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L& O% I' N% Q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这种地狱般的境地。 M) t& i& z+ q) q4 t
! T. I) G6 ?8 H& S6 f" I
7 " P2 Q+ I, S2 \+ c/ o) e. k * T7 g1 m1 o# o9 @时时刻刻的恐惧1 |, I( u3 k+ m$ W
医学博士 & 精神病学教授凯瑟琳·菲利普斯治疗过许多 BDD 患者。 - T8 F5 V$ S) m |5 W, K/ j+ o % j' y3 j$ w, U/ ~5 \! b+ H9 y一些患者,因为 BDD 而引起了购买问题,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8 `/ X) K# a1 B
- v5 _+ S1 B5 j6 K
ta 们因为花太多钱购买化妆品、衣服,与各类觉得可以改善“缺陷”的商品,而负债累累,甚至破产。* i1 |& g* o( h3 J' V# X
& o4 ?1 W; ]5 ~0 g5 H
一些患者,在每天上班出门前,要花三个小时挑选衣服、穿了又脱、照镜子,不满意,脱了再穿,循环往复。 * t. j. M; K) J* B$ ^" i$ ?* c0 E7 j* v% m
但最后终归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打个不及格的分数。- c3 o( n( s% G# P0 ~3 x
) T2 V+ l; W2 x8 m+ A
“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无法出门。我试图停下来,但是我真的做不到!”/ u. e6 A) g: N3 ?8 z
! f9 A7 `+ B, x, z$ g) x+ b还有一些患者,会不停地抠抓皮肤,ta 们无法停止伤害自己的外表,只为了消除那些微小的,但自己眼里“丑得可怕”的瑕疵——那可能是一道疤痕、一颗痘痘、甚至只是一个毛孔、小黑点。 9 d$ Z0 E# w% i+ a1 I# H9 }* R. ^, v2 A, H& c) [* A& y
Ta 们都对光线异常敏感。7 l, _* z% |- `3 {, x
/ R# u' }3 z) [* ~2 y一名 26 岁的程序员告诉凯瑟琳博士,她一直呆在黑暗的房间里。 + w5 P) y0 { U ) D7 J: V& F" }$ t6 A t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缺陷才不会被看见。如果必须要在明亮的灯光下上班,自己宁愿辞职不干。 & S! e8 g9 F) w+ }% o 4 B# A) F' e7 {BDD 患者担忧的地方不一,表现各样,但患者们都活在同一种恐惧中。4 }* b8 K# F! b9 S, x' g! x5 v
. B& W, l3 n6 x* v“那种恐惧,就像你被告知患有一种晚期癌症,而这种癌症无法被手术治愈。这就是 BDD 带给我的感受,我每时每刻都能体验到。”9 |8 z) Q( u' i; v. I( D
& c4 w2 b% I" Z! b3 R5 K被误解的 BDD 患者的一生3 v; f( T' h3 U+ b/ W
很多人会自上而下地评判 BDD 患者。 $ c4 @0 w2 a. M0 Q$ Y9 x+ Z. W$ a$ k# p f# L' p
认为 ta 们爱慕虚荣、矫情、“服美役”,“何不食肉糜”。 K2 w) V! u; @- A
3 P' L# |9 H5 s+ B7 W3 J z
也因此,很多患者会因此而陷入强烈的羞耻感。2 t0 _3 a1 l0 D; s+ R! Q. u* d
" A, r8 r2 Z7 A+ J8 Xta 们一边愧疚于自己只关心“肤浅”的问题,不敢和别人说,也不敢主动求助。: n: c6 R% C) n! D5 p# S- ^+ E
0 S6 F8 U ]9 ]7 m
一边无法自控、痛苦不堪,严重时会导致自杀行为。 ~, I' {0 l5 f& Q3 S2 d. U, T
$ F* [6 c$ `* Q2 _6 p' ~因此,BDD 应该像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心脏病一样被视为一种疾病,而不是一个过度虚荣的问题。 : [0 @6 G( ?( l i & i& V# _, @8 Z e( b如同凯瑟琳博士所说: 2 k @/ g. `7 O; [- ^% n : }6 n& t' K% T6 k( y“这种疾病有它的特点,它不是道德缺陷的反应。如果患者可以停止对外表的胡思乱想,他们早就那样做了。如果他们仅通过意志力就可以使症状消失,结束他们的痛苦,他们也就不会痛苦了。自责只会加重他们的痛苦。” , D, d8 ], D4 y' ~* V) k ( L% \% W! E5 u+ a求助是一种勇敢+ q7 B9 S e3 l9 U& z9 `* e# [
这是最坏的时代。! g7 k# }9 U! ]: {4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