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构成自首,其自首是否应当从轻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呢? , F1 m' C* J" P
1 ~4 {9 b. j0 K7 L# ^+ L9 H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 n5 E6 N' K' N6 N# X" P# f4 v# ?9 l* E
2 r5 v x" ]- X# n" B6 `7 h2 H根据刑法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会按照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那么,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又构成自首的是否应当认定自首情节,从轻处罚?根据法律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会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基础上,对其自首从轻处罚,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以下就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 x) w1 ]# {- p: k# F) {: s
" m5 r; @: x' W- X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该规定将“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加重情节。 ) K1 J$ V. w6 y4 ?9 J7 @+ T
/ Y$ n; P3 \3 J. n) E* Z3 R
一、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构成自首,但应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为基准,对其自首从轻处罚。
# v# d! p9 p" l
* x, j( [9 H7 A0 a G8 M2 X# p' i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6 `5 ~( O8 O0 J2 |" G8 o& p" L8 G( |1 |
8 R! C( ?4 v6 K) C- }
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仍可成立自首情节,理由如下: ) W* ^5 i* }( D3 M
0 x6 W3 o# g& w& Z9 k' n' O1.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应对刑法分则各罪符合自首成立要件的情形普遍适用。
. H# t- \2 S8 `8 M& D8 l
* J* ]: R6 T! U% m9 _0 X2.“交通肇事后逃逸”和“投案自首”是在两种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独立行为,应分别进行法律评价。3.对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适用自首,
# g0 K: F( ^( l% q9 v" K
0 d0 E0 _$ \" ~6 {3.有利于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悔过自新;同时,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被害方,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审结,节约司法资源,符合刑法立法本意。
^9 ~5 ]( V5 M/ v: n, e" A T, A+ h) r9 \, l0 I' k* U" y8 W
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 ) y% f# C; d1 S4 S S( l/ l
9 ]# Q" N' G- I+ ^
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十七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依法从宽处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且取得谅解的,亦应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 r6 _& Y; `- ~9 T" A
! p5 Q, P+ I/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