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古温梁黄,武侠万年长。/ V# j; e$ G9 }5 j- e- d
, L' I4 Z& P) R4 {0 `! F* K2 N
不可否认的是,武侠小说在上面五位宗师的大力推动之下,使得武侠小说足足风光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为止,武侠小说虽然不复当年势头,但从影视界和网络小说来看,武侠元素仍然持续活跃,始终成为最主要的担当。# \& g# K/ V' I6 v+ V$ b4 b
% |* u" m* s: Y7 ^可是当年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开创了新派武侠之后,直接也启发了金庸的武侠创作欲望。只不过梁羽生的武侠文气很重,人也是更有一种隐士的精神,所以他的作品虽然红极一时,却被后来居上的金庸无情的超越。3 T( y( E- J, _, G6 ?! Q3 a9 D
金庸为人虽口拙讷言,可是心思却极为活络,他很能结交各界精英,因此他的作品曝光度和传播力都是远胜梁羽生的,再加上后来金庸的武侠作品和影视相结合之后,凭借过人的情节与深刻的人物刻画,直接成为武侠小说的第一宗师。
0 o2 P: x0 }* G8 e8 b1 z# }' F x! P4 |9 V
当时金庸创办《明报》,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忙的不亦乐乎,可也收获了社评与武侠的双丰收,使他成为千年以来凭文致富的第一人。/ P9 i6 r- f1 V6 N; }. H b
k: q" J6 d7 _从根本上来讲,金庸是一个商人与文人的综合体,他很清楚市场的规律与如何将自己包括的更具价值,于是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虽然有长有短有优有平,可是都能在他的运作之下,成为经典。
4 R2 ^% w0 {) F$ A8 \同时金庸也是一个很精明的预判者,因为当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进入瓶颈期时,台湾的古龙异军突起,用大道至简的行文方式,摒弃了传统武侠的创作手法,采取全新的短句和富于禅意的对话,直接让许多老武侠读者尝到了鲜。
' A# v% _6 y; g( c3 A: e/ [ M
. b4 z3 f+ Q% [. o+ |古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武侠作家,有人说古龙的主业是喝酒,副业是泡妞,而兼职才是武侠小说的创作,可是却没有看到古龙为武侠小说创作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当年在台湾省的武侠作家多达上百位,像前期的郎红浣及三剑客(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到后来的什么陆鱼,慕容美、萧逸等,虽然都曾在武侠的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声望,但最后都败在了古龙之手。
. V( w9 ]9 e& S8 U% C! x2 L金庸虽然远在香港,但他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一员,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他也一直在关注武侠的发展趋势,在他眼中能够把武侠发扬光大者只有两人,一为古龙,一为温瑞安。/ O2 ^5 c1 U8 ?% X: R
: F- X& C# i% T% r% Z' r2 |当古龙写出《多情剑客无情剑》后,金庸就知道他自己离封笔不远了。因为什么?一方面是古龙的优秀与创新直接颠覆了他之前所认知的武侠,另一方面也觉得传统武侠在他自己的笔下已然达到极致,即便自己再继续写也无法实现自我的超越,所以还是早做打算吧。
9 `3 y3 n' F* I4 q! Z1 P9 B在古龙这样后起之秀的推动之下,金庸后来的作品也呈现出更为经典的色彩,像《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都是看出是金庸为退隐封笔而所做出的谢幕之作。( B! i1 G1 g/ p& K% U) D+ X3 Y
' Q' q% O% l @6 r
当金庸写完《鹿鼎记》的最后一个字之后,直接将古龙推到了《明报》武侠专栏之上,以《陆小凤》接替,从此古龙和金庸完成了武侠小说由传统到新派的交接仪式,而古龙也在台湾独领风华之后,继而在香港大放异彩。
- d6 ?( I4 u8 J! j, R8 Q7 d1 A" `& {* `# H% \! F8 a% {
5 G" f. b! s7 c0 h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