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不是借钱,是借势』
; B) b8 B. v" e# Q1 I
4 w0 D' n/ g- w0 E# t( F: J : [5 _( b6 ~7 D
借钱只是借势的一种。
0 ]+ z! X" k) N5 u9 F
' s4 e2 O" M$ F7 A: J 有的人很痛恨借钱,于是将这种痛恨迁移到借任何事上。
4 n1 ?4 k8 r, b9 _* ]1 v 6 z5 _1 A( o. S; _6 a" x
他们往往不屑于借势。凡事愿意亲力亲为,比如分娩不久的主妇不相信婆婆喂养孩子,嫌弃老公给孩子讲绘本不够绘声绘色。
) G6 G7 m4 f' P6 n1 N
/ ~3 [& p( R A& u
一个人的失败,可能是因为他什么都不想干,而还有一种失败,根源在于他什么都想自己干。
/ P6 z+ H6 k/ [* C: E
5 }8 J7 D3 O7 X+ X- U 另一种人认定借不来势,干脆不借。中国人有一个本性和习惯,凡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安心放心,一套房子一定要买下所有权而不满足于仅有使用权,
) j) |8 `* P+ x3 @# t5 {
& t U, Z ^$ ?. N! \6 G- h
明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共享,却偏偏同样的东西我也买一套,与人共享、找人借用总觉得是受制于人,好不痛快。
- f& a0 ?7 i# k. ?. u s$ c" H
' x" }% @ A9 ~0 l: f- f) d 但有形的东西可以有所有权,而平台、风口、贵人、势头等这些,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或者说不是你能独有的。
% u3 ]" t' S' o* l
# |0 ~% q* v+ G$ C7 i {* G6 l9 d 其实有时候,占的好不如借的好。
4 O4 `" h' R, a+ q% g( p! X$ H
7 N) H* K( L- t* [ 既然不能拥有,拿来用用也是好的。就怕你根本用不来。
; l: L% X. v( ?& z4 g1 o 1 z6 U6 c! z) R- Z+ Y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局势不在力耕。
* T3 \& g' o+ y6 V+ }4 s9 M
- V& i$ y% s! F7 ^' m, G
凡事成为势的东西,比如资源、比如规律周期、比如贵人等等,切不可强求。往往都是暗中窥探才能找到抢夺机会。
/ q+ t* _3 C3 O! ]5 ]7 R7 i
! d4 S/ ^$ S+ n S# [# }& o& ^ 看清局势本就是需要能力和门槛的一件事。
A# H" Q O+ I) E+ r& A
) D# f2 ^6 J1 ?8 Q6 _" ` E. K
一个人的精力、资源占有量、格局、认知等都是有限的,借势就是借助外部力量和外部条件,将局势向自己有利的一方扭转。
d0 B2 n) X b; ^ 6 ~ b+ ^) j6 l9 L
只要发展、做事,都离不开借势。一旦某事对你来说已到达「非这样不可」的地步,那么说明事情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化率越来越大。
f, Q0 n' u$ g3 l/ q$ o1 W3 a - P' h$ F2 T- W( [
而只有高手才能牢牢把握住借势的精髓,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万物皆为我所用。
8 D# Z$ v5 v* N; c 2 V _5 ~; h4 Q2 S
高手都在借什么?
. _! _) p/ O( b, ^4 v
' L# u" S5 q+ t( G7 ]" f 【借趋势】
o- s8 w0 Z! I. O
- T6 z( O& D* B; a T3 { H9 ?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时代杠杆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成长。
9 {2 y& t9 g% D
" S9 T1 ]3 j* b0 h 正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4 _5 x, |$ G" N5 }4 X4 Q/ b : m+ q5 H+ x: c$ Z
有人说商业经济5.0时代,就是内容创作的风口。比如直播就是作为一个工具,撬动了传统电商跨越式发展的杠杆,实现了成交份额比成倍式迭代。
9 c2 E [) s# T! \1 M
- l! u0 L+ U* c, H& _( t 懂得借用趋势的人,能看懂趋势,研究周期和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命脉,先下手为强,成为在商业巨流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L, M3 v8 m$ G, _& \2 t $ Q( a! l+ L' H, A. a, ^
【借强势】
; v R9 ?" E/ E5 m ( m" E6 {9 p$ w& \" I$ ~% f, }: `
这个人人都懂,人都是天生慕强的。
( R5 j9 O% H2 ?2 Q- g% `) L/ a
8 k7 j- @ f) ]# @, c
一个经济实力强者自然掌握着家庭的话语权,一个单位的员工自然会被领导吸引追随。
% H9 Z, p1 ?7 ]' \+ K4 a/ V
7 Q7 v* b/ |' N4 o h* O4 a& | 人脉、圈子等一切与成功、强者、卓越及优秀挂钩的都是借强势思维。
) P& c8 O$ q. x0 M) _/ |: D
! x6 n+ O( W: `6 T 而人们常常容易忽视的强势,我认为是书籍。
. Q( e+ h N& U" m- S
( `, q1 W. R! i* g5 o. S 很多人宁愿绕道而行,费尽心机去找贵人,也不愿链接书中的伟人;
( F! D2 m! H( t2 g3 H4 {
% R# u8 S" ?, ?, k' z 宁愿花大价钱去买那些「买回家落灰」的课程,却看不上免费的、最低成本的书籍。
r: P% h8 k) S4 M# }' p1 k( K
) F8 c6 v4 Z V R: `
这个世界其实是反着的。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免费的反而是最贵的。
! r3 }1 Z* d) ^1 M/ e
# U8 {/ t" E, D" u$ i" | 【借弱势】
" _8 N) ~+ U- }; b 3 a& q) w' A% j8 g4 C) p
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开始做个人IP,企图通过提升个人影响力出圈,并实现成功的目标。
) q. t# O0 x$ G% U$ [# s$ I. M 3 [5 i) h' V/ e& J/ Y0 p% }4 z
这本质上就是借势,不光是借自媒体和内容传播的「趋势」,更是通过自媒体平台,借网络舆论传播获得成功。
" k2 Y. c( Y4 Q% b+ u3 ^. p3 @! K & f; ^- ?* A3 \
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知识付费,都是利用「弱传播原理」获得批量复制和迭代升级。
0 l+ D% G' s- u" V: F0 @
- }& i; _& a5 h$ t) L 用户和消费者在互联网舆论世界是被服务的对象,看似站在与创作者相对的低位,但却掌握着舆论世界的主导权。
, p% F9 I# l, |- x6 ^* ?. B- Z
$ V8 @# `* b4 Z- ~9 H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普罗大众,有着普适的价值观,他们是靠“量”来取胜的。
2 K4 t% `' O7 X b5 ]
8 U; ]0 L- h0 [: [ 简单点说,主播说再多产品行销话术,大家下单前还是会去看看“买家秀”才最终决定到底要不要买;
2 N- F+ p' |% Z! x$ l
) ^+ {+ [& M% ^) A6 B# P- E& J 同样时间起号的两个账号,一个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普及法律常识等系统理论,也许都抵不过一个婆媳大战的故事号。
0 z+ }- z. D5 {: P6 f% q
7 `; U5 T" ~8 |2 t! L, Z9 ]. }1 U 大众更愿意看到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常,喜闻乐见的娱乐八卦、生活短剧,代表大多数灰姑娘人设的爱上总裁实现逆袭的爽文故事。
; _" d5 U5 {3 }( Z5 e
3 S v9 ?1 |/ ~" E+ c
世界的金字塔,永远是下端多上端少,而顶端则凤毛麟角。
- Z" c7 R# u, O, f M! k' @: t
) ~, {* S. g: y( W' ^/ I6 l
换句话说,想要成功借势,就要懂得巧借普罗大众的舆论弱势群体。要与群众真正站在一起,而不是脱离群众曲高和寡。
' W( b( t+ o9 {' O
! o* O. e$ P( o' Z3 } 注意,是【非这样不可】
_' U+ ~! O2 j% Q* i4 b & h+ y, t/ O; i8 V! L
借势并非简单的借用或模仿,而是带有批判性继承和创新的态度。
2 ]2 l6 b; g2 c( U7 A9 B( M % h# C! m1 g2 I! [ w5 g1 D
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拿来",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吸取和融合。根本不叫借势,顶多算是照搬照抄。
7 d* Y6 [+ z) }2 i s* C : j- t2 |6 e- C7 m& p$ v5 C$ V
简单复制根本成不了大事。
7 n$ t' F& l. U8 u" \ , d; I. B: o6 a2 S
比如,同样是写公众号,很多人一入局就看清了局势,通过会写「10万+的技能」到会做课程、懂运营管理,到最后的大IP上线,一开始就有了大概规划。
6 I4 X4 c) \% e * Q4 s1 O: j/ S5 W
于是具体规划如何写出10万+文章,通过大量对标账号的批量研究、复制,最后产生出自己的风格调性,才能最终持久。
/ C( P& U% Z6 V- C, b4 q5 D
9 H' ?( y9 f3 r! d) x 而一旦获得了“会写”这个技能,你还不能只“会写”,否则就只是获得了单向技能,最终的变现能力天花板并不会太高。
1 m& K7 P; u2 b; | 2 j' p6 y \6 ` n' k' X% R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侥幸心理去借的。
( e; S4 k9 L+ q ' @; s, V8 b7 b6 q
换句话说,你的借势根本没到了【非这样不可】的地步。
0 y" n3 I# Y8 V' b6 x
% l8 l3 p, V: Q 这个世界竞争太激烈了。无论入局哪个行业、赛道,你会发现,最不缺的就是人。
~7 X4 X& p e/ m: K ]
9 p. Y% K' D1 C5 ~& d, c: i, g& d/ o 想要在乌泱乌泱一大片中脱颖而出,光靠“借”是远远不够的。
) Y: H6 x, w; f0 J# i
6 s2 v ]& }# q: D 甚至,大部分人太懂得借了,借趋势、借风口、借人脉资源,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巴不得立马认识行业大牛,急吼吼的追随,而忘记夯实拓展最基本的东西。
8 f! `$ B3 g3 Y
) h% P, M9 k7 T9 | 今天报个写作训练营,打卡没完成几次,转头进入读书社群,书没读几本,又去学短视频剪辑、AI作图…
+ A$ q( u* D7 y% `: F# M# a
1 H8 r. C7 D0 F3 c8 a1 f0 \' A 做自媒体,一上来就要写公众号、做短视频、开直播,在毫无专业知识、根基支撑的前提下,想全面开花。
8 J' f# ~+ w% J
! ]# O9 V% A* W% L5 S5 Q 不是这些东西不能学,作为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能力,这些反而都得学,只是你在从小白变为牛人的路上,只需要选择一样。
' t* n0 I8 @' _
x6 s9 I# l& s }9 S. ~# V
牛人都是从某一个小点上牛开始的。从单点突破到综合全胜,你需要的是开始时的极致思维。
& \) ^6 Y. J7 S& J: W6 g 8 y* ]# K7 c6 m6 r1 z$ h9 c
如果杠杆太多,反而抓不住杠杆。杠杆,只有用到极致才能称其为杠杆。
2 o3 r D4 Q B* A6 c& ^
, w" K% \: j: _# y0 ~9 W! T2 f/ I 杠杆是极其个性的一件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意味着没有完全相同的有效资源、人脉圈子、经验方法、实践进程,在你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驱使下,往往会忽略个人真正有用的东西。
: d, G; f/ P7 E- p' | w" L$ C! e
8 F4 F! B9 V6 Q5 w0 a) X! @, o 人性的弱点教会我们,如果一个事真的很赚钱,你旁边的牛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赚,反而转头告诉你呢?
, e4 {8 d4 Y" a! G. n5 Z P" L& N3 ` ~4 Z
你花大价钱购买学习课程,原因是大咖总结的经验能省去你很多时间。
* m, f' i7 p# }- z2 z
/ k, _& C b4 m! ]: I 但同时也省去的是你的成长经验。每个人成长的轨迹必须以及去走,成长经验必须自己总结出来才对自己真正有效。
$ o2 Y4 W" A/ v+ V+ G ' _1 q T+ r& G5 ]5 K. y6 d* { G6 N
再者,敢告诉你经验的牛人,自有其无法复制的牛经验,而你需要的是,亲自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突围秘籍。
7 K, G8 ] `9 t# Q/ q
N6 |) L5 d# r/ @% n6 S3 d; s, t 借势本质上借的是能量的流动
) M/ k# [8 D) _6 R
" [; N& E) S+ n0 r, d! s 但凡是借,必有还的问题。
' H1 n/ ~+ A3 |
9 b2 B5 a, r! b) R6 i) N! e& x( R 而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个问题。
9 N5 J! w8 P9 J5 V/ K3 J# C) _
/ q' x+ x( M% o& [' f6 ]1 Q0 T# z; U% l7 _
反正是公共的设备,不是我一个人破坏的;大家都在赶风口,凭什么我不能?
6 K2 q, w: g, D, l7 T
! m6 x3 X' s/ Z' y" d! T5 \5 e 借没有错,但要记得还。
& D. O2 D, ~8 p% R6 W [ $ r7 S7 R/ X% n- R- w
高手之所以最后成为高手,就是在于,他们始终懂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
: Z7 O4 E& |6 _: h9 g% V2 H9 Y
: Q* F+ ?0 k9 p3 ?- b9 e
于是他们边借边还。
7 R. x* G( W: v8 t3 _, u; ^; [( p# z4 B + d o8 i6 ?- S
企业家大多数也是慈善家。
4 g7 n1 N& L v1 J m% m
8 {2 F" `- \4 k. Q* i( u 政治上杰出的领导,是因为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杰出。
2 }5 C [) }. v
8 S8 r% [3 R; h1 q! b6 A5 Z" g7 \# ? 把自己学到的、得到的教给别人、还给社会才能最终产生价值。
( H6 H4 h1 ]( A; W# \" u
: v) C3 p. i. l- I: e0 R 只有心存利他之心,才能最终借的有效、有利、有底气。
" m$ R4 J/ q- O- |
; Y" k: V. ]% 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