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监管新规出手后,谁还在打产品诱导性宣传、贴牌生产的“擦边球”? ) x" Y' _5 p& ?. k% k$ W, [2 G D- e
2023年12月12日,一名男主播在直播间手举一张包含了牙黄、牙黑、龋齿、烂牙、虫牙等常见儿童牙齿问题的照片,向屏幕前的父母发出“灵魂拷问”——“你的宝宝口腔是这样吗?”6 j# k! D: L x; H: s# N! P: R
- z% D. o9 a3 ?' Z: R r! `# R5 T1 U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直播间展示的产品分别标注着“防蛀膏”“护理膏”等字眼,属于械字号的口腔产品。不仅如此,在网购平台上,还有一些标注着“抑菌膏”等字眼的消字号口腔产品也在被商家当作牙膏进行推广和宣传。 Z, s+ |. f8 v/ z6 ~- t) {, w7 U' |5 k! }: p$ y
而消字号、械字号口腔产品被当牙膏卖只是牙膏市场的乱象之一。记者调查发现,多个顶着知名老品牌标识的牙膏实际上出自代工厂,一些甚至可能来源于一条生产线。有代工厂人士称,有些知名老品牌交钱就能用,其他不用管,生产资质和质量工厂来保证。而一些在批发网站上以三元到六元不等的单价售卖的牙膏,“贴牌”之后可能动辄售价达几十元一支。 # O9 N8 z# q2 I0 B- b( q& p4 v0 g; X; f" O
牙膏新规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满月,牙膏直播间的宣传话术“清净”了不少,有牙膏代工厂更是直言“现在不建议做牙膏”。 0 B! w9 s/ Y/ n/ H- v 5 L* Q8 x o p8 n2 u, U0 b4 r那些披着华丽“外衣”的“牙膏”,究竟还能走多远? 5 a3 ~# y. }' U2 @2 l5 H w / J& Q. i' M# `- u9 \消字号、械字号口腔产品被当牙膏卖 # Y7 k$ V2 I3 I% B' u# m, E9 y q6 ~2 W2 s5 l: `
律师:违反相关法规要求 ( v$ Y7 v8 b U9 w , q- x& D* c( R O9 c- P6 j2023年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实施,可谓是给牙膏宣传念起了“紧箍咒”。新规第十八条提到,牙膏产品名称一般由商标名、通用名和属性名三部分组成,非牙膏产品不得通过标注“牙膏”字样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 . ~% Y5 X; O7 Y2 L' d9 D " S6 Z+ J) f* n* o7 C如今,新规落地满月,电商平台上的牙膏售卖直播间已“清净”了不少,但记者注意到,在网购平台上,把口腔产品包装成牙膏进行销售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还有一些知名品牌的身影。2 W0 ]+ W9 b: ^& Q
; m$ @: \+ I" W2 V% B t3 ]比如在某电商平台上,有商家将国药集团幽门口腔抑菌膏的商品名写作“国药集团幽门螺旋杆菌牙膏”。4 x3 Z, e) W1 n" t+ u
/ G; x4 X; A4 V" u c6 q一款显示为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的幽门螺杆菌HP口腔抑菌膏,有商家在某平台的商城视频中将其称为“抑菌牙膏”。 8 }9 O8 P% G& h( C$ S & S( D D- H x* ]据了解,这类“抑菌”类的产品属于消字号口腔产品,消字号是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还有一类与牙膏“形似”的口腔产品为械字号产品。 4 w7 @' ?$ M! \ u9 ^0 E) u9 o# z- R1 A5 K5 c4 y+ o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到,截至2023年12月26日,共有9个口腔防蛀膏批号,25个口腔/牙齿脱敏膏批号,均为二类医疗器械产品。 & H, F. Z' s( J- c+ Z$ U: R( |2 ? : @3 f9 p# O i7 ^7 F9 j4 h, d前文提到的直播间内展示的口腔产品中,脱敏膏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材料,配合纯化水和氟化锶及辅料(卡波姆)制成膏体,获批适用于消除暴露的牙颈部的过敏症状,减轻和预防因牙本质敏感而引起的牙齿过敏症状。防蛀膏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材料,配合纯化水和氟化钠及辅料(卡波姆)制成膏体,用于预防龋齿及日常护理,或提高牙齿釉质的耐酸蚀性。但在商品展示页和直播间的具体内容里,该产品均被定义为牙膏产品。 8 C/ T7 ^- o8 g 7 M7 Y, E+ i" X4 \. @* {2023年12月28日,鼎威产品独家经销商惠乙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确表示,不能把鼎威的产品定位成牙膏,它是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上每个可以治疗、预防的功能都是做了两年临床试验以后才获批的。但大多数消费者不太懂护理脱敏膏、防蛀膏与牙膏的区别,从包装、使用方法来讲,它们之间没什么区别。“我们也怕消费者误以为是牙膏,也没有办法”。 " w2 l: V7 L2 i) a2 ~% H& z+ U2 i, i, `- v3 r6 {
尽管其表示相关产品不是牙膏,但记者注意到,该直播间写着“医用牙膏”的字样。在多个产品宣传页,也使用了“医用牙膏”进行宣传。/ h/ a2 l$ K& W8 u
5 \0 }) x. \; _& A& ]5 E N
惠乙贺还提到,2023年12月1日新规实行以后,网购平台、直播平台也跟他们品牌聊过宣传的事情,也是希望通过时间周期让用户能够有一个认知,什么是功效类的产品,类似于蓝帽子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有区别。“我们上面的每个字都不能随便写的,治疗就是治疗、缓解是缓解,而且里面的所有成分必须从高到低排名”。 : X* x u# P- _0 ~& \2 Y6 x% a9 Y* T! j$ j- [. ^5 \6 I4 T" G8 m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牙膏新规落地后对行业的变化及此前牙膏在宣传上存在的诸多乱象的整改情况采访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 i1 J. `: @: l& g7 n& ^2 p# J$ h, H' f$ h! U
牙膏与消字号、械字号的口腔产品有何区别? : a) [" P2 Z9 F# r' N0 q$ S( Q/ F( C- \- P2 o7 }+ S4 W, c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春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牙膏是指以摩擦的方式,施用于人体牙齿表面,以清洁为主要目的的膏状产品。且牙膏的主要作用是清洁,不能替代正规的口腔治疗。7 K% b& b' @9 `4 }, J' [8 B4 v8 `! R
3 y9 O, {* U& i0 m6 h" f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牙博士口腔护理研究院院长徐春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妆字号牙膏、消字号牙膏、械字号牙膏的说法都不正确,牙膏没有这样的分类。+ b1 t4 O% _* C' o( H7 s( u# {$ @
6 P. P& Y: U, A9 U" V; `5 e徐春生解释称,消字号的口腔产品只能叫口腔抑菌膏或者口腔抗菌膏。械字号的口腔产品,按照目前的医疗器械法规,具体分为口腔防龋膏、口腔脱敏膏、牙齿美白凝胶等。值得注意的是,消字号和械字号的口腔产品,功能作用相对单一,功效成分相对固定,产品上市之前需要注册批准,使用方面也是限制在有口腔问题的时候使用,不能日常使用。' i+ }( E2 n% M/ Z1 @& t0 Q/ @' O
, J+ k' P; q9 f1 e8 _" B2 d3 Y1 R
把口腔产品当成牙膏销售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2 |) K0 J8 p: ]' U
+ Q( t% [; y5 s+ [4 m郭春涛表示,《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牙膏参照本条例有关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这意味着牙膏的产品标准、生产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应按照化妆品的相关法规进行。此外,新规也对牙膏的生产经营活动、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具体到防蛀膏的问题,由于其主要成分和用途与牙膏不同,因此不能以牙膏的形式进行销售。如果防蛀膏以牙膏的名义进行销售,则违反了相关法规要求。: h$ y6 s( T3 Q+ e
% T$ m; L7 U: F; s( x: a7 J0 T
而在惠乙贺看来,鼎威直播间的宣传谈不上“误导”消费者,因为产品包装说明书上的功能都写得比较清楚。而且他们会有客户跟踪用户售后服务,强调口腔产品的用量和使用方式。如果没有去关注新规的话,99%的用户不知道什么是一类医疗器械,什么是二类医疗器械,也不知道妆字号。现在新规落地不久,大家还在摸索,可能会存在一些乱象,这放在以前都没有明确定义。; i. {3 R. t* u; C) P. V! B9 h: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