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你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对方一上来就报出你的姓名、工作地址、住址……明明是初次通话,可对方已经对你的个人信息“如数家珍”。
: H4 ?! k5 F4 c9 M8 g2 K: F& R' N: m$ Y7 l+ b: P' p
如果你频繁接到这种电话,那么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遭受了严重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样在不经意间泄露的?怎么样有效保护个人的信息数据安全呢?+ ~) K/ v( ]. h) j
$ L4 L7 G0 |6 m+ D1 ~01- `& w$ T1 ?3 o
8 P8 ~* l3 J2 d' e$ b0 }+ ~个人信息数据有哪些?
/ F4 g% m0 v; D- |- `; V
8 q0 Q9 W; l$ V7 N0 u: n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其价值与资本、技术、生产力等同,但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低估了数据的价值,忽视了对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在人民网开展的 2023 年两会调查中,68.7% 的网民投票给“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个人名誉和身心健康。
, n& J* A; p9 `6 o8 A3 o/ H* S3 J O& E) n% n5 b5 T0 q7 K8 p1 h
从 2020 年 3 月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能看出,个人信息分为 13 个类别,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网络身份识别信息、个人健康生理信息、个人教育工作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通信信息、联系人信息、个人网上记录、个人常用设备信息、个人位置信息和其他信息。
3 r V0 Q% J1 Z3 m9 _8 B2 {2 R" E4 E, w/ l0 y5 n, M3 C
从分类中不难看出个人信息不仅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财产信息、身份证号、住址、人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行动轨迹、账号密码、网页浏览记录、交易信息等设备信息,几乎涵盖了个人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z, m8 V) H9 R
" Z4 Z) v/ m c7 l& h9 ]这些个人信息,是我们隐私的很大一部分,然而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暴露这些数据,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1 ], _6 ^/ o" }2 P) e1 f% Y
* O6 G; B/ b: O) j2 K* E02
$ g% k) B5 ~2 h6 J* x% X7 Q5 O7 W0 M, c6 D8 a
这些情况# o- L! C" e6 p U1 ]
& m9 ~& T8 U# [+ ^5 Q
也会泄露个人数据!
4 x8 J, P. E. t, k$ R: e4 |
0 g9 o$ a& c) w, Y: N6 y个人信息的泄露一般分为被动泄露和主动泄露两种。5 k3 |5 [0 X& k9 D# f+ H
6 W7 U( Y9 I+ l" `" ?: y其中被动泄露可能是个人被黑客攻击造成存储信息发生泄露,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少见。
" A3 ~+ w* X, c% Z# P% o3 m d) E q9 y5 ?
生活中更多遇到的,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把个人信息主动泄露出去。比如在互联网上分享出行的火车票、身份证照片;在没有辨别出来的钓鱼网站、恶意应用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甚至有些时候,在连接某些不安全的 WiFi 时,也会导致我们的个人信息被窃取。
* n: E5 B5 t2 Y3 D/ N, `0 {& Q/ U1 q( [, Q; ^ l: M) P+ @
案例一:在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 r* @* J; B* A/ g, \6 m
: d6 j9 q5 Z2 H$ w; ]* m支付平台因其金融属性更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在 2023 年 3·15 晚会上就曝光了不法分子通过“ETC 卡禁用”“快递丢失理赔”等骗局,诱导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实施诈骗。消费者在钓鱼网站上填写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信息,都被系统自动记录,为不法分子所用。
* W' \' a9 X* a6 M8 T8 o7 K/ c3 L& x: H, x) o8 K# |; n; e7 J- U: N
案例二:部分App暴露个人联系方式
3 n0 n8 b4 \1 F/ t0 Y" u3 ]+ e
" z" c C+ v$ L( E, Z2021 年 6 月,某出行 App 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通知下架相关 App,并处罚金 80.26 亿。出行、外卖类软件因为使用频次高,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此前部分出行、外卖类软件违规搜集个人信息,部分司机和外卖员会利用顾客在平台上预留的电话进行电话骚扰。
8 A0 i" n- I6 x% }7 V7 l- z7 C8 a* B0 U1 ^
不过,随着大部分平台实行虚拟号码代替真实号码,这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 S* K6 ]" |0 L6 ]
% n8 r" d+ Z, w! u然而,还是存在一些来源未知的 App,盗用个人联系方式的情况。所以在遇到来源未知的手机 App 时,请慎重选择是否填写个人信息。
- n8 R. k) A" k, I/ V5 e* H# O
( p& F4 G! |& F& R5 j4 j5 l$ h7 u案例三:晒网购包裹、网约车行程等个人信息* d9 M; g9 p: g; E( i
1 d; w& ?5 E `9 z网购因便利、实惠等原因正逐渐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但记载着消费者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包裹如果缺少注意,很容易成为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购物诈骗分子以快递退货退款、取消退还押金等名义,假冒客服致电或向用户发送虚假短信,诱导客户提供银行卡、手机号等重要个人信息,进而盗取卡内资金。
6 _) ?6 W0 p7 j1 ?; M/ b- |) l# |5 E B
案例四:购物、购房时候的面部识别认证) h$ W; m$ W" r) n) `
$ Z0 ^& F- s x b( P7 w' i
之前一则“戴头盔买房”的新闻引发热议,之所以戴着头盔的原因就是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因目前较多卖房销售部门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某楼盘项目更推出了首次到访购房可享受折扣优惠,故某些消费者为避免被人脸识别系统拍到而选择戴头盔看房。最近在很多超市里流行的刷脸支付,会让客户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人脸识别设备下,可能会侵害客户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 n3 ]& i0 @# s) Q: U0 x4 M; _
/ Q; _: {: i! J" R* f03) T8 ~4 ?5 U7 b' l' T2 N
0 q* X9 j; e7 J, J& J
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危害
6 v' L1 c7 z( U4 N8 h. F! E0 R6 D! r; _2 W/ D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可能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个人遭受侵害。" i3 Q9 J* R/ k
' O& g: |! i3 X& [9 h
1. 人格尊严受到侵害4 e' B! Y2 O, p, V) O/ w5 _. u
- V5 J' M' P* q4 V
比如泄露个人的种族、民族、政治观点、性取向、疾病等个人信息,或者非法使用这些个人信息,会使个人遭受歧视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 O: v, n+ E$ O1 Q+ M1 [0 L
7 m6 s% g9 d$ w% T* ]" ?8 q8 i/ U2. 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0 K4 S' v, ?. s% v& P h& G6 a0 E1 R! K: s/ c+ a @
泄露了个人的行踪轨迹,被不法分子知悉而导致受害人被杀害;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导致银行的资金被窃取等。
& b8 U' p( l% H- _
6 g& N) p& \! M) i: q+ W( T04
$ q6 \) A$ h% ?; ]" O+ L) N! b9 D; d, N' R2 l( ?- O' V, }. P, R
国家加大力度
1 S, M* a h; h& M a& X
6 l0 D% q9 N" c f" m$ u保护个人信息安全1 R" U6 w7 r$ D
( i m: ]; `* V2 ^% `" N5 _其实国家一直都致力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中央网信办在 2019 年要求 App 运营者在使用个人信息时,不得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自主选择同意;App 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被要求采用更新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并以推送消息、邮件、弹窗、红点提示等方式提醒用户阅读发生变化的条款,并需再次征得用户同意。; [6 R+ U( k) F/ F
& k2 N0 z$ C; u6 c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处理活动进行了全流程规范,对大型互联网平台设定了特别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和《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堤坝。0 B9 p5 e; F& U" j. s! k
7 B8 N) O- P0 e: @' `" w: [% B054 `7 h& Z- k: [) _( S0 ^% P" F
# H. M9 L- x$ L/ O" F5 @; f+ k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防范措施% a s) Q7 B' u" }. f8 d! [
/ y/ U8 `3 I. W+ }+ v
作为个人,我们是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信息安全“上把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保障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 Q. J0 t+ H" T( P; V/ U" U, T0 i3 L) X. ?4 V
1. 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个人信息,多知道、多了解一些防范知识。
/ }4 W t! H! Q4 ?0 ]2 O1 l8 _' E8 }! j" [8 D, Q- h. T! s
2. 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App 应选择官方渠道下载,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2 M+ a1 z o' }0 z
3 _ r2 B0 h- @1 l& g8 {" I/ b3. 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避免在网上或者街头参加一些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
, {% Q' ~; l- `% H2 Z# P8 Z8 W; p! r6 o
4. 应尽量设置高保密强度支付密码,进行网上支付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9 E, h4 Z) l6 r9 d, H
9 y4 j' }2 I* @! _4 |5. 注册时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写的太过详细,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如快递单、火车票、飞机票、保险单等。
% R. U; \0 C8 m
6 e% ] L% ~1 U) a, }2 j% |7 {1 u6. 尽量不要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不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 { d0 g+ f: R- _/ H$ q }* A- T
' M% c8 y, p- j& T0 U( i9 h7. 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无线网,关闭网络设置中 WiFi 自动连接功能,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网络安全。7 B6 l8 k" n2 Z8 }( p) a8 I" X9 K( F% R
' w! p9 w( Z4 K( g; X' s
8. 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更换手机号码之前应记得清除卡上的联系人信息,并对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解绑。! S4 {3 D- ]8 n. R& g: R6 } c
- t/ B8 u9 `+ n! R9. 如果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去公安机关报警。' }, e9 B/ ?5 U! |
2 f+ V/ G; C; c; d2 f1 |- D n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加强防范意识,才是对自己和家庭最负责的态度。( p( Z. \/ B9 }% H
, w0 Y' I2 b- [% R9 l: C) b4 b9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