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E! `. u- P _" H9 q前面已经说过,刘宏的上位,其实是“先天不足”。他本为河间国的解渎亭侯,从祖父辈开始,就远离朝堂,根本说不上在朝中有什么根基。而东汉王朝的戚宦之争,君权旁落,早都是由来已久。他一个“外来皇帝”,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_2 L) T$ W) c' W/ I1 C N& t
7 w5 f5 i& H- s9 E/ {5 |. v说白了,他所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游走于外戚,阉党,朝臣这几大势力之间,调解他们的关系,平衡他们的利益。等一切都安顿好了以后,再伺机寻求突破,让权利真正回到皇帝手中来。% \' h$ e, q' q& t1 a& t
2 l: }9 h; }( a/ i% H* t6 ^% {5 i
事实上,刘宏在“政改”方面,也作过相当的努力。 9 [4 X4 ?/ F$ | O/ X1 ]6 P+ o/ ^% Q( c) ?0 E, q v
对内,他设立了一个直属于自己的小班子——侍中寺,用以直接处理一部分政务,绕开外朝的官僚集团,和宦官干涉的势力范围。* i* A. I: V. o! S
) i4 L, k+ M* M/ D' j4 e3 L0 w
对外,他又搞出了一个叫“三互法”的任官回避制度,强制限制亲家关系的人,不能在对方州郡内做官。 9 o& S0 {8 D* }9 r- }: F/ |- I& a! G' e7 n, T9 `& s0 r3 o
此外,还有所谓的“两州”回避制度:比如甲州的人在乙州任官,那么在甲任期内,乙州人不得出任甲州长官,反之亦然。- e( a3 X5 {1 W8 M
% _/ M/ _8 d& w: E/ p3 b* V0 T不仅如此,刘宏还让刘氏列侯子弟入朝做官,用“皇戚”的力量,来对抗外戚和宦官。同时,他还大力重用鸿都门学的学生,让其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等,让这些平民出身的子弟们,也能有做官的机会…… ~! b# P N6 L- C) b% j. H T
: n2 o7 @ D7 n% j3 e+ y) I R: K7 |
看得出,汉灵帝对于政治方面的改革,还是挺大刀阔斧的。他一心想要在自己的在位期内,重塑朝纲,并重立皇家威信,让东汉王朝回归到“正轨”上面来。 . l% E! P! T. V6 k) B9 z6 L $ T# q% j' h' y0 C, e8 D! J然而,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是无奈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汉王朝上百年来的政治问题,早已经是蒂固根深,又岂是他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就轻易解决的? : l! D/ H/ j% |; Q- ?; I 8 z' e9 @. C& |1 `说白了,刘宏从汉桓帝手里接过来的,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各级官员腐败,大捞特捞,各地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这都还仅仅是内部的问题,外部还有西凉、匈奴、鲜卑等众多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5 L8 H! M+ e$ k8 C4 Z, Z
. E; b5 O2 Z h
试想,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如此多的问题错综复杂,恐怕就算是汉武帝再生,也要头疼不已。更遑论是能力和根基还远不如前者的汉灵帝?6 L0 x/ v' B$ Y7 O/ c7 ?6 T A
( B+ g5 Z/ \( Y( L
事实上,汉灵帝的各种政治改革,也并没能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反而是导致了大量反对,引发了新一轮的矛盾。比如他重用鸿都门学的学生,就招致了原有太学儒生们的反对,拒绝与其为伍,凡事都和其对着干。* s% j F! i/ \" v
, L( R; D6 j. ~# ], G+ P; n很明显,这一切的后果,到头来还是要让老百姓来承受。尤其是买官者所花费的大量银钱,就要在老百姓身上捞回来……原本就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生活困难、食难果腹的百姓们,如今更是被这套卖官制度剥削得死去活来,哀嚎遍地…… $ T: N6 U" i T4 Q8 x8 ~, G& C8 ]9 [8 I3 B( y3 q5 v. D, O9 ~9 ~! r7 G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来,汉灵帝此举无疑是愚蠢的,也是短视的。也让人想不明白,堂堂的一国之君,为什么干出这种自毁于朝政,自绝于人民的事情来?6 r( h [: f1 M) C% t. |2 o
" A- p; ?+ Q9 Y( ?按照后世人普遍认同的解释,汉灵帝这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和挥霍,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来捞取自己所“荒淫醉生梦死”的资本。 # A0 S' h. I; X2 i $ i, A: V6 |( p6 q7 }% U4 ~诚然,刘宏的私生活确实是很乱的。5 a# j* n( Z. ? V
8 d8 B- Q1 g! l. l# S9 ]' u据史料记载,他喜欢内廷逗乐,偶然看到驴子觉得新奇,便每天驾一小驴车在宫内游玩。搞得京城很多官僚士大夫纷纷效仿,一时民间驴价陡涨…… ; X1 X, I+ I9 Y4 ]3 } ; k. g8 ^8 ]7 a而宦官们也投其所好,找来一条狗,打扮一番,戴进贤冠、穿朝服、佩绶带,再在早朝时分,摇摇摆摆牵上朝……要知道,早朝是商议国家军机大事的时候,文武百官都位列皇宫阶下,这时候弄一条狗过来,打扮成朝臣模样,完全是对满朝文武赤裸裸的羞辱。 5 \ W/ P! p3 n: p0 d8 |* ~ a w& p) u( [' z: e6 I6 x
而刘宏非但不生气,反而拍掌大笑,赞道:“好一个狗官!”,搞得全场人等除了宦官之外,都非常尴尬,却又敢怒不敢言…… 9 s6 e* v$ R# k) e6 n 6 N. y G0 V1 d刘宏又喜欢玩“深入民间”的模拟游戏,命人在后宫仿造街道、市场等各种仿真场景。并且让宫女嫔妃们进去扮演各种角色,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摊贩,另一部分则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路人…… 6 @, z) N' y/ g, g' `; w0 z' Z7 P6 `$ j4 y5 t+ l" r0 E
此外还有的卖唱的、耍猴的、演杂技的……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 7 s" D1 k9 b$ H4 F2 ` 0 V: `! H. L, j) X; l) }在女色方面,刘宏当然更不能落了下风,他在西园修建了一处赐名“裸游馆”的花园,其间又多达上千间房屋。绿色苔藓覆盖在台阶之上,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渠中种植着南方进献的巨大荷花。9 e5 A }/ G% I( @# Y
7 M. Q- G$ O/ z不仅如此,为了弥补朝廷平乱军力的不足,刘宏还诏令各地州牧太守,自行招兵平乱。这无疑是将朝廷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下放给了地方政府,造成了大量的藩镇割据,令全国各地拥兵自重,从此不再完全遵循朝廷的命令。 ! q! N: k; x7 H2 u% h" E, v. a+ x ; m. K0 r# Z+ k8 x另一方面,汉灵帝也不得不更加倚赖于身边的太监集团,因为由于黄巾之乱的影响,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减弱了。而且外戚集团和士人们的势力,也又一次强大了起来……此刻,宦官们毫无疑问又成为了,皇帝所唯一能用于对抗他们的武器……; M' u! a' I' p
3 k9 M5 L$ h. _不过,事情至此,似乎也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 T P: u1 G( J+ G \4 n' r+ o/ j- b$ K5 t. ~ p( i
毕竟汉灵帝这时候,也还算是掌握着朝廷中的实权。随着黄巾之乱的一步步平定,他也逐渐从之前在西园的“享乐”生活中,慢慢走了出来。这时候他才30岁上下,正值年富力壮的时候,应该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继续收拾摊子,并慢慢实现他政治改革意图。 2 X$ m& T; A* M, F: ~2 m( L/ L, k7 t; y3 x) i; d$ B3 s
然而,也许是因为之前的荒淫享乐,透支了身子;也也许是由于东汉王朝一直以来的“皇帝短命诅咒”,刘宏的身体,很快就衰落了下来。0 c [2 M! N5 Q1 f" p
. O3 s2 v2 f$ C
据史料记载,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月,刘宏还能骑马持剑检阅军队,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并自称为“无上将军”。仅仅半年过后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刘宏便在南宫嘉德殿驾崩,结束了他21年的皇帝生涯,年仅33岁…… 8 w( @9 Z5 G0 y Y ) e8 _ {$ U& W5 y3 u3 V" Z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刘宏在去世之前,都未能将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定下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他归天之后,留下了一个更烂的摊子,并就此诱发了一系列,随之而来的问题…… ! f; W2 f: v0 T2 G4 K. x, P" w! i6 P' I3 i) c
汉灵帝为什么一直到死都没有立嗣呢?因为皇帝不是普通人,皇帝立嗣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并不是随便作个决定,写份诏书,就能简单搞定的。 ' ~$ k$ v7 t9 M% N4 X! z2 b: F8 ?7 p) h0 t5 j+ D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在封建社会的集权体制下,“太子”身份人选的决定,都会涉及到各方势力的利益目的,各个权力集团之间的均衡,还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走势和荣辱兴衰,甚至是决定历史的走向……0 A5 [# F5 j* t2 C6 l
`& |- y8 b1 N, C6 _4 h0 `
尤其是在国家动荡,社会不稳的年代里,国家储君的选定过程,都是处在风口浪尖上,而且充满了血腥斗争的。表面上看,只是皇帝选个继承人的问题,而暗地里,各方势力都会以此作为自己谋取最大政治利益的契机,会不惜一切手段,干出一些可怕的事情来。 4 X0 N6 c$ `% c) ]+ M& W& m6 a; S- }9 ]) p0 [( X9 S
我们知道,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的哥哥皇子辩,一个是王美人所生的弟弟皇子协。由于王美人之前被何皇后(当时还是何美人)所毒害,故皇子协由其祖母,也就是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长大……' d. c& [. T5 T8 T% Q: e
) a$ H( z* B) F$ @' Q- I相较于长子刘辩而言,刘协无疑是继承王位的更佳人选。因为他更具备当皇帝的能力和素质,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也更能令人放心……就冲刘宏在王美人死后,让自己的母亲亲自抚养刘协来看,他在两个儿子之间,明显是更偏向于刘协的。 $ H1 [$ T/ d( Y, [* A) Y; `3 Y# D7 M& a) {! w. S' [) a6 q
然而,就如同刚才说过的,立嗣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考虑,以及各方势力的利益均衡问题,所以刘宏也一直举棋不定。毕竟,“嫡长子继承制”,是先祖们定下来的传统,俗话说“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刘宏要是敢轻易打破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制度,就很容易招致祸乱,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 x- F" m0 |4 t. K
g( k1 y" N1 a& f. T9 I8 _6 q更何况,刘辩的母亲是正宫皇后,其舅舅何进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一直还主持着剿灭黄巾之乱,并威慑天下诸侯的工作。在全国的农民起义之火尚全熄灭,各地州郡拥兵自重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外戚的何家,是刘宏用来制衡全国局势的重要砝码。若是随随便便抛开刘辩,立刘协为太子,必然会引起何家人的不满,导致朝中动荡,说不定又会引发天下大乱……5 K5 D9 m7 u- g- d
( `" \8 y; I/ i+ J1 p) I而且,刘协身边的支持力量太少,董太后及其家属董重等人,无论军政能力还是在朝中的势力,都无法与何家相比。虽说可以借助宦官集团的力量,但是由于这数十年来,宦官当政弄权,几任皇帝都对其宠幸有加,导致士人群体和民间百姓,都对宦官集团极度厌恶,反对声音极大…… % w0 k6 ~) I& V3 v. @6 e- X- N. [7 |7 u* @9 j, E; w
刘宏应该怎么办呢?. r; y7 s! { v$ C" z, ^
$ V* X2 G$ Y* F" Y
其实,摆在刘宏面前的问题,就是一个死局。立也不是,不立也不是,立刘辩也不是,立刘协也不是……这件事情犹豫不决,一拖再拖,一不小心就拖到了他病重弥留之际。/ f2 \% N' v m) }1 v" ]
5 \& |8 }: z5 p" L+ Z6 x
不过,虽然是重病缠身,但刘宏脑子还是不糊涂。他先是扩充了自己亲卫部队“西园军”的编制,设置“西园八校尉”(其中有我们熟悉的曹操,袁绍,淳于琼等),将宦官的头目,自己的心腹蹇硕,任命为西园军的统领。并借机将何进调出京城,去西北边疆,担任督军大吏…… C# [6 y+ O0 q4 w `0 g1 c
2 g1 u/ m( M6 @
看得出,刘宏到头来还是偏向于幼子刘协,而且最终还是决定借助宦官一党的力量,来扶刘协登位,继承大统。这说明,他站在自己“刘家皇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愿意把皇位传给一个更有才能,也更适合当皇帝的儿子。& n6 ^( B3 ~ ?* A) Q, E' W: `. N
8 Z: c5 @& Z% ^% S9 s1 ?7 u
说白了,要是刘宏将皇位传给了刘辩,那恐怕刘家就再难有翻身之日了。刘协性格怯弱,缺乏主见,且无力掌政,摆明了只是个懦夫,只能当傀儡。到时候不管是外戚当政,还是宦官掌权,他都只能是名义上的皇帝,处处受别人操控,像个扯线木偶一样让人使唤……6 E) Q. K$ B% D( X$ o
2 W. T( |8 `# X, W3 e' f u8 g, |
要是将皇位传给刘协呢?虽然会导致“戚宦之争”的再次上演,引发朝堂动荡,;也会令宦官集团在朝中的权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深;还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带来更多的反对声音……$ `2 T1 j* [7 f" ?2 D' @( g5 |