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AI换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需要一张照片,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任何人都能成为视频中的主人公,甚至连表情和动作都能以假乱真。然而,这项新技术,却让一些人产生了不良想法,杭州的虞某就利用“AI换脸”软件生成大量淫秽视频进行传播,被换脸的有不少女明星等公众人物,虞某甚至还提供换脸定制服务。, ^, K/ h- ]" |
: o1 N8 T% ?3 |5 C0 v! o- O“AI换脸”伪造女明星涉黄视频
9 o2 j: }/ g* F7 h( H2 Q( l
* i0 g K$ T7 s9 L4 k2022年8月,杭州市萧山警方在网上巡查中获取一条线索,辖区内有人利用AI技术制作淫秽视频在网上进行大量传播,警方依法对此立案侦查,并迅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虞某,随后该案被移送至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1 S" c. B: a8 m4 e
3 D q2 ^1 l9 [0 \% ^ l$ `; l. e9 P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章蕾:虞某通过在互联网上发现了有一个AI换脸的技术软件,他自己通过学习这个软件,掌握了使用技能,从此开始利用AI换脸的技术去牟利。9 N$ l0 j8 M2 u" x6 n8 t9 X @
9 `1 z/ S* S" b2 L0 I9 ~+ t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虞某从2020年开始接触“AI换脸”软件,起初,他想通过在网上推广该项技术以及相关的软件来获利,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关注他的人却很少,一次偶然的机会,虞某看到有人在社交群组中发布淫秽信息来吸引他人关注,于是他也动起了类似念头。5 H, W8 \/ W9 v) s
$ Q1 X2 x8 K" N, Z% A3 B! m2 b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禹尧:他可能发现仅仅通过贩卖软件的方式,可能很难获取到一般人的关注。因为他在网络上看到有一些网络群组在传播一些淫秽色情视频,他就想到说通过换脸软件制作一些淫秽色情视频,然后先放在互联网群组上,从而吸引流量,吸引大家来关注这个软件或者换脸视频。* t& A# o# |! \5 x# h0 ^+ n
. J8 s2 d' A3 K+ u0 {+ |! g/ l
据虞某供述,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他在社交软件上创建了“浏览群”和“私人定制群”,“浏览群”主要用来传播“AI换脸”的淫秽视频吸引、招揽观看者,其中包括一些经过虞某换脸的视频,当有人提出“定制换脸”的需求,虞某会将这些人引入所谓“私人定制群”。
! t1 i5 z$ @" L4 T: i0 g7 S4 T) Q$ f
1 X5 Q+ C$ i% j# L r! k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禹尧:通过收取入(浏览)群费用的方式,一个198元、298元或者398元。另外一个就是虞某还提供人脸视频定制服务,相当于客户如果需要定制一个换脸的视频,他可以根据时长,根据视频的难度大小收取相应的费用。 S0 n9 L. D6 ], J
8 x [; v. e; C" @ k' Y) X私人定制→“只要能看到脸的都能换”
0 x3 ^3 ~! T8 v, H
4 U4 M, g" C* i) d! Q. l据检察机关调查,虞某一边通过传播换脸的淫秽视频来“吸粉引流”,同时又通过出售“AI换脸”软件和提供所谓“AI换脸”的私人定制服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获利数万元。而被“AI换脸”侵害人脸敏感信息的受害者,不仅包括多位知名公众人物,还有很多不特定的普通人。
7 R7 c* n$ r1 B* `2 q- O
# L' T7 B7 e5 k; n# i& W% m据检察机关调查,虞某根据“AI换脸”视频的长度、清晰度等难易条件,按照5分钟300元、10分钟500元等标准来收取定制的费用。虞某声称,“只要能看到脸的都能换”。
( I& h) s2 [% ^1 W' x: B
& n6 w! r2 x7 g0 E9 Z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禹尧:首先这个价格也是他自己定的,再一个初级、中级、高级,可能在这个视频最后完成换脸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区别。有些人可能一开始购买了初级的教程,初级的一些素材和材料,发现最后达到的效果不能达到他所期望的效果,那么有可能会继续付费去购买一些高级的视频,包括高级教程。( M, L# r3 W3 j$ H: B
# Q |# Z, _! N8 J3 L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章蕾:他通过VIP定制,就是客户提要求“我今天想要把脸换成是谁的脸,你帮我定制一下,我支付相应的报酬”,通过这样牟利的方式。
, G, [; {$ }/ e' G. T2 J7 g, K% |) G* B$ T6 d. E4 c% U" S
“定制”换脸对象既有公众人物也有普通人
/ `& a7 t' e0 c3 d5 l x8 O' S
) c/ k! k+ r: ^/ T据检察机关了解,虞某的客户要求“定制”换脸的对象不仅包括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也有生活中的普通人,其中就有人提出想要定制自己暗恋女生的换脸视频,而对于这些未经同意就擅自侵犯他人敏感信息的违法行为,虞某也是来者不拒。
/ p, Z! u4 B% ?0 s. i% S* \# n
' Z, C% Q9 d# `4 l0 L另外,虞某除了进行定制化的换脸服务,还将“AI换脸”软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进行销售并传授使用教程,同时还提供网上非法收集的他人人脸素材。3 `4 b5 \1 s4 |. H
+ u8 y. ~+ L" Q8 P: E% R/ W- c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禹尧:这个软件的入门的门槛其实是比较低的,它的操作相当于通过一些已经设定好了的运行的程序和代码,相当于我只要按照你的步骤,把需要进行换脸的视频放在它规定的一个文件夹里,或者是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它自动对你所要替换的人脸视频里面的人脸信息,或者照片里的信息是自动提取,自动建立学习模型进行学习,然后下一步是自动进行合成的。
; i" Z) X) `7 v( w* x) G; E( E0 s7 y0 v) X( c- ] R! y2 O
据检察机关收集的证据显示,虞某创建的众多社交群组中,最少的成员95人,最多的成员达2053人,通过销售换脸淫秽视频以及定制换脸淫秽视频等违法行为,虞某先后收取口令红包200余次,总金额共计6万余元。& F& @* @" X! W4 F) r
* {4 u. C2 B4 q/ F+ H3 }" _除追究刑责: p- T9 { m4 s5 Y
- b& n b' t$ k9 E l检察机关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0 n3 R+ I( O2 T2 M) v3 X, P% n+ o8 S* X5 k. B
检察机关认为,作为“AI换脸”技术的使用者,虞某通过传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更多“不特定主体”个人信息被侵害的社会危险性进一步扩大。因此,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在依法追究虞某刑事责任外,同时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7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对这起公益诉讼案进行审理,这也是我国首例关于“AI换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的审理判决。
+ p$ ^+ W4 A! ~" C# U& j. w% N a |+ Q2 G1 G
2023年4月14日,杭州萧山区人民检察院决定对虞某“AI换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立案,当日履行公告程序,公告期满,无适格主体提起诉讼。6月9日,检察机关依法对虞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月28日,该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
2 A& B4 c5 U# {: i% K+ C( o5 V1 D6 K6 ^5 v- B2 J
在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虞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详细证据,包括公安机关对虞某所作的讯问、询问笔录、勘验记录、检查记录、鉴定意见,以及淫秽视频1200多部、图片1600多张等电子数据。
1 b6 c0 q7 ~% B% j( L w- J+ G% a% O' \9 X" W4 ]
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一庭庭长肖芄: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眼见为实,耳听为实,但是随着深度合成技术以及新技术的运用,我们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新技术的不当应用或者是一种滥用,实际上冲击了我们社会公众主体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特别是在互联网空间这样一种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那么对于这种信任关系、社会关系的一种侵害,其实本身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损害。$ R6 |# n! A$ a! P( y1 r+ l6 ?
/ l( v* [ x* c+ y) |) s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虞某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事实确凿,因此支持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虞某删除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共60000元,这些款项将专门用于个人信息保护、人脸深度合成技术不当应用的治理等公益事项。
/ P6 A8 h% o1 c2 k2 s) D
2 g- `0 }) l& N5 @" Q- w6 Q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朱敏明:任何一项新技术,首先这个技术它总是有中立性的,那么在技术本身我们是持接纳支持的这种态度,但是技术开发应用的目的,它必须是有利于全人类的公益,不能是为了这个技术,用于个人的非法牟利,然后侵犯其他公民、集体、国家、社会的合法权益,一旦越界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这个案子中因为由检察院来提起公益诉讼,然后法院来依法审判,充分发挥审判司法职能对新技术的规范。' {8 f+ n" n% D" s7 D
1 b1 T, r N7 T# D0 [" b
技术无善恶但有边界
8 l& a: W8 V& |* o; A$ @1 @- K! J5 y) P M4 g% e! G6 N$ I4 ?$ N, Q
须在法律规制内使用# H* J, H- ^6 M: `: `+ R& v
! P5 ?( l: x" a& }# S/ n/ s+ S" w
2023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虞某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
# s, j. |5 S1 j8 [6 Q* s
0 m1 d4 M& x% K( n# {9 n$ s/ H“仅凭几张照片,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从网络主播换脸女明星直播带货,再到换脸被嫁接到淫秽视频中,滥用“AI换脸”技术实施各类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在灰色领域甚至违法犯罪领域滥用。那么,“AI换脸”技术的法律边界在哪里,又该如何规范和治理呢?9 q0 I. B f- F0 R
& w: Q8 K- y* I6 x. F+ a/ y, ?
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一庭庭长肖芄:我们国家的民法典对于侵害他人,通过深度伪造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禁止通过深度合成的方式去侵害公民的人身财产权益,这是民法典的规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深度合成也有相关的规定,因为不管是面部的一个替换还是声音的替换,它实际上都需要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那么这些都是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保护的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
# ?# P& @) h4 K: X, _ D, i% Q0 ^4 B/ {; D- \7 T; N
我国目前除了“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2023年正式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强调使用者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要落实信息安全主体责任。
, ]- |" S1 x. y3 `" x' K4 T
! v# F5 A- [5 b! m$ {) Z. P% x$ J注意!“AI换脸”用来搞笑也存法律风险6 T. F: d0 o' i: x2 z3 x) H9 s9 f
# y+ |# J X7 j6 K" i% }9 w
法官认为,“AI换脸”技术即便只是用来搞笑或者制作恶搞照片,也有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名誉权,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 W6 A, }( [; w- N" j% n
& I/ ^2 ]: d! z1 _
而“AI换脸”技术的滥用,看似是对被侵害的个人的人格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的侵害,实际上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践踏,是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清朗的网络空间的挑战。
. i0 F' x, I, u' q4 m
$ J' o4 j9 u- V0 @# U' z' O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朱敏明: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专门针对这项新技术的法律法规会有所滞后,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国家整个的法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每个人你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它的原则性规定都是已经比较健全了。我想正常人都是能够判断得出来的,你去运用这项新技术,你的目的是有益于整个人类,有利于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福祉的提升,还是说为了个人谋取不当的利益。那么我就想把握好这个界限,这些新技术都是能够为我们美好生活服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