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显示器选购指南,无论您是游戏爱好者、专业设计师还是办公人士,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 V) o; m4 \: k6 o3 U& w8 y' W# R M! W7 I, g$ A4 @
这三个尺寸,性价比最高
% S( [) |) e o4 h0 ^
: A* I1 |" A9 {# C5 y% w7 Q$ e( @+ N8 E' R" @/ d
在选择显示器时,尺寸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根据最近的市场趋势,目前在普通16:9/16:10标准比例显示器市场上,形成了24、27、32英寸三个主流的尺寸。
9 O" \! o( q6 j$ o9 _
9 Q0 s& Z+ w" J2 a1 f6 S) }
这三个尺寸中,24寸至27寸的显示器因其平衡的显示面积和相对经济的价格,成为了主流尺寸。而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更大的屏幕可以带来更震撼的视觉体验,此时32英寸尺寸也成为了预算充裕情况下更合适的选择。
5 _: ~. x" \2 @ X
/ c1 ?5 K" J: ?( m+ S而设计师和办公人士则更看重屏幕的显示效果、色彩准确性、护眼性能,而这三大特性基本上主流品牌要从24英寸尺寸才开始列装具备。因此,24英寸以下的“经济型”办公显示器,目前主要瞄准的是低端市场了。加上部分24英寸和27英寸的游戏显示器将将部分高刷、高分特性下放到了700元以下的区间,这也狠狠挤占了以前百元级办公显示器的市场。
( w7 u9 B5 ^6 q4 K; Y$ H4 V
+ J: U, w/ W- M9 L% bSANC、KTC、HKC、雷神等厂商,将1080P/2K高刷屏打到了799甚至700元以下
/ w* a$ d0 S) v5 z: X7 n1 P- ~9 `; t( i
而在超宽的带鱼屏、看开屏市场,32英寸则是标准的入门尺寸,但超过34英寸价格又进一步昂贵起来,因此对于超宽屏用户来说,选择32(31.5)~34英寸尺寸,性价比最高。
& X5 N- j$ f% `9 g C( E( o7 M! x3 ~6 Z# T1 |- P, w
另外,风头正劲的OLED面板显示器,去年以32英寸以上尺寸为主流,而今年,27英寸这个主流尺寸市场,OLED产品投放增多,渗透率加强,价格进一步降低,对大家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 q; r! \; v; {0 |+ C+ H8 n5 S8 m
. ^5 @& A0 R" }! c, x分辨率:匹配最佳尺寸更重要
$ d- |# B: h) [1 a }; A
8 s" }& x* y! Q
分辨率很大程度决定了显示器的清晰度。1080P(即1920x1080像素)已经逐渐成为最低标准,而2K(2560x1440像素)和4K(3840x2160像素)则提供了更加细腻的图像。对于游戏玩家而言,高分辨率配合高刷新率可以获得更流畅的游戏体验,但其中对硬件特别是显卡的要求也是几何级上升;对于设计师,高分辨率意味着更细致的画面展示。
4 I; v" ]0 k. c; b. T
! s* o2 G ^: l4 u) E K当屏幕巨大时,低像素密度和高像素密度下文本观感差异巨大
( h/ v0 R2 m4 R* T4 Y _3 T
5 s; J. d2 X! M! |然而很多人忽视了像素密度对清晰度,特别是文本类型显示对象的清晰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在Windows系统的字体缩放功能仍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简单来说,24英寸是万金油尺寸,1080P、2K、4K都能有相对不错的像素密度,不过考虑到视觉疲劳问题,1080P是比较适合的(特别设计的生产力设计师类显示器除外)。
s. F( X5 `" _0 [8 ?# w3 R
- N5 A/ s- [ G. L/ c而27英寸则是2K分辨率的最佳拍档。32英寸及以上标准屏,仍然以4K分辨率为最佳。
2 P* p2 X5 _3 m' U
- W7 K3 }/ n1 \ _- W# Z. o7 {. r而OLED显示器由于像素点排列有别于传统RGB排列方式,因此字体显示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是设计师,最好暂时还是避免购买。
8 l) T/ I/ B9 K6 u- j w& Q4 g$ I- Z C7 C0 [* T H( K1 G
能高刷尽量高刷,因为显示器你用得久
$ n2 @7 `% F+ \4 \! ~% B' O! v0 T5 E# @6 \5 [1 B3 P
刷新率影响着画面的流畅度,特别是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尤为重要。高刷新率(如144Hz或更高)可以减少画面撕裂和延迟,提升游戏体验。对于办公和设计工作,标准的60Hz刷新率通常已经足够,但实际上现在1000元以下165Hz的显示器的普及,再去购买60Hz刷新率,基本只存在于4K分辨率情况下,低于4K分辨率,建议尽量100Hz以上刷新率。
9 X9 H2 _. w8 Y! q
5 l% Z' g' }9 j0 z+ X原因?显示器往往比主机耐用,你主机升级两三次后,显示器可能还在继续用。
9 \) V# E: C9 J. v- m9 @1 K/ P9 ~3 i2 t& f, N% c4 u
面板:拥抱哪个新技术?
9 o3 g1 f# g! M, o' Y3 ~% c3 M
: @1 \" k: q) m; g面板类型影响着显示器的色彩表现、亮度和对比度水平、响应速度和视角。
% s5 q4 A8 F- W0 _; l
9 n$ N" A1 T3 n) x* UIPS面板以其出色的色彩准确性和广阔的视角而受到设计师的青睐;TN面板则以其快速的响应时间受到专业电竞玩家的喜爱;VA面板则在对比度上表现优秀,适合观看视频和电影。当然,还有目前人气火热,而且开始逐渐平民化的OLED面板,凭借独立像素发光机制,提供了真正的纯色表现以及亚毫米级别的响应速度。
- N0 b0 N! w9 ]# f B: S D; E5 J% [2 J c
但四种面板目前也有着各自的问题,TN在于可视角度和颜色表现,IPS在对比度上难以抗衡VA,而VA在响应速度、高刷动态表现以及功耗方面也不如IPS,OLED虽然纯色和对比度是绝对王者,但全屏亮度方面却不如LCD,还有衰减和烧屏风险。
# X$ H* ]& m) C- {2 E O. E/ z& n7 n* C: g. S
当然,为此,各种面板也推出了一些互相参考技术的改进型号。例如QD-OLED,就大大改善了衰减和烧屏风险;FAST-IPS在合适的驱动电路OD下,也能达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配合mini-LED调光,也能改善对比度;VA面板在HVA等新面板加持下,速度有明显提升,在曲面电竞屏上优势明显……
; c# Q* c/ t8 f
3 `1 _/ h [$ t5 A# H
预算充足,IPS尽量考虑最新一代fast-IPS面板产品,或者8代及以上NANO IPS面板;VA面板优先考虑有量子点等技术加持的曲面屏产品。
1 X- T" i0 ~* A% R% }; t* T* r5 p5 J
/ I, \: a& T* d* ^$ B最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显示器,即使是同样的面板类型,其实际表现也会有所差异。例如,不同厂商的IPS面板在色彩还原和亮度均匀性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购时,查看专业评测和用户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是对这方面要求高,建议购买每机出厂单独校色并有校色报告的产品,或者直接采用了出厂一致性测试的产品。
1 ?' X" K- l1 p/ X; |3 h. ~! J+ B, ?2 r; K
5 K9 N% `0 g( ~8 {* V6 B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 u- j: C( X$ }7 N; ^5 {- S
# t+ e5 d. V+ ~' W. j1 A
3 v5 ~8 t* 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