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9大副肿瘤性皮肤病,值得了解~
; O- V& C8 {4 ^; M% G- U
# ~2 v8 _4 e+ f2 o- U+ R6 t皮肤病有时并非仅是“皮毛之疾”,由于皮肤与内脏器官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皮损有时可提示全身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内脏的恶性肿瘤(包含血液系统肿瘤)可能与一些独特的皮肤病相关。
* I/ n% ~1 `3 o7 y' I& t9 _
5 Y* N; @8 N5 S5 C6 {2 h
什么是副肿瘤性皮肤病?
, P4 l n, O! w; G8 l b: d
" A4 {: \' U# g" x4 {: ]% K* D& v9 f
恶性肿瘤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皮肤。前者较容易理解,即内脏肿瘤细胞转移至皮肤中,引起皮肤转移癌;而间接关联则指与肿瘤有关的各种因素(炎症性、增殖性或代谢性因素)引起皮损。
0 J. c3 [& _2 C" J
9 p/ {* G) H4 g$ g* l副肿瘤性皮肤病是指与潜在恶性肿瘤相关,并与之平行发展皮肤损害。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肿瘤带来的内分泌改变、细胞因子产生紊乱或肿瘤诱发的宿主免疫反应有关。
2 G* X, r% \6 o( x, y, v2 @* {
: k: C* }6 N: D) |: E! p9 i5 o$ kCurth曾提出,副肿瘤性皮肤病应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2 ~! H7 y9 k9 O3 @' X皮损与肿瘤在同一时期发生;
. j. n* e6 O) {& q8 u* f7 A& _. v发展的过程是平行;
|/ h/ y( C4 _. K1 A" a
与遗传性综合征无关;
3 i5 l) e$ B8 p$ p; O8 V. Y
皮损与特定类型的肿瘤相关;
* l2 |6 N9 f; T0 C' f, W
在人群中罕见;
" S7 A/ e+ G8 B2 [! c. O
两者之间关联频率高。
, o9 `6 h$ g& b5 D0 Y0 Z
7 ] a) j& a# s5 x副肿瘤性皮肤病可发生在肿瘤出现前、同时发生或在肿瘤诊断之后,部分皮损也可随着肿瘤得到治疗后缓解。临床上,皮损的出现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识别,故具有重要价值。
: _4 F% J' F4 P/ Z/ N$ C* [# K
8 d" q( l* z% f* y% s* ]9 H下文将探讨一些较为典型的副肿瘤性皮肤病,并回顾其临床表现及与之相关的肿瘤类型。
$ z1 z+ N/ N, T* z( o9 P- Q( A
! ~$ ?# x# U& H' W/ Q1 B0 h/ M
这些副肿瘤性皮肤病,值得重视!
( }+ A+ U1 d+ M3 d) n9 V" \" k
1.恶性黑棘皮病(ANM)
* `; q% e# t P7 v" o* E! H6 S
' g2 ~( G* r9 T# [* T5 N8 o! U临床特点:黑棘皮病临床常见,主要表现为褶皱部位色素沉着与天鹅绒样增厚,可分为良性黑棘皮病与恶性黑棘皮病。良性的黑棘皮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主要与肥胖、糖尿病等相关,进展缓慢;而ANM主要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皮损突然出现,变化迅速。
2 s! ?& |* f# B/ _ r+ k
# Q* U; Y* ^6 `* u; k6 G$ s. W相关肿瘤:ANM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断之前、同时发生或之后发生。与之相关的肿瘤主要是腹部肿瘤(90%),以胃癌最为多见(55-61%),且大部分病例为腺癌。
/ w2 V& L! F4 |! U
: g' F7 |6 j- Q- p$ x: { Z
2. Leser-Trélat征
2 v. f1 L% D% Z* k- {* u
k" x4 I; C+ U5 `' D% `9 x
临床特点:Leser-Trélat征即与内脏肿瘤相关的多发脂溢性角化症。中老年人群出现多发的脂溢性角化常见。
0 X$ h3 u1 A5 H6 e) H
. E' v2 P! w4 j0 b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一种经典的良性表皮增生性疾病。然而当损害数目多、进展迅速、受累广泛,且伴有明显瘙痒时,应警惕Leser-Trélat征,并及时排查潜在肿瘤。
4 E8 t% P$ N5 o9 W7 p( G
& J0 V+ P$ l8 ~) P) Y+ b' m相关肿瘤:有研究发现,Leser-Trélat征可与恶性肿瘤同时发生(61.3%)、先于恶性肿瘤(17.6%)或在肿瘤后发现(21.1%)。在治疗恶性肿瘤后,Leser-Trélat征可得到改善。
; ]2 h; W& C3 |. a4 Q, V0 O2 l
% X/ h9 C, R5 L所并发的恶性肿瘤多为腺癌,胃癌、结肠癌及直肠癌常见,其次为乳腺癌、淋巴瘤及肺癌等。约1/3患者还同时存在恶性黑棘皮病。
, o0 C( K% t! G9 f5 u! G! ~) U
( {0 h h/ L0 p! w, F3.牛肚掌
8 M# X4 p) L1 c5 u. [* x4 P6 z# K
临床特征:牛肚掌表现为淡黄色、弥漫性的手掌角化过度,皮纹突出,呈天鹅绒状,类似于小肠绒毛。部分牛肚掌患者并发ANM及Leser-Trélat征。
( e: @7 o) \ ]. u% y( o+ e' H) ^. i8 B
相关肿瘤:90%的牛肚掌病例与恶性肿瘤相关,以胃癌和肺癌等较为多见(50%)。
/ d$ s* x4 N: k
/ D, Q* P4 w0 v
4.匍形性回状红斑(EGR)
S5 @1 L$ K: E) V% M5 w/ z2 H! y s! Z; H- z' q
临床特征:匍形性回状红斑最早于1952年由Gammel首次描述。此病外观颇有特点,呈现同心圆、脑回状、木纹状或旋涡状分布的红斑,可有领圈样脱屑,生长迅速,分布广泛。
5 }6 S' ^' J/ N, F/ B; k( y
0 u$ C7 h2 _7 x! ~! v# K' o- {相关肿瘤:目前认为,EGR是典型的副肿瘤性皮肤病,约82%的EGR患者可发现有恶性肿瘤。肺癌最常见(32%),其次是食道癌(8%)和乳腺癌(6%)。
4 X% L0 W! P2 ?' ]3 Q
2 T- G/ x( M* n& n& Z3 ?0 z6 t5.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Bazex综合征)
9 O [$ U$ j3 ?4 n
# ~. z4 |7 K. j- J5 o$ I2 p, R临床特征:1965年,Bazex描述了第一个患有这种综合征的患者。这种副肿瘤损害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鼻部、耳部和四肢远端的对称性红斑鳞屑,后期可累及面颈、肘膝甚至躯干。甲损害常见,如甲下角化过度、甲沟炎和萎缩。
[7 |) ]( z6 p+ m$ i0 N
9 R( Q1 G/ ?* S' _
相关肿瘤:65-70%的患者的皮肤表现常常在癌症诊断之前约2-6个月出现;也可同时出现(10-15%)或在肿瘤诊断之后发现(15-25%)。大约80%的病例与上呼吸道(口腔、喉、咽、气管、食道和肺)肿瘤有关,常见为鳞癌。
! r4 j3 V' c5 P& Q; _
# h8 n! d! [# @7 ]
6.获得性毳毛增多症(AHL)
) g# j: w3 Y6 r `
' z$ t, B- S, [- [) r临床特征:这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性皮肤病,于1865年由Turner在一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身上首次描述。它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的长而稀疏、柔软、无色素的毛发,多累及面部和耳部。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三倍,平均年龄为40-70岁。
4 m9 N7 A7 P5 q* b
s$ _, ?) Y2 {5 p& h( M+ T
相关肿瘤:在女性中,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关联肿瘤,其次是肺癌和乳腺癌。男性与肺癌的关联更大,其次是结直肠癌。AHL常常在肿瘤诊断之前出现或同时存在。
& W% N4 x% c8 o. z1 ]
, L! K2 s4 |! o( C8 I% E2 R% l5 Y
7.副肿瘤性天疱疮(PNP)
0 i; W. u; }, U+ ~2 d
) v5 N- \6 ]2 E% T临床特征:副肿瘤性天疱疮(PNP)主要表现为疼痛性黏膜糜烂、溃疡以及多形性皮损,皮损可累及躯干和四肢的形成水疱、糜烂。
; b4 t8 B* N. t3 p$ s% f4 ?$ ^& Q
/ i" o( B9 d( n$ R5 `) Z相关肿瘤:PNP关联密切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血液系统肿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aldenström's巨球蛋白血症、T细胞淋巴瘤、胸腺瘤等。
' G+ a3 Y3 @5 A+ t7 W; @# ~" x% ^9 z. G' u9 \$ ?7 v" W
8.坏死性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ME)
+ m( R) L, z# G4 e3 k8 m. i- H8 w( R$ X
/ {) E$ V. [4 G2 I; w; n临床特征:初期为不规则粉红色的斑丘疹,边缘不规则,其上可有水疱、脓疱,可破溃、糜烂及结痂,不断扩展,此起彼伏,好发于臀部、会阴及下肢。皮损可伴瘙痒和疼痛,还常并发舌炎、体重减轻、贫血、糖尿病等。
3 O! r2 U6 w4 Q# L7 C; E5 {& O5 y/ Y' r" P/ f3 d P5 i: b
相关肿瘤:主要由胰高血糖素瘤引起。
( e. h# r1 c' W$ C Z6 u# i; ^
* D( f, o8 Q& @% p( t+ G
9.其他副肿瘤性皮肤病
! J1 E2 _8 i6 {% G8 b2 m' Z. |% A7 n0 b6 U! l. }' k
此外,还有一些皮肤病也可能与部分特定的恶性肿瘤相关
6 t: Y* V6 j( G0 k' |" U# }3 V* z' t9 Y' R& @' ]- U
小结
) \: A2 l) _' o* Z
( Y/ Y0 `# J% Z; d, ?$ Q# D$ {+ t副肿瘤性皮肤病是重要的临床征象,可发生在肿瘤出现前、同时发生或在肿瘤诊断之后。
5 d- Q6 K2 Y6 j/ k- G, c4 H6 @9 h
部分副肿瘤皮肤病可与特定类型的恶性肿瘤相关。
! L! y6 R5 d" o0 f) n5 B) S8 d- _
对副肿瘤性皮肤病的及时识别,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使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 @) s0 K' @$ v0 K2 w' Q. y& O" ?/ V; ~; W$ ~" r! ^ J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