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概述与治疗方式5 Z3 x/ N; \+ b' z- J
, \+ B" r; B/ s* S, N
( Q% [* N) G; Q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住院患者中占比居首。泌尿系结石可发生于整个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肾盏(上/中/下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图一)。结石可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或无尿等。 6 \* \; }) |5 b; o7 L. t! A/ D/ l% @; o" r' ]9 @* Y. l
从治疗方面讲,针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观察、药物治疗(针对尿酸结石)以及手术取石治疗(图二)。针对体积小、非梗阻性的无症状结石或者碎石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无意义残余碎石(小于4mm),为促进结石的自发排出,除了饮水及药物排石疗法,体位引流排石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即通过处于某种体位运动促进结石从肾盏/肾盂排入输尿管、膀胱,最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根据结石在肾脏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所选择的体位引流的方式也不一样。4 m+ C, E) l9 \9 L5 b) V+ U
. P# w3 r- e; b. h' @7 I# {0 L+ k( k3 u( o' d) h
不同部位结石对应推荐排石体位- \1 T% Z1 H. u3 F. f3 g9 O
6 `( U r; J" L1 i# p! N5 a5 H. b一、 肾上盏结石 ; p9 z5 C X% Z4 s8 D( X A 5 Q% r5 U; W/ {由于肾上盏结石位于肾盂出口的上方,患者可处于直立状态,并通过运动将结石震出肾盏掉入输尿管促进排石(图三)。对于无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或年轻患者,可在轻微尿感时行双脚跳跃、跑步或跳绳等运动(注意:足跟接触地面);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心肺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采用散步或快走等方式。若不见结石排出,除结石细小或引流失败的原因,还有可能掉入肾中下盏或者肾盂,此时需及时复查并更改体位引流方式。. r$ h6 I8 @, s( ?$ X
+ ?& z7 g4 j# C/ r( }
二、 肾中盏结石0 F! `( ~ X r" ?" Q- k: A; T. w: C
/ s. k. K* W* g1 N G8 e. `
肾中盏结石由于和输尿管入口处位于同一水平面,直立状态并不能促进结石排入输尿管,甚至存在一定掉入肾下盏的几率。患者需提前30分钟饮水500-1000ml,取健侧卧位,患侧朝上,使结石位于盏颈的正上方,间断叩击患者肾区,借助自身重力顺利排出1 n' n8 u' z: F
) q/ d- ?2 }9 O三、 肾下盏结石/ [( z- a! K9 e
3 e& D! r7 ~$ U4 [6 e: h) x
在直立状态下,位于肾下盏的结石需要“爬上”肾盂,再进入输尿管。因此,相比较于肾上/中盏结石,肾下盏结石排出难度较大,采用体位引流的方式同样复杂。在排石前需要提前30分钟饮水500-1000ml,间断叩击患者肾区使结石松动。 ( q( f. O+ l" C Q8 Y# n* C* e1 x C: m* u, j
1. 肩颈倒立位:该体位适合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需要有人协助。该体位将肾下盏结石“变为”肾上盏结石,便于排出 - o8 L7 D1 h" V5 w& n2 Q; w# _% p# J& g. C
2. 膝胸卧位:即俯卧于床,臀部抬高,头及上半身趴在床上并保证低于臀部共15分钟,使下盏结石移动至肾上盏或肾盂,而后直立位促进结石排出,适合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 * A) y" I' v/ S' z2 J9 ^8 l4 s8 q0 P9 I+ p
3. 头低臀高侧卧位:床上平躺,用枕头或棉被将臀部垫高,保持15分钟,使结石离开下盏;后健侧卧位,结石侧朝上,保持15分钟,可间断叩击使结石掉入肾盂;后直立位站立或行走促进结石排出。适合老年人或者身体状态不佳的患者 " D- s4 z, U/ O% }8 ?0 _) W4 P' K( v% H' d6 D @- p4 f
四、输尿管结石 9 S$ }/ Y" s/ m& B4 g$ ^8 b! d1 d2 o! O- y) F. A" n
处理基本同肾上盏结石,以跳跃为主。注意及时复查,以防结石堵塞导致的肾积水。 6 X( V6 q& T( b {6 \$ ^9 J4 |% o/ U' v, t7 {0 }
总结 # ] e5 ~1 m- X4 p, U" r: d- Y- E/ a+ E! \& g* \
综上,患者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自身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体位排石方式。如果在体位引流过程或引流后出现腰腹部不适、肉眼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注意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 c4 Z! l"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