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d5 W# P7 V N# ]( e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对放疗、化疗这问题,都开始反思了。记得去年《参考消息》登过:美国做过一个试验,什么试验呢?给一部分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年龄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尸体解剖。' d6 [1 d Y# e9 D- J0 T) S n
_" ]2 L8 n2 `2 Z4 L" U
解剖的结果是,这些人全部都有肿瘤,有的肿瘤有拳头那么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死都没发现自己长了肿瘤。这个说明啥问题啊?8 I, @7 s3 H( T
+ `# ?5 W! |( I8 {4 L5 o' X说明,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对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疗了,化疗了,手术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扩散。# `6 l/ \+ y+ O ^4 u5 ~/ m
Z7 K2 O/ Y4 k& a: g9 V! p0 v" i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 / h# c2 Z5 A" V1 O2 ? 3 B* Y' y' U) W2 v' f美国人,从那个微观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这几种方法,刺激人体以后,病人体内生长了一种叫异常生长因子二号的东西。 u T2 `+ x/ D. m* r6 {3 v $ \" I+ w+ ]; f" y这个东西一旦抬头,肿瘤就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向全身扩散。因此,现在国外基本上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中医疗法。: K Y$ B! H g0 b0 B! e
; B+ J' G* I. G- i. K. [9 Z4 D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呢?* X: }6 C% h5 G/ l
9 H& `& s: W! G4 A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 h( ^8 G0 b2 @8 a( s* N1 T$ d: M9 k. D4 K& }4 m- E9 [- @+ E( p
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因为不只说肿瘤,好多病,都不是马上就得的啊,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5 Z9 I3 w0 p) z+ F# H
2 M5 ]5 O; b1 ]( @
二、中西医结合可靠吗?/ A) e0 d, ~1 l3 s. v6 d. t
; D" E+ s0 z' }8 y9 H A肿瘤治疗应遵循"病证冲突当从证"原则。 7 D5 Q: [' ?" n2 } & w# t/ S9 y: d, v0 U. r) q1 |" a即当辨病与辨证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病从证。若对号入座,套用西医诊病病症,则是速其死也。中西医结合,中医没有现成饭可吃。丢弃了“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的法宝,何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 Y9 V6 I6 y6 t9 r; P. j( R& N ]- y8 j* O2 {) F% N! ^
虽然说对肿瘤的认识,目前尚没有完全成熟的思路,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在此求证于同道。 % m k% M6 x5 q2 ] 7 k, A7 ]3 U! Q/ X( j3 U三、得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S3 Y% O8 N1 u: G) W9 [% G, C. @& \' C' L6 U+ p& ^
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 K/ c' v2 X1 i9 j: X1 Q8 H1 D R% ?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b0 m3 B. u b8 c
u0 A9 j# H, @
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 a0 ?; x( U7 C; N+ g8 r: f# ]! y& I8 l( R9 R3 j7 |* v5 k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a, @' {: b" A+ D' S* ?& `
, h- b% v2 o5 u2 ~6 [0 N* n+ ]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 `- [& Y, \6 V- _! ?9 s% r+ g. V- b+ m s1 h! |1 P2 b4 y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_7 j: S( h$ ]7 ~* i* O" E( n! P8 [4 W4 S2 J$ L
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 5 t4 I6 T" o! S8 k$ B8 e2 e3 \6 O' b" {6 B* n& [% U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3 `! |. g4 H2 A( B* D7 y# _3 f5 H S1 ]5 a* {) }/ N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t' e6 }0 t! F9 {; \0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