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57岁的王大伯,高血压好几年了,但他总是不按时吃降压药,常常血压一降就不吃了,导致血压一直不稳定。前两年他看到有新闻讲某些降压药含有致癌成分,更是坚决要停药。
" M" j0 v6 Y5 p+ o
9 J0 P& V0 B+ q% }3 x& \8 u 此后,王大伯开始寻找各种中草药和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想代替降压药。然而,这些方法并没给他的血压问题带来改善,反而愈发严重。
, z. h" x# ?: [1 d3 a, \# R
6 K# X4 Z8 g& i9 f @7 k' f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常常感到头痛、头晕,甚至偶尔出现恶心的症状。一天,王大伯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还出现嘴角歪斜,话语不清,他的家人赶紧将他送院。经检查发现,他的血压异常升高,脑中已有少量血管破裂,这是中风早期症状,医生表示,幸亏送院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 x, x5 i, y* q1 r* b# L- `
# m; P$ B2 Z' C! ~& \ 经过一番治疗,王大伯的血压得以稳定,但他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医生强调他以后必须按时服用降压药,不可因小失大。
6 u# i9 \+ D( C+ m
: Y8 I, f- o5 X+ w1 t3 h- D 近年来,确实有不少新闻曝光过常见降压药含有致癌物质,让许多人对降压药产生怀疑和恐慌。
' c8 J3 b- ~, H( o; r+ P
( O* `, l8 y* J9 e 但实际上,这些药品查出的致癌成分均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它们属于特殊药物合成工艺中较难避免的杂质,并不是人工添加的。一般在合成橡胶、杀虫剂、染料等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类物质。
; F: c) X- i/ _3 f; _: @, i
6 P' |8 d1 O7 C/ S1 b4 }: l
虽说长期接触亚硝胺类物质确实容易致癌,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早已采取措施控制问题原料药,并根据毒理学制定了沙坦类降压药物中 NDMA 和 NDEA 的检测限量。
c" m6 z: G- p5 H ) D' Q1 V) S5 K7 T" H3 v3 r
据国家药监局《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目前对亚硝胺类杂质控制采取的是“避免为主,控制为辅”策略,要求生产企业对药品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亚硝胺类杂质,若确实不能完全避免的,应将亚硝胺类杂质水平控制在安全限度以下。
& Z1 n9 h9 ] q; V; K' u0 o6 b
! `7 N" [* e* b$ O9 p, w! W 而据美国 FDA 和欧洲 EMA 的规定,NDMA的限量是0.3ppm,NDEA 的限量是0.088ppm,只要不超过这个量,都是符合生产标准的。
; F0 {, G% \9 d
% h8 f+ ?' E: H
总之,每款药物的研发都有严格的监管流程,药物的风险与益处通常也是在权衡之后才会上市。对于限量超标的药物,药监局和生产企业会主动召回或停产,如果不幸服用的药物就在召回目录里,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换药调整,没有召回的药物则可正常服用,切记不要随意自行停药。
' ]0 C5 _8 n2 I) [- e
- c+ H2 ~6 D# s/ p* \. v% y 因为这种情况只是少数,大部分降压药物仍是治疗益处大于风险。轻易停药,容易造成血压飙高,增加中风、心脏病、肾脏问题等风险。
, n; a- D5 Y" |6 N* H! y0 }6 O
: C R/ a, K3 U8 [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对于需长期吃的降压药,没症状就不想服用,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可行的。
3 q! T/ q+ H/ Z# C3 T4 U' _- G " ~9 f) h- `* ~7 V8 O5 t
高血压是否有症状和血压的高低是不对等的,没症状时身体还有能力进行调节。若等出现不适症状再吃药的话,心、肾、脑、血管等可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据统计,血压每上升10mmHg,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上升49%。
9 W; N/ U" f; t& x- g& t% Y
0 |' x( L5 r6 ^ N* l3 ` G3 r
因此,当确诊为高血压病时,需遵医嘱用药。
0 q2 k, E! y+ f) f
: ^) ?9 J( C% J$ u4 B' L( T 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往往比较复杂,大部分患者需服用多种药物,难免会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混吃易影响降压药效果。
7 j7 I3 m" t% p- a8 j0 j' i/ O3 }
: R( z. `0 K9 B( V 如西咪替丁对脂溶性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和部分ARB的血药浓度影响大,联合服用的话可能会出现中毒等不良反应。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要随意混吃药物,若需联合服用的药物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 b& r6 c) d- f" t' W& R; Y
! o' A, w2 J( P' L( v
不少高血压患者急于求成,总想通过加大药量将血压一次性降下来。但这可能适得其反,忽高忽低的血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轻则出现头晕、乏力,重则因供血不足导致中风、心肌埂死等疾病。
# Y( l' u+ n$ U6 U. K9 O. y4 u $ L5 l4 C" r3 p) j7 @; G) B
一般来说,降压药至少需要遵医嘱服用4周以上,才能保持血压平稳。
7 |9 f P$ d$ ?5 s7 ?
$ k+ X7 z" a& N: z$ @6 ]4 c: _ 大多数人认为降压药越贵效果越好,实际上,每个人病情轻重、年龄和症状不同,服用的类别和剂量也不同,降压效果也不一样,跟药物价格关系不大。
& c& R q# H a/ t: ?# J
2 E5 P {. q D/ r 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听信商家忽悠,认为一些保健品(卵磷脂、中草药等)和保健器具(降压枕)可达到降压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就不吃降压药。
% w$ s2 a1 R+ h4 T' c ) ^) P+ K9 o- x* B# N& z. L0 [
这种做法其实大错特错,大部分养生疗法和降压器具几乎没经过科学临床验证,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很轻微作用,也不可代替药物降压,随意停药容易耽误病情。
; F/ F, C- I0 ?; k- z s
, w2 L$ M0 ~9 h' b- D 降血压不能只依赖于药物,因为大部分血压升高是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如经常烟酒不离手,爱吃高盐食物或缺乏运动等。
( S! j5 l. U; b1 {8 m( ]1 n- R
1 ]3 Z& u# t# q6 G3 |( H 所以改善生活习惯和结合药物治疗,才更能让药物发挥最好的效果。
9 H/ d, V$ q% L7 ?$ B 4 X6 l6 H- O" H% R+ b& c' A$ P
预防高血压要严格控盐,因为食盐中的钠会引起血压升高。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5g 以下;其次清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避免引起血管动脉硬化。
4 S9 q+ G4 h! x4 J
: M. p4 _2 h. Q1 i8 B. Y, ?4 D+ d 适当摄入富含钾元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如新鲜水果和深色蔬菜等;含钙镁元素的食物可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可多吃,如:牛奶、鱼、豆制品等。
. D4 E+ O3 P+ b# }& E2 A8 S! x $ Q8 Q5 h$ r' c/ v4 D: e
PubMed医学数据库发表的文章表示,吸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戒烟可有效预防患心血管疾病。
7 r7 c0 r$ \, B. |1 u4 v6 G
* E! n2 C+ J8 Q: J) z 另据中美心血管病合作研究所,男性持续饮酒4年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0%,因此,戒酒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6 [/ g& l6 {- e. |9 U
7 y* }" X7 |6 X# T G: J- ` 体重降低可以使胰岛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进而血压降低。所以日常要少吃肥肉、高油脂食物,并结合运动来控制体重,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跑步、爬山、游泳等。
8 F) G7 F. k$ i$ G2 n ( j6 R; \; A& G
很多时候血压升高并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家里自备血压仪,定期检测血压,再根据血压水平进行随诊并遵医嘱用药调整。
& Q2 I3 w% z) l5 A$ L, B
4 S# T: w. g$ u, | PS:人体24小时血压波动具有“两峰一谷”的昼夜规律性:即早上6~10点;下午4~8点;晚上睡眠期间的血压最低,因此,高血压患者需根据血压波动情况确定服药时间,一般选择在高峰前1~2小时服用。
( e) I2 d- N. Y1 H; `3 e9 Q
8 D9 A: t) V#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