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双11是当之无愧的全民消费狂欢日,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创造了 13 年的销售“神话”,因为一般而言,双11的商品价格比平时更便宜,正是下手好时机。各大商家都会在这段时间给出优惠力度极大的活动,但难免有些商家搞出小动作,比如预售前先把价格提上去,之后再开启优惠活动,制造出降价的假象。1 @0 Y- j1 h5 r- R$ v, N
1 \+ b" O7 G. c
有媒体报道,手机自营成为“先涨后降”的重灾区。
1 V6 T& k" @4 }+ M
: \1 h$ i- D R. B" ?1 U# ?! {6 @2 |, I比如某品牌手机在10月16日的价格为2099元,10月18日价格变为2069元,降价了30元。但仅过了一天,10月19日时该手机价格竟涨到2469元,等到10月24日双十一预售开启这天,价格有所回降,用完优惠券后为2299元,虽然比此前的价格要便宜一点,但比10月18日的价格贵了230块钱。
" X4 \) |( i& \0 H3 d7 X6 L& k" O* _7 [
这并非个列,另一个品牌手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某款手机在10月18日的折后价为6999元,10月21日的价格为7099元,涨价100元。10月24日,价格则为7299元,再次涨价200元。对比之下,这款手机在一周之内涨价了300元。
% Q7 P7 ~! e9 G( g
; B# m; H3 [4 n n" }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的做法实在令人生厌。选择双11买手机就是为了享受优惠,否则还不如在新机上市时就下手,好歹“早买早享受”。
+ j2 P: m1 L* n, M |6 _$ H, J0 b! W& R* h
不仅是手机,其他品类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0 P! W# p: |, f" y0 u. _" Q
3 k2 f# ~& F1 Q% |
早在201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涉及16家网络购物平台的668款商品进行了价格跟踪调查,自10月21日到11月21日的一个月时间内,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1 F$ b0 v" s# [6 k1 d5 B- Z
4 K+ ^; _9 j1 X7 {! p最后发现,近8成参加了双11的非预售商品根本没有便宜。其中一些平台和商家借着“降价”之名暗行涨价之实,要么先涨价后降价要么价格不降反升。: X6 F1 n8 v7 r& K( l
0 v- v: l. w" C2 Q
专家指出,商家先涨价后降价,以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欺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 j% B' [' v! t. X( V, M
/ {' C( k. v- {+ [. ]8 L& V9 H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 n/ V. V& M5 q
. G; a n8 ?# m' G! I-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1 R: Y$ c$ }7 l3 }0 z
9 ^9 v/ i% F/ _; m% ^5 }( [9 L
《价格法》规定:
+ \% T8 u/ _6 n+ B% m. e: i
& b8 a9 w$ A x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经营者有此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x" B, O4 ~+ C V4 O2 f6 Q" U
6 T6 Z! z: j& F2 y) K! z+ Y! G S除此之外,去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以下简称《提示》)。' I5 O5 ~$ I9 r
: ?" q& M& I3 G; E2 u" q
《提示》中明确指出:
8 n, C- T- n0 W4 P2 v
. G" [8 B; |* o% G) N' l7 y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 B) g- J1 G" b% K5 y$ [. @
4 }. e0 a, @% x7 |: e5 _) o) N今年已是双11的第14个年头,即便是在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以及有关部门多次约谈警告、年年提醒,双11的促销套路却每年都在上演。
2 r2 S" j6 t4 t; _& h2 O' t9 ], q; J! i: l3 ~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相关法律法规对价格欺诈的处罚也不轻,但经营者确实有自主定价权,可能提前调价,以规避法律;另外,即使商家在价格上先涨后降,消费者也很难去举证维权;从监管层面来说,监管部门也不太好判定,双11有大量的线上商家参与,并且均是跨区域经营,监管上也有难度。因此这让一些商家抱有侥幸心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侵犯消费者权益。; |3 _* G# Y+ p) z
7 Z% y/ U. D% N2 w4 X7 G x* ?& M5 S实际上,商家每年使用相同的手段,就是欺负那些对产品价格不明确的用户。这就要求我们购物前最好能货比三家,同时了解商品的历史价格,做到心中有数、理性消费,就不会被商家忽悠了。
4 O- L% x( Q# \ D( U& w
! _- Y- F/ r! `* v经常使用淘宝购物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淘宝的【比价查价】功能。2 t# p' u V4 [
( m0 O- [: K# _ w淘宝在此前的10.12.0版本更新中,新增了用户期待已久的官方“比价”功能。提醒用户在购物前先查看历史价。# Z8 w0 C0 ^" C2 f( ]3 r' \) G
8 N7 | [$ |" {8 _+ R
用户只要在淘宝App内搜索“有好价”,就能够进入比价查价界面。6 j: V8 `: ~+ o3 ~
. ?1 `6 M; d2 ^4 z, R) p/ z" e% E在该界面,包含了食品、美妆、家电、数码等不同种类商品,选中即可查看该产品在淘宝中所有同款的最低价,并会生成一条价格曲线,供用户参考产品目前的价格走势。同时也能进行购物车比价。
X# x% z# b C/ G$ T2 ^
: _1 I: l+ e( {- W3 B9 T不过这并非是全网比价,主要还是淘宝和天猫上同商品不同店铺之间的价格比对。# @ o% `# F7 ~( p) ^
2 {4 }% |) x: w8 z可以说,双十一其实并非是全年“最低价”,一些低价折扣只是相对专柜价而言,而不是平时的实际售价,因此大家不要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对于有需求的商品,建议提早放入购物车,平时多注意商品的价格走势,最好通过全平台多渠道比价。同时在网购时要注意留存好购物凭证,如聊天记录、商品详情页面截图、订单信息、促销活动宣传页面等,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作为维权依据。
& k' z) a& ^" u. o4 g# C: @5 ^1 u q, N+ v) D
今年双11有你想购买的商品吗?0 k B6 o" C: D# [4 \+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