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当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压力愈来愈大,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失眠可见于多种疾患,例如、、等精神疾病,也可与、、等躯体疾病共存。失眠不仅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疾病的预后。由此可见,睡眠问题是关系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 y, M9 j: _$ m
4 Y* Y7 G& J: d5 ?8 i" M5 a7 f( y T
: D# [+ M9 k* q9 R 当我们因失眠问题而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会给我们开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不少患者服用药物以后,夜眠都较前好转。但仍有担心:
! O& j6 U- `( X: @) O; Z' X, U; l% r
% b, ~/ N/ q" E6 Y/ W, D# b
“万一我停药以后复发怎么办?”
9 n. ^" }. z1 L* N( o
“这个药物会不会呢?”
8 ]+ S$ a5 O: D. h* a" a “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损害?”
# p- L u& \3 M
为了消除这些疑虑,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除服用药物之外,可以克服失眠的方法。
2 ?( V& a- x4 N# z0 ^
5 J$ e6 Q( k# m5 \( M+ [. R- R 01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
; \ ?; G, k0 [2 l8 F 规律的作息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钟时间。保持固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可以有效调整原本紊乱的作息规律。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疲劳程度如何,都需按时睡觉及起床。
) N f& A6 I6 r8 u6 A* E5 v. v2 T
& P* n8 O9 N$ y* R! M 02 改善睡眠环境
6 Y5 `' |- |$ M 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睡眠尤为重要,可以起到改善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维持时间的作用。对于舒适,每个人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睡眠环境。
7 J( @: L8 I- R+ q o# ^& O ( v% P! S% z8 |* o& A m
03 睡前的自我调整
9 x R/ ?1 F. v& [* }6 \' F
不少人在睡前都会,担心自己无法入睡,而这种焦虑却加重了失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睡前我们可以做一些冥想或是呼吸放松训练,保持内心的平静。或是给予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 r$ ?, s6 W! _/ G4 ~- s6 h
, Y6 _; q5 m2 M) b 04 管理自己的情感
% t9 W' B! E, E$ N: g
当我们无法入睡时,脑子里就像发动机一样,不停地在运转,反复思考一些问题,自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这时可以在上床前设置一个“担忧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你可以无条件释放你的情感,写出那些让你烦恼或是困惑的事情,记录当下的感受,体验自己的情感。给自己的不良情绪一个宣泄口,接纳那些情绪,然后放在一边。如若是被一些事件或计划所困扰,那么也可以记录下那些事件和计划,问问自己做些什么建设性的行动,同时也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告诉自己事情是做不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情完美解决。
- t' ~1 r9 k, v4 D# A5 Q
5 U( d! B5 Z0 ^* O6 M) C
05 睡前应该避免的事情
1 a2 e! \! T, E- ]0 w1 @% ~ ①避免打盹:许多人白日感到困倦时总爱打盹。打盹虽有利于精力的恢复,但不利于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9 o7 b5 g$ L* _0 Q: C u
+ B1 @( Q+ l" b5 ?1 U5 W ②避免睡前摄入大量的食物和饮料:大量的食物不利于肠胃的休息,增加罹患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特别饥饿,可以在睡前少量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含咖啡的饮料、浓茶等会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提神的作用,不利于夜眠,可以替换成牛奶来帮助睡眠。
. n1 Q) c; d( N. b; D6 X# O
- p: B+ W9 E3 d- d ③避免运动:运动可以缓解情绪也可以帮助夜眠。但需注意的是,运动应该在晨起或下午进行。睡前大量的运动不但不利于精力的恢复,同时会影响休息。
' A# X* N/ O/ [* W
: X8 D4 @' `; K- ^ 人的睡眠受情绪、生活事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并不可怕,我们应放平心态,顺其自然,早日战胜失眠。
. b. E5 {/ y0 B7 t4 H. i7 e5 H
3 y+ c) S9 V2 C. o( q" H& u&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