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实践中,大量存在着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多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更容易完成犯罪,对法益的侵犯程度更高。这就涉及共同犯罪理论,共同犯罪是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犯罪,准确认定共同犯罪,才能完成结果归属,做到不遗漏犯罪嫌人和犯罪实事,准确定罪量刑。以下结合一则案件,谈谈看法。
3 W- H. m0 c. C, B% J8 c `, \0 `0 F3 O9 b9 t
【简要案情】郑某、宋某伙同王某使用假证件租赁了一辆轿车,携带电棍等作案工具欲实施抢劫。23时许,宋某驾车载着郑某及王某窜至某会所门口伺机作案。, N( i' G$ J- N- r# f
9 r3 v8 e) L! d3 B
发现目标后,郑某与王某采用电棍电击等手段将女子孙某强行拖入轿车,并用胶带纸封嘴、用绳索绑手使孙某不能反抗和叫喊。宋某驾车逃离至一偏僻的石场后,郑某在车上欲强奸孙某,孙某自称有性病,郑某遂对孙某采用摸胸等方式进行强制猥亵。事后三人又当场劫取孙某皮包一只、价值人民币3485元的苹果牌手机一只、人民币2800元及银行卡一张。
6 S2 |% ]1 U8 Q! F) ^; X
) F5 t( R& U/ n' U: E2 R( {; F- [+ ]( H; K5 X
在三人的逼迫下,孙某说出了银行卡密码。宋某和王某则驾车至一农村信用联社ATM机取出人民币1.15万元,郑某则在石场内再次强行猥亵孙某(案例源自裁判文书网)。1 B8 _/ {7 @- V* K# v
; H7 g: V* ~) J2 F. `
以下结合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敬请阅读和指导。
5 W$ }+ a o1 @) K. H3 D0 W
) d$ R" r4 L& {6 J本案可能涉及的共同犯罪相关知识
% i, a! e1 X! P5 I( k关于共同犯罪,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及实务中和,尚存在主客观相统一的共同犯罪理论和违法层面的共同犯罪理论。本文对案件的讨论基于违法层面的共同犯罪理论。
0 J/ N6 A0 {" \
" U% w6 y$ L6 Z4 G0 D# G. U- S4 m9 `7 h3 f. {) G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的共同实施法益侵犯的行为。共同犯罪各参与人之间实施犯罪时只要知道彼此之间在一起“战斗”即可,不要求参与人有共同犯某罪的故意,因此,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罪名可能不同。因为共同犯罪理论只解决(客观)违法结果的归属问题,将违法结果归属于共同犯罪各参与人后,共同犯罪理论就完成其使命,剩下的就和单个人犯罪一样,根据各自的责任形式(主观内容),分别定罪即可。
3 y$ y( Z0 o( @- v# D
! F5 \& h6 t' }/ Z* A如:王某与刘某两人商量一起教训一下于某,其实王某是基于杀死于某的故意去教训于某,而且刘某只是基于伤害的故意,两人见到于某后一起对其拳打脚踢,致于某当场死亡。本案中,应将于某死亡的结果归属于王某和刘某,两人为共同犯罪,王某涉嫌故意杀人罪,刘某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b- O( G" [" T5 _. D
* e; @# M) t5 k( F
* z' l+ w5 v3 v# U1 D
根据共同犯罪各参与人的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特征(或理论上)来说,将其分为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正犯是直接实施法益侵犯行为的人,最具有可罚性,直接实行犯和间接实行犯均是正犯,正犯可能为多人并形成共同正犯关系,实行“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的结果归属原则;教唆犯是引起或强化他人犯罪意图的人;帮助犯是在物理上或心理上对正犯起到帮助作用的人。教唆犯和帮助犯是通过正犯的行为间接侵犯法益,也称为狭义的共犯,对共犯的认定和处罚采“限制从属性说”。从作用(或处罚上)来说,正犯是主犯,教唆犯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能为主犯也可能为从犯,而帮助犯一定是从犯。
0 E$ c- Z" E0 {, b! K9 F6 f- a& Q7 D& s" |, ?
本案情节中涉及的共同犯罪
; s& F/ P8 l9 q0 h: J三人涉嫌抢劫罪,为共同犯罪
1 u, a/ h% e# m) q5 {& X Q
9 B, _ n0 C6 E* H- s郑某、宋某与王某,三人共谋抢劫,并采取暴力抢走女子孙某皮包一只、价值人民币3485元的苹果牌手机一部、人民币2800元及银行卡内人民币1.15万元的行为,涉嫌抢劫罪,三人系共同犯罪,从三人在对孙某实施抢劫的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来看,三人均系正犯,为共同正犯,应将抢劫结果归属于三人,均应按抢劫罪主犯的法定刑量刑。
* G$ B r8 q& u4 s3 H
. {: C |. y7 X" _1 _. q" v: A: S3 @4 W$ d8 m. T, N. m- Y, w( d
三人涉嫌强奸罪中止与强制猥亵、侮辱罪,为共同犯罪. Z: i x3 i& h$ B* V
! O; N+ z; ? [& l4 _
情节一:郑某、宋某与王某发现目标后,郑某与王某采用电棍电击等手段将女子孙某强行拖入轿车,并用胶带纸封嘴、用绳索绑手使孙某不能反抗和叫喊。宋某驾车逃离至一偏僻的石场后,郑某在车上欲强奸孙某,孙某自称有性病,郑某遂对孙某采用摸胸等方式进行强制猥亵。
. {5 E( V; l: M/ P. {8 _: ]/ P2 T; J8 q# ^, t2 A
从这一情节来看,宋某与王某虽然没有直接实施侵犯孙某的行为,可是,两人对郑某的强奸行为至少起到了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帮助作用,因此,两人与郑某均涉嫌强奸罪,其中郑某为正犯,系主犯;宋某与王某为帮助犯,系从犯。本案中,郑某的行为系强奸罪的中止还是未遂呢?本文认为,妇女即使有性病也不足以阻止强奸者的强奸行为,在此,本案中,郑某应为强奸中止,相应,三人均涉嫌强奸罪中止,本案中,并没有发生共犯的脱离的情形。郑某中止强奸行为后,对孙某实施了强制猥亵,三人均涉嫌强制猥亵、侮辱罪,为共同犯罪,其中郑某为正犯,系主犯;宋某与王某为帮助犯,系从犯。
; t% o0 O; u, c8 U# b! q* b
4 ~4 x% u3 a/ ^. J9 u
; `8 w) z( k! w( `5 |- M4 G5 B2 z情节二:宋某和王某则驾车至一农村信用联社ATM机取出人民币1.15万元,郑某则在石场内再次强行猥亵孙某。% @9 P2 G4 R0 W i
7 V% }- |& ?5 L, ~" [! S
从这一情节来看,郑某再次对孙某实施了强制猥亵,虽然宋某与王某当时不在现场,但并没有消除孙某的危险,即宋某与王某没有脱离共犯关系,仍应将孙某再次被强制猥亵的结果归属于两人,三人涉嫌强制猥亵、侮辱罪。
X S+ q' o3 E! W" }( V% J! {) z
( @; M8 M* u4 [/ m* O
通过以上两个情节来看,郑某在对孙某实施性侵的过程中,与宋某、王某三人形成共犯关系,从对孙某实施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涉嫌强奸罪中止和两个强制猥亵、侮辱罪,应如何确定三人涉嫌的罪名呢?
* _7 z. g3 k6 |- I! H8 m
/ P' Y6 G; ?- I本案中,郑某等三人针对孙某实施的三个行为中,虽然触犯了不同罪名,但是,多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且仅侵犯了一个法益,即孙某的性自主权,因此,三人实施的多个犯罪为包括的一罪,从一重罪处罚。由于强奸中止且没有对孙某造成损害结果,因此,本案中,应对郑某按强制猥亵、侮辱罪处罚。 N: H4 ]" R+ q/ z+ j( s, q
6 J/ | }8 W" b# _, J
- p a, f% a% H: g! i0 Y* K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本案中,郑某、宋某与王某涉嫌抢劫罪,为共同犯罪;涉嫌强制猥亵、侮辱罪,为共同犯罪。对三人应按抢劫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两罪并罚。其中,对于抢劫罪,三人均为主犯,对于强制猥亵、侮辱罪,郑某为主犯,宋某与王某些从犯。您对本案及本文观点有什么看法呢?不妨留言讨论。, I, T4 q) {1 A1 A. Q6 R# B-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