。
7 j- E: y0 Y. }: y& }
对于蔬菜,它的营养除了受到品种、产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之外,也与烹调方式关系很大。要想更多地保留蔬菜的营养,首先要尽量选择低温烹调,比如蒸、煮、炖、凉拌,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其次要遵循先洗后切、开汤下菜、急火快炒、炒好即食的原则。
) H4 R% z7 o. S/ d8 B' Z另外,烹调方式也会影响蔬菜的抗氧化能力和预防慢性病的能力,比如在本文上面提到的哈佛大学这项研究中,生胡萝卜得分为 3 分,属于“高代谢质量蔬菜”,而煮胡萝卜和胡萝卜汁得分为 -1 分,属于低代谢质量蔬菜。并且,炸薯条具有更差的心脏代谢特征,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让炎症潜能增加。
5 Z7 U- R) M: y! G6 E
总结
5 W, W+ ?8 w7 [1 b l3 z- O% L% ?/ O3 z
哈佛大学新评的“蔬果排行榜”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选择蔬果以及健康吃蔬果的参考指南。日常饮食中我们要适量且多样化地选择蔬果并合理烹调,让蔬果发挥最大防病价值,帮我们降低慢性病风险、维持健康。
R( m) ?0 g, i' F+ Y c6 O6 P( f, q. d% ^! ]5 \/ n/ b$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